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5·25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话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
需求端,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疾病高发,来自学业压力、职场压力、婚恋关系等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大众急需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干预需渗透至社会各领域和全年龄段。
而在供给端,无论是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还是其他相关的交叉学科人员,都存在巨大缺口。2024年以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陆续开设独立的心理学院系,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并将AI与心理学的结合作为重点方向之一,既从源头破解资源稀缺现状,又探索以新技术研究与回答心理学基础问题。
与此同时,产业侧不断迭代技术产品、升级服务模式,成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5月25日当天,京东健康就发布了基于心理垂类大模型的AI心理陪伴师产品“聊愈小宇宙”,连同此前基于大模型的多模态辅助诊断工具及数字管理工具等产品,京东健康已成为国内首个大模型驱动的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AI+心理”引发的行业变革,已然掀起。
AI心理陪伴师,
应用价值几何?
5月25日,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发布了AI心理陪伴师产品“聊愈小宇宙”,是基于京医千询拟人大模型进化的产品。
“聊愈小宇宙”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丰富的立体化“人格”,具有更符合人类逻辑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用户在使用“聊愈小宇宙”时,还可进行个性化角色定制,不同用户都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倾诉对象。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AI心理陪伴师产品“聊愈小宇宙”
除了在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于C端用户之外,未来“聊愈小宇宙”的升级还可用于多个其他场景,例如:在校园内进行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医疗机构内辅助心理评估和认知行为治疗,在企业内应用于员工心理关怀、降低EAP成本,以及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居民心理健康筛查和初步干预。
AI心理陪伴对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接的便是对用户心理困扰的快速响应。在传统心理咨询中,患者需提前与心理咨询师预约时间,若突发不适,尤其是在半夜出现心理问题,极有可能无所适从——这一现状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存在,毕竟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本就稀缺,又有多少能24小时待命?
AI心理陪伴则能真正做到7*24小时无处不在,在AI赋能下,及时的、具有共情能力的回复,有望最大程度避免用户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自伤自残等后果。
其次是补充资源供给、促进资源均衡分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众心理健康服务,近五年里也是各部门出台心理健康政策文件最密集的时期。尽管如此,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难以一蹴而就。
过去几年,“互联网+”趋势下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了供需匹配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而AI心理陪伴可真正实现24小时回应,以及同时进行一对多服务,可进一步助力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补充和优化配置。对于复杂问题,AI心理陪伴还可及时转介给咨询师或医生进行评估和个性化干预。
若高质量的AI心理陪伴大量投用,还能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素养。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8年我国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12%,2023年目标是提升至30%。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人们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这一概念看似抽象,但却关系着大众是否能辨别自身或身边人的心理状况异常,是否能在察觉到异常后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是否能抛下病耻感、对精神和心理问题抱有更平常心的认知。AI心理陪伴在对用户进行心理干预时,高效传递心理健康及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多样化创新“AI+心理”应用
“聊愈小宇宙”之所以能进行更符合人类逻辑的交流,是因为背后的底层技术支撑。
该产品在京医千询大模型之上迭代了拟人大模型,打造出五大能力:推理和知识是通用大模型能力,人格、人际和道德主要体现拟人化特征。其中,人格是自我身份的设定和认知,体现态度、性格和观点;人际是与用户对话过程中实时捕捉情绪,并加以共情式的回复;道德即对话符合普世的道德,确保伦理安全。
目前,各行业常用的通用大模型主要是处理信息和完成特定功能,体现智商、逻辑、知识,关注任务的完成;拟人大模型则不同,它以情绪价值为核心,体现情感和个性,关注的是如何模拟人类的交流过程以及共情的能力,更适合应用到心理服务中。
此外,“聊愈小宇宙”将京医千询大模型和京东灵犀大模型的智慧结合在一起,融合了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包括医学教材、临床指南、疾病百科等内容。京东健康在实际业务中积累的专属AI能力和服务能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抑郁检测、中医测评、疾病筛查、AI测肤等……多方能力都被整合进这一心理数字人应用平台。
为了提供更加贴近人的用户体验,“聊愈小宇宙”还将持续迭代,例如:丰富交流方式,实现图文、语音、视频等多模态交互;构建专属的个性化超长记忆,更好地维护与用户之间持续的情感交流;深度融合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其他服务角色,形成健康AI智囊团,更全面地解决用户健康需求;针对特定场景,融入认知行为疗法,及时干预用户心理问题。
AI心理陪伴产品只是“AI+心理”的一个应用缩影。
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各个环节,AI都能发挥特定作用,例如基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进行多模态数据采集,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师注册系统委员田成华还表示,在心理测试方面,大模型应用可以取代半数以上的人工操作,可及性和效率都有大幅的提升。另外,AI可辅助精神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明显提升治疗水平。
近几年来,京东健康也在创新探索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心理健康领域的结合。
2020年,京东健康成立精神心理中心,探索精神心理专科的互联网医疗创新服务模式。2023年,京东健康精神心理中心升级为“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AI技术与产品迭代加速。
2023年7月,京东健康自主研发的数字疗法产品“睡眠监测数据处理软件”获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该产品可辅助进行全周期睡眠生理指标的监测,为医生的诊疗和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提供精准参考依据。
2023年8月,京东健康在心理服务中心上线多模态辅助诊断抑郁工具,识别用户的表情、声音、躯体状态,让线上用户信息收集更拟真,帮助提升心理咨询和线上诊疗质量和效率。
此外,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还通过AI技术应用到分诊、辅诊、康复及干预环节的各类工具中。
深度融合技术的
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
技术是为人所用、为服务所用,“AI+心理”并非简单做加法。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将AI等技术深度融入服务,已建立起从大众科普教育、心理筛查、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到精神疾病治疗、康复随访等全病程全周期管理的体系,成为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样本。
具体看,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可精准进行咨访匹配,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严选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上,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尽可能收集和展示更多信息,让咨询师和来访者更加开放地了解彼此与精准匹配;在咨询师主页上提供更丰富的介绍和专长标签,并通过数字化算法进行匹配推荐。
2023年10月,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还推出亲密关系、睡眠、青少年心理等特色专病门诊,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或医生,获得个性化服务。
中心运用数字化平台一体化整合评估筛查、心理咨询与精神科诊疗服务。
如同身体需要定期体检一样,心理状况同样定期“体检”。心理评估是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的特色服务之一,通过线上心理测评、咨询访谈以及心理评估报告,帮助用户自我了解、发现与及时干预问题,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心理“体检”方式。这些“体检”结果还可为后续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干预提供详实、精准的依据。
同时,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提供特色的“专家团队”服务。对许多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将药物/物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相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已入驻6000余位知名医院精神专科医生、10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2023年9月,中心推出“医生+咨询师”专家团队及双向转介机制,并建立起“医生+药物+心理咨询”三位一体多学科诊疗模式,无论是精神疾病诊疗还是心理咨询服务,或者两者联合会诊,都能高效联通或转介,治疗的连续性与最终治疗效果更有保障。
中心还通过专家共识、标准化诊疗路径等保障数智化心理服务的规范、质量与安全。
早在2021年,京东健康就已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等精神专科五大学会,共同发布了《精神专科互联网诊疗专家共识》,共建线上认证体系,规范化医生线上诊疗行为。
在本次“聊愈小宇宙”的发布会上,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又联合行业专家成立了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并发布标准化诊疗路径,再次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和质量加码。
总的来说,在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有各类心理健康需求的用户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高质量且安全的服务。有心理陪伴、情绪压力释放需求的用户,可使用“聊愈小宇宙”,或进行心理评估、匹配最适合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可通过三位一体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获得全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又一专科互联网
医疗服务模式成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健康服务数智化成为必然趋势,也为线上专科服务创新带来契机。
正如前文所述,在学界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高校纷纷看好“AI+心理”。其中,2024年4月18日,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通过心理学与认知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结合,主要建设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二级学科,开创以理解智能本质为目标的认知科学研究新前沿,为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实验技术,以“新技术”回答意识起源、智能本质等心理学基础问题。
此前的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心理学院,特别关注与人工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情绪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两大名校在同一个月内成立独立院系,重点探索“AI+心理”,足见行业创新变革的源动力之足。
作为产业参与者,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除了已搭建起数智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之外,还背靠诸多优势,例如:借鉴电商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为用户匹配最适合自己的服务角色和服务内容;依托京东健康其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将心理健康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体检、慢病管理、营养咨询等服务紧密衔接,多维度沉淀和挖掘健康数据。
一方面,借助既有平台和优势,京东健康既是“AI+心理”的技术研发推广者,也是使用者,研与用相互促进,成为“AI+心理”产业变革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继皮肤医院之后,在心里健康领域也打磨出了可持续的专科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复制和验证更多线上专科创新服务,并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提供参考。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