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五月下旬,各高校院系组织的大学生夏令营开始陆续发布招募启事,它意味着新一季的本科毕业生保研大幕即将拉开。
随着高校保研比例不断增加,保研已经超过考研,成为很多本科生继续深造的第一选择,它也成为处在高考和考公、考编之间,大学生所要经历的另一场重要考核。本刊采访了几位正在准备,或是曾经经历保研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呈现他们的选择,并试图理解被卷入这场竞赛的无奈。
记者 | 吴丽玮
"
“我是如何加入保研大军的”
雷雨(985大学大三学生)
"
每年五月底,最先发布我们专业保研公告的一般都是清华大学。等各个学校的公告出来,大家开始提交个人陈述、推荐信在内的准备材料,如果入选了,就可以参加该学校六、七月份的夏令营。
虽然叫夏令营,但它其实只是一场活动,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它是一个笔试加面试的考核,考完之后会评“优营”(优秀营员)、“备选优营”这样的成绩。优营的比例大概占到30%,拿到优营就意味着你只要获得了推免资格,学校就会录取你。备选优营是候补人选。
图书馆内的学生(图|视觉中国)
接下来的这一个多月是最后的冲刺,需要拿出专业书目再学一遍,相当于提前考了个研,当然之前的这三年也一点不轻松。
刚读大一时,我没想过保研,因为那时候我有点自卑。我高中读的是我们当地一所普通中学,很努力才考上现在的学校,包括我爸妈也都觉得,能被录取已经很知足了,好好享受校园生活就可以了。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数都来自各省数一数二的高中,比如长沙的四大名校或者衡水中学等等,说出名字来全国人民都听过的那种。大家聊天时,我说我是我们学校第一名,他们都很意外,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十几名、二十多名,很多都是清华北大没去成,才来的我们这,所以那时我自觉成绩是班级的中下等。再加上第一年有很多公共课和部类课,比如英语、法理学等等,我不擅长,只考了80多分,全年级一共60多人,我排名40多,处在后30%左右。
等到大一快结束时,我才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未来做各种准备。他们的每一门公共课都能考90多分,同时还在积极参加校内社团,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样的竞赛,还有人在研究校外实习。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保研。有的人平时喜欢找老师和辅导员聊天,老师就会给这样的建议,或者听师兄师姐的讲座,经常谈的是保研的经验。我其实也会跟前几届同学聊,但那时我不敢提这样的话题,总觉得太功利了,怎么一进大一就步步为营的感觉。
《成人孩子们》剧照
大一下学期开始,我们的专业课增多了。这些课我很喜欢,有的是学科前沿讲座,有的是操作性很强的实务课,我发现这个专业确实很适合我,学得就很带劲,这样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了,成绩上有了起色,所以我也开始考虑保研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在大一时也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最主要的是参加了三个校园媒体,报纸、广播台和网络媒体。当时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所以想在学生社团里多努力,为以后寻找出路。
我在这几个校园媒体里报道过不同类型的话题,有些是短消息、短视频和图片新闻,比如学校刮大风、校门外排队买鹅腿,有些是一些深度话题,比如学校志愿者帮扶残障人士、跨专业考研等等。这些话题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做学校的春季招聘会,我发现我的专业本科毕业时没有特别好的去向,很多都是不解决户口,工资不到一万元的岗位。我们学校周边合租一个月都要几千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未来的生活会很艰难,所以慢慢地,保研的想法就越来越坚定了。
我们学校的保研制度俗称“811”,意思是学生的综合排名成绩里,学业成绩占80%,科研能力和素质拓展各占10%,科研能力指的是各种科研竞赛中的成绩,素质拓展指各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我的优势,后来我在这三个社团都做到了主编、副主编这样的职位,我的这项得分分给2-3个同学都够用。我需要重视的是大家都说拉不开差距的学业成绩,很多同学最后GPA分差只在小数点后两位,但我得拼了命,才能把大一的差距给补回来。
我们学校的学分绩点满分是4.0,但对优秀率有限制,不能超过总人数的20%,排在后面的同学的绩点会计为3.7-3.3不等。我大一第一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只有3.5,而我的同学有的达到了3.9,这就意味着我后面两年要争取尽可能多地拿到满绩的4.0。
《二十不惑2》剧照
大家平时做作业都很认真,怎么能让老师给我打出更高的分数,我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在课上多表现自己,比如小组作业展示时,我会争取当主讲人,老师提问时,努力把问题答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再就是把每一个作业做得更完善一些。比如有一门课的作业是制作一段视频,我会努力去做包装,在片尾添加二维码的互动方式,让这个视频更具真实的交流感。最后我把平均学分绩追到了3.87,排名全年级前三,大三上学期我所有科目都是满绩4.0,大学三年非满绩的课总共不超过5门。
有这样的排名保证,接下来的两个月就是我全力冲刺的时刻了。
"
“困在保研的单一评价体系里”
云俏(211大学大四学生)
"
我已经保送到了一所中部省份985院校读研究生。我挺满意的,我的目标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老家考取选调生。在我老家,985院校可以参加定向选调(仅面向一些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竞争者会少很多。
我学的是新闻专业。我一直很喜欢主持,小时候还被评上过“市十佳小主持人”称号,如果不是因为读初中以后成绩好,爸妈可能会考虑让我当艺考生,考播音主持专业。我以为读了新闻专业跟播音主持是类似的,但我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我是一个不想跟别人起冲突的人,不太愿意跟别人竞争,我不想当记者。
那未来该怎么走,其实有几个选择。
如果是跨专业保研,会非常辛苦。我们学院有个师姐当时是从一个很偏的小语种保研到新闻学的,我觉得她吃了难以想象的苦。当时她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好好学语言,为了练好口语,每天早上6点起来先去教室早读一小时,再跟同学们上大课。她在本科期间,有两年时间是每周末都来我们学校修双学位的,两所学校往返加起来要三个多小时。最后她既拿到了班级第一名,获得了保研资格,又拿到了我们学院的双学位,这才跨专业保研成功。
《让我遇见你》剧照
而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话,那可能性就更小了。现在的趋势是各校保研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专业是前25%,据说一些更著名的高校,保研的比例能高达30%-50%。而且一旦拿到了保研资格,基本上本校是可以给托底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拿到其他学校夏令营的offer,最后还是可以读本校的研究生。有了这么多保研学生,考研的录取比例肯定就大大减少了。像我们学校的一些专业,留给考研的名额大概是只有5-7个。
相比之下,本专业保研是最稳妥的,你只要在现有范围内努力就行了。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曾经跟我说,她觉得我的个性更适合当公务员,因为我在小组里总是做组织者的角色,比较平和。这个选择我爸妈也特别认可,他们当初不同意我报这所211,我爸甚至认为如果上不了985,我就应该复读。所以我的目标就是保研时能读一所985院校,毕业后再考公务员。
我很清楚,既然选择了本专业保研,那就意味着在高考结束以后,依然要生存在单一评价系统里。这种单一性只会让人更加失去自信。
我从高中时就习惯了接受自己的平庸。读高中时我从区重点考进市重点,一下子从最受老师同学关注的学生,变成了班上的小透明,无论怎样努力,好像老师都看不见似的。老师既不让我们参加运动会,也不能参加社团,班级文化建设和凝聚力的培养几乎都没有,我们班的同学显得特别同质化、原子化。
《二十不惑》剧照
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也不只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认识一个考上人民大学王牌院系的朋友,她高考时排名湖南省第50名,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普通,因为她当时的排名是上不了清华、北大的,报志愿之前她也尝试过参加北大提前批的小语种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而进入了大学,保研又使年轻人的锐气进一步被挫败了。
我们学校的保研成绩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学业成绩,一个是社会工作、科研学术在内的综合测评。我的学业成绩是全班第一,综合测评是班上另一位同学第一,这就让我们俩产生了同样的问题——我们都不算是第一名。这不仅是名义上的,在实际保研时影响很大。比如北大,虽然没有保研的明确规定,但是大家都知道,它只要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双料第一名。我跟我同学因此都失去了这个资格。
保研要求你成绩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还要有社会实践,你必须在这个系统中做到样样都好。但除此之外,人的其他方面的才能都是不被看到,不被赞许的。
《曾少年》剧照
"
“读研之后,我只想考公考编”
王枫(211大学研一学生)
"
我是支教保研的。这是针对本科期间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的一种保研形式。每年5-7月,各重点高校都会开针对大三的保研夏令营,但是要等到大四开学以后,自己的学校才能确定你是否获得保研资格,没有保研资格,夏令营被录取也是没用的。我获得保研资格的前提是要去支教一年,大四毕业之后我去了四川山区的县城职高里当了一年的老师。
从本科入学开始算起,现在已经过了快六年时间,之后我还要在学校待两年才能硕士毕业,我感觉很累很累,真希望这一切早点结束。
研一的节奏比本科快得多,老师会要求读很多文献 ,一个学期读的书感觉比我本科四年加起来都多。研究生的作业质量要求也会比本科生高,比如本科生论文写四五千字就算多了,但研究生会觉得写五千字已经拿不出手了,大家都很卷,都奔着一万字去。当然,如果你有能力写得短小精悍也很好,但我对自己没这个自信,还是写得长一点比较稳妥。
《爱情而已》剧照
但说实话,我觉得研究生课程跟本科区别不大。比如今天上午偏实践类的课程,本科时同一个老师已经上过了,现在只是补充了更新的案例。你看我一边听课,一边要在自己的电脑上继续看其他老师布置的文献。我曾经听有的老师说,大学三个阶段的学生比起来,硕士研究生是最水的。本科生刚来,而且有保研的压力,博士生因为已经下定决心做科研,他们都比硕士读书认真。我同意,我现在就想赶紧混个学位,然后去工作。
我打算回到河南老家去,我最理想的工作是去高校当辅导员,或者去博物馆做行政工作,当然公务员肯定也是要考的。虽然这些工作都跟我的专业不直接对口,但我现在非常向往像我老家表姐那样的生活,她工作一年之后买了辆车,周末就开车出去玩,我羡慕那样的生活状态,不是很忙,可以享受人生。
高考结束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保研的压力笼罩了大学四年。我们学校对保研制度的规定事无巨细,可以说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跟保研有关。比如献血可以加分、宿舍卫生评优可以加分,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步都不能踏错,因为同学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
《当爱情遇上科学家》剧照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花心思挑选那些最具有性价比的项目,再投入精力。
为了争取科研加分,我在大三时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原本参加学术会议得去国外,对我们来说不现实,但那两年因为疫情改线上了,只要提交一个长摘要,被录用后在腾讯会议上用英文宣读论文介绍就行。读完就完了,也不会有人来点评。
大二暑假我还参加过学校跟广东省某市的合作项目,学校一共选十几个同学,到了之后当地政府会把大家分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国企去实习。这是我在学生会工作时知道的一个项目,之前从师兄师姐那里听说过,觉得不错。一个是当地提供食宿,而且因为有政府委派,去单位后带实习的老师也会比较认真,最主要的是它实习时间不长,但是会出一个正规的实习鉴定给你。这些都算不上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和实践,但能在保研时派上用场。
等到在大三暑假参加夏令营笔试、面试时,我超级紧张。尤其是有一次面试考英语口语,我感觉考砸了,跟我妈打电话哭了很久,在高中时我压力都没那么大过。
所以我下定决心,工作之后不再卷了,而且也不想留在北京。我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先我毕业,有的回了山东老家,住在父母身边很滋润,有的考去四川乐山当公务员,虽然那不是他的家乡,但是几千元工资比在北京的生活质量高很多。这些朋友对我的选择影响很大,我也想回到小城市,到父母身边去。
我爸妈的想法也转变了。以前他们让我努力学,一定考出河南。现在他们觉得有个稳定的工作,别太累就挺好。疫情期间我大姨所在的工厂停工了,她一整年没有收入,但我爸妈因为有编制,即便在家里歇着,也一直拿着工资。这种差别对全家人冲击都挺大的。
2019 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现场。稳定是当下大学生求职考虑的重要因素。(图|视觉中国)
(文中雷雨、云俏、王枫均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