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世明
编辑|大   风


巨头接连下场!降价!免费!属于大模型赛道的价格战,已彻底陷入疯狂。
近日,百度和阿里同一天发布了旗下大模型价格调整,其中阿里降价幅度高至97%,而百度更加夸张,直接宣布免费。
从时间线来看,百度和阿里对大模型价格的调整,更多的其实是“跟风”。从DeepSeek、智谱AI,到字节跳动以及腾讯,这些大模型企业的接连降价和对标行为,迫使百度和阿里不得不下场应战。
不过,在打的热火朝天的另一面,所有参战的大模型企业都有着同样的理念。
通过降价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能够使用大模型技术,快速做大市场蛋糕的同时,不断优化技术能力,逐步跳出商业化困境。
烧钱一直是互联网领域最常见的打法,它适用于大模型产业,能够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庞大,但它技术突破缓慢、加速行业洗牌、形成寡头垄断的弊端,同样也会在大模型产业上凸显。
能否跳出粗暴的“烧钱”思维,在卷价格的同时更卷技术,将决定玩家们的未来,以及整个产业的走向。
降价免费,立即生效
拉开国内大模型价格战序幕的玩家,是被誉为AI界“拼多多”的DeepSeek。
5月6日,DeepSeek将旗下对标GPT-4的大模型DeepSeek-V2价格,直接降到了每百万token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
不到GPT-4百分之一的价格,轰动了大模型市场,也激起了其他玩家的“好胜心”。
一周之后,国内明星创业团队智谱AI下场“应战”,将旗下入门级大模型GLM-3-Turbo(上下文长度128k)的价格,从0.005元/千tokens降低到0.001元/千tokens。并且,开放平台新注册用户获赠从500万tokens提升至2500万tokens(包含2000万GLM3-Turbo和500万GLM4)。
二梯队玩家们的动作,也引发了大厂们的兴趣。
在智谱AI下调价格四天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突施冷箭,对外发布了旗下豆包大模型的历史最低价。
具体来看,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仅为0.0008元/千tokens;豆包通用模型pro-128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为0.005元/千tokens。
换句话说,用户花一块钱就能买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约200万个汉字。
来源: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
在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宣布实施“行业最低价”后,腾讯也迅速“掺和”了进来。
5月17日,腾讯云也对混元大模型进行了大幅降价:窗口尺寸为32K的hunyuan-standard模型和hunyuan-pro模型,推理输入价格分别为0.0069元/千tokens和0.069元/千tokens,较之前的刊例价降了30%以上。
腾讯的价格虽然有点高,但重要的是新用户可免费享受1年的模型资源包,文本生成模型共享10万tokens。
无论是DeepSeek、智谱,还是字节、腾讯,在宣布价格调整时,或多或少都存在以百度文心和阿里通义为标尺进行比价的行为,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百度和阿里在国内大模型市场中的位置。
不过前几家怎么也没想到,百度和阿里的反应竟然会如此迅速,并且凭借更加优惠的价格,一举将大模型价格战推向了高潮。
5月21日上午,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用户只需花1元就可以买到200万tokens——约300万个汉字。
然而仅仅数小时后,百度智能云却直接宣布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且立即生效。
据悉,百度所谓的两大主力模型分别为今年3月推出的轻量级大模型ERNIE Speed、ERNIE Lite,支持8K和128K上下文长度。
来源:百度智能云公众号
你降我也降,我降他免费。在这场大模型之战里,玩家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
做大蛋糕,以价换地
事实上不止国内,海外大模型市场的价格战也在上演。
5月14日,OpenAI在春季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新一代旗舰AI模型“GPT-4o”,其不仅在功能上大幅超越了GPT-4 Turbo,在价格上更是带来惊喜。据官方介绍,新模型GPT-4o用户不用注册,且功能全部免费。
在此之前,ChatGPT的免费用户只能使用GPT-3.5。而更新后,用户可以免费使用GPT-4o来进行数据分析、图像分析、互联网搜索、访问应用商店等操作。
当然,免费的前提被限制在一定的消息数量上,一旦超过规定数量,免费用户的模型将被切换回GPT-3.5。而付费用户将获得更高的消息数量,至少是免费用户的5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众所周知,大模型训练成本极高,在动辄几千万的投入下,玩家们为何还要卖个白菜价甚至免费呢?
在业界看来,眼下大幅降价和免费策略,能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使用大模型技术。而足够大的使用量,不仅能加速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也能加速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加速大模型商业化发展。
也就是说,眼下这场价格战,本质上其实是玩家们通过更低的价格,来争夺客户和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为未来的商业化做好准备。
用价格扩规模是阿里云今年争夺市场的主要策略。此次降价后,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作为中国第一大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这次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价格,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我们预计未来大模型API的调用量会有成千上万倍的增长。”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谈到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降价的原因时也说道:“只有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来,也能大幅降低模型推理的单位成本。”谭待认为,降低成本是推动大模型快进到“价值创造阶段”的一个关键因素。
的确,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一直存在问题,真正在大型模型领域产生大量收入的公司极少,并且收入大部分依赖融资。对商业化的焦虑,促使了大模型价格战的发生。
不过,价格战不止益处明显,它的弊端也十分显现。
不只卷价格,更要卷技术
在商业领域,价格战并不新鲜,它是吸引更多用户、增强用户黏性和市场份额的一种有效手段。
淘宝京东两分电商天下的时候,拼多多靠着用户补贴和社交裂变悄然崛起;在星巴克独占中国咖啡市场的时候,瑞幸也是靠着烧钱在一年半年扩展了两千家门店,收获了亿万用户。
但烧钱的玩法也并非无往不利,比如OFO烧光了五百亿不得不遗憾退场,再比如当年乐视资金链断裂之后彻底退出了互联网竞争舞台。
如今,大模型价格战能够促进大模型应用的落地,让更多的创业公司能够用得起大模型。但与此同时,降价也会使得一些无法跟进降价的小型厂商逐步退出市场,资源、资金和技术实力更为雄厚的大厂商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洗牌效应在短期内不会很明显,在大众市场打开,大模型的性能逐渐被大众认识到以及各家大模型性能和用途出现明显差异的时候,真正的行业洗牌才会开始。
此外,降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被压缩,也可能会迫使玩家们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也降低服务的质量,并造成产品同质化问题。
来源:摄图网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免费的往往也是最贵的。
以长视频平台来说,多年前竞争阶段,为了抢夺用户资源,基本不存在收费。但如今,留下来的“爱优腾”三家,平台不仅到处是广告,而且大多数影视资源都需要“会员”才能观看。
在烧钱阶段,或者在没有达到相对垄断阶段,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给社会提供了福利,但最终结果还是要达到垄断,而垄断后才是寡头们真正赚钱的时候。到那时候,用户也就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眼下的大模型市场是否适合大打价格战?未来会不会像其他领域价格战的结局一样?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是确保大模型应用普及和持续发展的根本。
只有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玩家才能活得更加长久。
大模型玩家们在卷价格的同时,更应该卷的是技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