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金睬
前几天我代表单位请一帮顾问吃晚饭,结果三个在外地、一个已经有了安排,还有七位可以出席。这是一个无奈但又很正常的状况,按照美国的统计,60%的人都忙到没时间享受生活,相当于邀请10个人会有6个人脱不开身,要把全部10个人都请一遍,至少需要请两次。
《成人孩子们》剧照
医院的专家忙,上一天班要接诊一百多个病人;公司的总裁忙,要负责多个业务线。为什么普通职员也会忙得像个陀螺?大学生其实也过于忙碌了。英国学者C.S.刘易斯回忆说:“今天我们能为教育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少开几门课。一个人在20岁之前的时间只够他把有限的几件事情做好,如果我们迫使一个孩子学12个科目,然后每一科都学得庸庸碌碌,我们就是毁掉了他的标准。”
长期过于忙碌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管理学家拉斯穆斯·霍加德说:“汉语中的忙包含一个重要的智慧:它由两个字组成,一个的意思是杀死(亡),另一个的意思是心。忙能害死人的心脏,这不仅是比喻,而且是真实的。很多研究显示,任务过载、精神压力大和忙碌会造成血压升高、损伤心脑反应之间的连接。”
怎样才能不那么忙?美国心理学家亚瑟·布鲁克斯说,答案很简单:少做。很多人觉得这还用专家说?能不做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布鲁克斯说,为了躲避无聊!我们很多人忙惯了,反而害怕闲下来,所以许多忙碌都是自找的。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不要想着忙完再好好休息,因为永远都忙不完。《卫报》专栏作家奥利弗·伯克曼说:“由于资本主义、技术变革和人类的野心,要求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你完成事情的能力基本不变。甚至你完成的任务越多,你产生的任务就越多。本质上做完所有该做、想做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方法是,不是要努力不忽略任何事情,而是主动有意识地去选择忽略哪些,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老是忙于一些简单、浅显的任务也不利于创新。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在《慢效率》一文中提出,我们要做更少的事情、以自然的速度工作、专注于质量。法国哲学家齐奥朗在《因工作而堕落》一文中说:“持续而不间断的工作让人变得迟钝、琐碎、失去个性。在工作中,人忘记了自己,人没有为自己而活,而是成为外部现实可悲而无能的奴隶……活跃而精力充沛的人,视野是有限的,思想和行为是平庸的。我更喜欢明智而善于观察的懒惰,胜过让人不堪忍受的、可怕的活动。为了唤醒现代世界,人们必须赞美懒惰。懒惰的人对形而上的现实,有着比活跃的人更敏锐的感受力。”
《欢乐颂》剧照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在《非此即彼》一书中说:“在所有可笑的事情中,我觉得最可笑的是忙碌于世界、是去做一个匆忙于自己的膳食和匆忙于自己的劳作的男人。因此,当我看见一只苍蝇在关键时刻坐在了这样一个生意人的鼻子上,或者他被一辆以更快速度疾驰而过的车辆溅了一身污水,或者吊桥被拉起来,或者有一块瓦片落下来砸死他,这时我就会从心底发出欢笑。”他本人其实很勤奋,只是懒于关心自己以外的世界,连续五年“像教会文书一样在工作间里埋首耕耘,几乎一天也没有休息”。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