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户外党们的预算永无上限,户外爱好者们的年龄似乎也没有下限。

这张照片看起来好像岁月静好,年轻白人夫妇背着娃在路上溜达。但实际上,这张照片是我在法罗群岛的旷野草地徒步5km之后,路上碰到的一家三口,小宝宝还不到一岁。要想到达下一个出口,前方还有10km在等着他们。
👆作者供图
宝宝虽小,但或许已经get到了“人生即是旷野”的真谛,能在小小年纪就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在麻麻背上)徒步了十几公里,长大之后想必也是一个妥妥的“户二代”~
孩子们生来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甚至很多自然科学家的成就也是早前青少年时期就奠定了基础:
青少年的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岛屿的动植物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观察成为了他提出了自然选择进化理论的基础;十岁的玛丽·安宁在英格兰的莱姆里吉斯海岸线上发现包括鱼龙、蛇颈龙和翼龙在内的多种化石。她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认识。
👆图片来源:galapagos.com
科学家们的经历似乎说明与自然接触就能打通孩子们的“任督二脉”,但过去很多家长可能心里会犯嘀咕——成为科学家的毕竟是“天赋异禀”呀!相比在外面疯玩,还不如让自家娃把时间省下来待在家里学习呢!
趁着年纪小,就该出去野!
孩子一直待在室内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影响,但是长期生活中室内的 “温室花朵”们会时不时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是一种“自然缺失障碍”症状
早在2013年,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一篇报告中就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多名儿童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障碍的倾向,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等情况存在 [1]。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但却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危险的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指南中提出,5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各种身体活动时间应该大于等于3小时,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2]。中山大学的研究也表明,户外活动的干预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低于对照组,并且身体素质改善明显。[3]而且户外活动较少的儿童患上近视的风险更高。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相比于钢筋水泥城市,人们本能地更亲近茂盛的森林、自然的泥土气息,孩子们在接触自然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少的压力。同时户外度过的时间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灰质体积和积极影响呈正相关,从而影响精神状态和改善情绪,更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跟大自然一起玩”会更有助于学习和工作!
最近几年 在全民户外的大背景下,90后和Z世代开始为人父母,他们顺理成章成为带娃出门决策的话事人。近年来,户外亲子游市场也呈现了需求的井喷,相比长途跋涉到景区人挤人,郊区亲子游更是成为了更多家庭的首选。
小小“外人”的小小山地节~
“为什么河里的石头是圆的?”
“小溪的源头在哪里?”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孩子们的问题总是稀奇古怪,家长们回答起来也是抓耳挠腮,网上搜个答案出来,孩子还不买账。这届家长简直太难了!
要想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打造一个自然野趣的户外空间,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
北方的五月,雨水开始丰沛,北京京郊的山色渐浓,夏雨洗过的山峦在阳光中更显青翠透亮,鸟鸣声声回荡其间。蜿蜒的溪流在山谷中穿行,宛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就是在这个刚过去的周末(5.25-26日),The North Face Kids在京郊举办了一场“小小山地节”。
山地节是北面的常青藤活动,通常选择依山傍水的“福地”展开一系列的户外活动。虽然周末下起了大雨,但这一次京郊的“小小山地节”还是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活动以山为纸、以水为墨,丰富的山林绿叶、奇特少见的飞鸟鱼虫都是创作的灵感库,主线有户外探险、徒步技巧分享、奇思妙想工坊等一连串的活动,让“久在樊笼里”的孩子们尽情思考、畅快互动。
这次The North Face kids小小山地节的主题源自美国加州Yosemite National Park(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里的山峰“Half Dome”,以“岩石”为基础元素设置精彩活动,现场搭建的巨型“奇石”创意艺术互动装置象征着北面小小探索家们的好奇心,也是整场活动展开的中心点。
活动特别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探险家,在山野之间分享徒步技巧与夏日户外安全注意事项。
在奇思妙想手作工坊中,北面将多元户外DIY体验搬至营地,“户二代”们在石头上涂绘创想画、制作初夏植物标本册、搭建奇异独特的微景观、也尝试采用镜头定格自然风光……开脑洞这件事,没人能跟孩子们比!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晚上的篝火晚会和乐队演出即使蒙蒙细雨,也没有阻挡小朋友们爱探索的天性,穿上了雨衣、冲锋衣,在雨中表演才艺、尽情大笑、畅快舞蹈,小小探索者们展现了在城市中少见的一面~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次日,沿着山间小道,孩子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开启5公里山野徒步寻宝活动,行进山野小径,跨越树木丛林,一起探索更多大自然的奥秘;顺着松鸣湖的水流,大家一起泛起平台舟,孩子们的平衡力和注意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课堂上、电脑前坐不住的小调皮们,现在终于能沉稳下来了。

多重活动流程的设置,照顾到了小朋友们在户外探险、动手和体能锻炼等多方面,这些跟户外和自然的联结也点燃了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
你可能会好奇,大人跟孩子的户外活动是不是要区别对待?毕竟“ta还只是个孩子”~其实整场小小山地节的所有环节都是家长和孩子齐上阵!
Kuba是一位亲子摄影博主,他经常带四岁半的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由于工作与户外相关,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山里。对于这个问题,他认为带孩子探索自然时,不用刻意预判孩子的体验,因为孩子在自然中最 “自然” ,甚至会带着大人回归自然。他认为孩子在户外活动中也在成长,这种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带孩子到户外也是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同时,Kuba还建议大家带孩子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预案,应对强烈日照、突然大风大雨、高海拔和温差等情况,并合理安排路线强度。他们曾带孩子徒步高海拔地区,并为孩子准备了全面的装备,如羽绒服、软壳、抓绒和备用鞋袜等。
就像Kuba提到的,户外运动虽然好处多多,但防护同样需要重视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晒太阳尤其重要,可以帮助身体生成维生素D和合成某些激素,有助于骨骼发育和免疫力巩固。同时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儿童防晒也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皮肤和眼睛结构,特别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的有害影响。世界卫生组在对紫外线辐射的阐述中明确提到,儿童晒伤会加剧今后患皮肤癌的风险。并且大量紫外线辐射可以照进儿童视网膜并产生伤害。
在初夏的户外,阳光已经有点热辣,北面顺势推出了kids 2024夏日防晒系列装备,从夹克外套到防晒衣再到T恤,考虑到了青少年们户外活动的各个细节,让孩子能更好地与自然的阳光共处。
儿童防晒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与太阳隔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去太阳下玩耍和成长,享受阳光带来的益处,但不会受到太阳的伤害
然而儿童好动又容易出汗,把他们禁锢在遮阳伞投射的一小块阴影下,或是反复补涂防晒霜,都是防晒的下策。最好的方法就是穿上防晒衣,进行有效的物理防晒。北面Kids夏季Sun Chase 系列防晒服就专为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而设计,聚焦强力防晒、轻薄透气、全效防护等优势,既能提供充分的防护性,又可以让孩子们穿起来不闷不热,尽情享受阳光,安心地玩耍和成长,实现“无痛防晒”
面对高强紫外线的夏日,Sun Chase系列中的UPF & Cool Wind Jacket 夹克外套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最佳伙伴。这款外套的防晒值达到了UPF50+, 这是国家标准目前最高的评判等级,已经能阻隔98%的紫外线。
同时,防晒需要搭配隔热才更能保证舒适的穿着体验。这一款夹克外套使用的触肤凉感科技利用了热传导原理,可以快速散发皮肤表面热量,从而体验到凉快的感觉,轻松达成“热舒适”状态,令探索旅程远离闷热不适,自如应对夏日户外活动的各种复杂变化。
在剧烈运动和出汗的场景中,过去很多家长恨不得用毛巾每隔五分钟就给孩子擦一下,但实际上,一件清凉、透气的短袖就可以让孩子们轻松不少!北面这次推出的山夏户外T恤采用了FlashDry材料,这款T恤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激烈运动中快速排汗,保持干爽,甚至还能给皮肤带来一些凉感,让户外草坪上的追逐、山林间的探索、还是水面上的泛舟都显得更加轻松、简单,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舒适感受,为户外活动大大加分!
户外童装是传统童装市场的细分领域,也是消费升级的方向。《天猫童装童鞋趋势洞察白皮书》指出,童装的功能性需求成为主流,户外服装的速干吸汗、防晒、轻薄透气等属性在生活中也适用。在“会过”的年轻家长重视服装的颜值和潮流,户外童装不再幼稚卡通化,而是更像成人装。北面的山夏户外T恤就带来了5套亲子装搭配,除了户外场景,一家人出门逛商场、吃饭、看电影等各种日常穿着更是同样把潮范儿拉满,全家美美大出片不在话下~
享受着运动和亲子的乐趣。这不仅是一次亲近自然的旅行,更是一次全家人的亲密互动,在运动中共同成长。
夏天已经到来,户外虽然烈日炎炎,但却能点燃孩子们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Spark Curiosity点燃好奇心,穿上The North Face kids 2024年夏日防晒系列,轻松自然派,天生不怕晒!
作者丨
kiwid

参考资料丨
[1] 周易,《12.4%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倾向》,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16日06版
[2] Willumsen, J., & Bull, F. (2020). Development of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f age.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17(1), 96-100.
[3] Wang, D., Xiong, R., Zhang, J., Han, X., Jin, L., Liu, W., ... & Liu, Y. (2023). Effect of Extracurricular After-School Physical Activitie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choolchildren: A Clu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ics, 177(11), 1141-1148.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