近期一则关于乌克兰和欧盟的消息备受关注。
5月3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者报道,欧盟几乎所有成员国都支持在6月25日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前,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
回忆起来,有关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报道最早发生在十年前。
2014年初,乌克兰面临着向西尝试加入欧盟或向东靠近俄罗斯的选择,时任亚努科维奇政府选择与俄罗斯签订关税同盟的条约,此举可以让乌克兰获得50亿美元援助和长期低价天然气供应。

然而这一举动极大触怒了乌国内的亲欧盟派,他们发起占领基辅市中心广场和乌克兰国会的暴力运动。

动荡不安之际,亚努科维奇想采取强力手段平定局面,可基辅亲西方力量太过强大,严峻的形势迫使亚努科维奇出逃俄罗斯。

眼见乌克兰有全面倒向西方的可能,俄罗斯方面果断向克里米亚和乌东顿巴斯地区派出特种部队,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兼并克里米亚,乌克兰危机就此爆发。
基辅独立广场,2013年11月29日。
2014~2019年间担任乌克兰总统的波罗申科属于典型的“亲欧派”,他任内积极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但只收获了一个安慰奖。
2017年9月,乌克兰同欧盟联系国协定正式生效,波罗申科称“该协定生效表明乌同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根本是八字没半撇,连个入盟申请书都没递上。
为了安抚乌国内躁动的亲欧情绪,波罗申科于2019年2月将加入欧盟和北约写入宪法,以此表达“矢志不渝”的立场。
尽管乌克兰方面做出了“山无棱天地合”的宣誓,但之后几年间欧盟其实并未给予乌克兰太多关注,直到俄乌战争爆发。
乌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地铁站里签署入盟申请文件,2022年2月28日。
2022年2月,随着普京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一时间由边陲国家成为捍卫欧洲安全的堡垒。
2月28日,泽连斯基正式签署入盟申请文件,要求布鲁塞尔紧急通过让乌克兰火线入盟的决定。
可即便付出了如此高昂的战争代价,欧盟仍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拖延几个月之后给了乌克兰一个“候选国地位”。
具有欧盟候选国地位的国家有不少,比如:北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等。
像大家熟悉的土耳其,它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候选国资格,2005年启动入盟谈判,谈到现在也没个谱,以至于埃尔多安总统称“土耳其对欧盟已不抱任何期待”。
发现欧盟候选国地位忽悠不了乌克兰之后,2022年10月6日,心思机敏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了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
所谓的“欧洲政治共同体”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和英国、土耳其、乌克兰等17个非欧盟成员,只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被邀请。
不过受邀参会的乌克兰并不买账,乌外长库列巴表示,他们已经受够了欧洲国家提出的各种替代方案,乌克兰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时间来到2023年11月,在递交入盟申请近两年后,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乌克兰入盟谈判。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谈判的提议必须获得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但匈牙利一直对此持反对态度。
可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在强大压力之下,投票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提前离开会场,并未参与表决,变相放了乌克兰一马。
事后泽连斯基异常兴奋地表示,这是“乌克兰的胜利、整个欧洲的胜利”。
文章开篇处提到的计划2024年6月25日前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便是对去年底提案的落实。
看起来,乌克兰离欧盟这个“白月光”似乎又近了一步。
欧委会大楼外墙亮起代表乌克兰国旗的蓝黄两色灯光,2022年。
刚刚过去的5月30日,《外交事务》杂志刊登了一篇欧洲学者的文章,题目叫“Ukraine’s Perilous Path to EU Membership(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危险道路)”。
文中称:
“乌克兰是欧盟新候选国中最突出的国家,这份候选国名单包括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和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但(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不能重蹈西巴尔干地区的覆辙,过去二十年来,西巴尔干地区的政府假装改革,而欧盟则假装希望他们加入。”
欧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国家共同体,牵扯到极其复杂的政治、法律、经济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加入欧盟,首先就得将近十万页的欧洲立法纳入本国法律体系。
这一过程牵扯到候选国政治制度与市场结构的重塑,牵扯到对候选国国内公司与行业的重组,牵扯到大量效率低下的政府部门和公司被关闭,还牵扯到候选国与第三国的外交关系,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激烈利益冲突。
而上面提到的这些仅仅是通常情况下遭遇的问题,具体到乌克兰,还牵扯着俄乌战争以及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等棘手的地缘政治问题。
原文作者称:
“如果在加入欧盟的进程中乌克兰缺乏必要的对内调整,它可能危及在乌克兰建立稳定民主和法治的目标,减少乌克兰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机会,并最终证明是弄巧成拙。”
不难体会,针对泽连斯基提出的“特殊程序”“火线入盟”等要求,欧洲舆论是持保留态度的。
欧盟27国的人均GDP排名,入围门槛是保加利亚的1.3万美元,乌克兰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和越南处于同一水平。
欧洲国家人均GDP分布(2018年数据),整体上越往东越穷。
除了一系列宏观难题外,乌克兰加入欧盟还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纠纷。
欧盟目前的年度预算约1.2万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二是所谓的“凝聚力基金”和农业补贴,二者用于资助欧盟贫困地区的经济融合及农业。
乌克兰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按照当前的预算支出规则,欧盟约三分之一的农业补贴和四分之一的凝聚力资金最终将流向基辅。
这种变化毫无疑问会引起欧洲内部的政治动荡,比如波兰就是目前欧盟两项政策的主要受益国,我们很难想象它会甘愿牺牲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
换言之,别看现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高声挺乌,一旦乌克兰入盟谈判进入实质阶段,相关利益分配事宜被摆上桌面讨论,乌克兰与中东欧国家(欧盟内部的转移支付国)间的分歧很可能迅速增大,反倒是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立场态度比较稳定。
波兰农民开着拖拉机到波乌边境抗议,这还仅仅是因为一点乌克兰粮食进口问题。假如乌克兰正式加入欧盟,波兰的农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对于欧盟进一步扩张的前景,《外交事务》杂志文章这样写道:
“欧盟一体化方法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观念,即民主和法治一旦到位,就会自我延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其社会和经济环境,然而最近的经验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以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为例,认为西方选举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在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还很薄弱。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的财政转移支付也造成了各国间十分尖锐的矛盾。
按照入盟协议,27个成员国需要摊派缴纳欧盟委员会预算,其中大头由各国按照国民收入比例缴纳,小头还有按增值税缴纳、关税缴纳等各种不同方式。
欧盟国家每年都会给自己算一笔账——今年本国支付了多少预算(会费),收到了多少投资或补贴,亏了多少,赚了多少。
以英国为例,为什么它脱欧意愿非常强烈呢?因为英国长期以来都是净支出国。
根据欧盟2021~2027财年度的预算框架,英国退出欧盟后将留下高达750亿欧元的预算缺口,于是欧盟委员会就得再把这些钱摊派给其他富裕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这样又会进一步刺激德国和法国内部脱欧力量的崛起……
欧盟是乌克兰追逐了几十年的“白月光”,乌克兰为了入欧之梦付出了太多太多。
现阶段我们很难预测他是否能够圆梦,或许又是红尘来去一场空,亦或许最终实现了夙愿,但“白月光”已不再是当初的“白月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