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净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全文2251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1
5月22日晚间,拼多多集团发布2024年一季度的财报。
数据显示:
拼多多营收868.12亿元,同比增长131%;
归母净利润279.98亿元,同比增长246%;
调整后净利润更是高达306亿元,同比增长202%。
你要知道贵州茅台一季度的利润也不过240亿元,就这样被拼多多轻松超越了。
关键是,拼多多的狂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比如,拼多多赚了270亿元,背后是240%多的3位数的增长;
而茅台赚了240多的利润,才是区区的15%的2位数的增长。
一个是敢冲敢闯的年轻小伙,另一个是稳打稳扎的中年大叔。
再举个同行的例子,
2024年,拼多多一季度营收增速高达131%,阿里巴巴为7%,而京东在刘强东强势回归后反弹至7%。
即便强如亚马逊,一季度营收增速也仅为13%。
拼多多3位数的营收增速,跑在了全球最前列。
资金是最聪明的,用脚投票。
拼多多股价在财报公布后,跳空高开,创下美国2022年加息周期以来的历史高点,解放所有“套牢盘”。
截至当天收盘,拼多多市值2043亿美元,反超阿里的2012亿美元,站稳2000亿美元的整数大关。
而三年前,拼多多还是小老弟;
阿里市值8600亿美元,京东1200亿元美元,多多1080亿美元。
时过境迁,阿里、京东向下,拼多多向上。(见下图)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拼多多,彻底奠定国内电商一哥的位置。
▲数据来源:同花顺

拼多多,到底做对了什么?
答案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下沉、出海。
先讲下沉。
拼多多深谙低价就是王道。
一开始就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下沉到广大的农村。
拼多多靠着低价火遍了整个广场舞的大爷大妈。
所谓时势造英雄,拼多多恰巧又赶上消费降级大时代,顺势拿下手头拮据的年轻人、及失意的中产。
也许,你会嘲笑拼多多不够高端,但是这个世界又哪有那么多的精致小资。
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不超过8%,
中国坐过飞机的人不超过10%,
中国有大几亿人可能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左右。
这就是现实,哪有那么多的抖音、小红书里的人均百万、人手宝马。
这一块儿大蛋糕原本属于阿里系的淘宝。
我记得2007年第一次在淘宝购物时,就是因为商品价格加上邮费之后依然比实体店优惠太多。
我上大学之后,为了省钱更是疯狂的淘宝。
周边舍友、同学、校友都在淘宝、聚划算、双十一。
就是因为便宜啊。
后来,阿里推出天猫,把发展的重心从低消费人群逐步转向中高消费人群,与京东火拼“品质生活”市场。
这才有了拼多多“偷家”阿里,顺利打出“农村包围城市”。
2
接下来,聊下出海。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说过,消费者永远想要两点:便宜的价格,快速的派送。
贝索斯也许从没想过,小伙黄铮会有一天从大洋彼岸杀过来。
不过,黄铮却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面对贝索斯。
2016年,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
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地全球化。
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有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
当你布局全球,而且反过来用全球的资源集中回来打中国市场的时候,可能也会变得更从容一些。
就是说,拼多多诞生之际,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出海”的种子。
黄铮知道,国内的市场很大,但始终是有14亿人的天花板。
也理解,国内也很卷;
阿里、京东、抖音已经开始卷“百亿补贴”,卷“县域市场”。
所以,出海才能面对全球80亿人口的市场,才能避开无休无止的价格内耗。
2022年,拼多多正式出海,建立Temu。
其实,这个时间点也正对应着上市以来业绩增速的最低点。
2022年6月,拼多多营收552亿元,增速同比22.16%。
彼时的营收增速不到今年一季度130%的增速的十分之一,就知道当时有多囧。(见下图)
数据来源:wind
Temu(拼多多海外版)凭借着“Team Up, Price Down”(组队、价格更低)的下沉理念,再次在美国如病毒式地爆发。
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在2023年1月至2024年期间增长了840%。
有采访问美国网友,为什么用Temu。
美国网友表示,便宜
用2.59美元就买到了一对耳机,而相似产品在亚马逊卖到了20美元以上。
当下,美国正在经历痛苦的高通胀,比如学生贷款年利率范围已经达到5.50%~8.05%;
利息已经成为多数人支出的大头,不得已能省则省。
而拼多多就犹如一场及时雨。
据Apptopia的数据分析,美国年轻消费者在Temu上花费的时间已经是亚马逊、沃尔玛的两倍以上。
这个数据是全球电商领域的No.1。
Temu正在把这一模式复制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在增长。
▲数据来源:华泰研究
拼多多,正在海外再造一个“拼多多”。
据华泰研究,拼多多的收入主要有在线市场、交易服务两大块业务。
2024年一季度,这两个业务营收分别是425亿元、444亿元,增速分别为55.8%、326.8%。
拼多多出海前,在线市场收入300亿左右,交易服务收入不足100亿元。
要知道,Temu的业务在财报里是算到“交易服务收入”项目里的。
简单换算后,拼多多海外业务至少已经有了200亿左右。(见上图)
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拼多多海外业务占比接近0,跨越式地增长到占比超过20%。
汇丰报告更是预测,拼多多海外业务占比有望在2025年超过50%,全面超越中国业务。
拼多多的低价出海,赶上了海外的大通胀。
就好比,金风与雨露相逢,拼多多瞬间“无敌”。
拼多多,成为全球经济冷暖的一种效应。
而我们也从鄙视拼多多,开始理解拼多多,成为拼多多……
最后,我想讲的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撕裂已经不可逆一边是繁荣的劳动力市场,另一边则是“拼多多效应”、“口红效应”、“KTV效应”。
受此影响,我们的家庭资产在市场里波动也更加起伏。
一个小小的选择可能就会省下一个房子首付、可能就会避开医药葛兰。
为了防止读者朋友们走丢,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矩阵号“经济生活杂谈”
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 经济学人小助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