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在经历了三年的建设后,宣布开馆。新馆总投资10.6亿元,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是老馆的20倍大,展出青铜器、玉石器、甲骨、陶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约四分之三的文物为首次亮相。
除了刚刚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这几年里,还有2023年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和石峁博物馆,2020年的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2019年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馆,2018年的良渚博物院新馆……无一例外,它们都建立在重要的考古遗址发掘范围内。在这一轮博物馆建造中,有别于传统的综合类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正在变成热潮。
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亚址墓出土的上百件文物被首次全部展出(蔡小川 摄)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博热”持续升温。不少人会因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市。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恰恰以互动性、体验性和沉浸感,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消费旅游的需求,与公众展开了双向奔赴和输出。从中也可以看出,博物馆展览观赏模式经历了时代性的巨大转变。
考古队将遗址清理现场搬到了殷墟博物馆展厅内(张雷 摄)
殷墟博物馆新馆由基本陈列和三个特展组成。作为执行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研究员岳占伟也是新馆展陈与展线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特别强调说,将特展展厅安排在一层,是因为其中有遗址展示,观众们可以从还原的考古发掘现场开始,了解商代的历史。而基本陈列是一座博物馆的根本,通常在这个部分,博物馆会从各种角度来展现本考古遗址的内涵和涵盖的历史时期。新馆的基本陈列贯穿一层和二层,逛起来可以有很多路线,但无论哪一种,眼睛都离不开展柜里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青铜器,它们是商代高等级墓葬的主要随葬品。从青铜器研究专家的视角来看,伟认为除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之外,有别于同一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商代青铜器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礼制文化。礼制文化本身看不到摸不到,但它被融入了青铜器,青铜器成了礼制的载体。就这样,青铜器不再只是酒器、炊器、食器或兵器,而成了中国人信仰、仪式、艺术、文化的结合,也成了整个社会运行的规则。
娄睿墓墓道壁画“鞍马游骑图”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出
2023年底才开馆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建于徐显秀墓遗址之上,是我国第一座遗址类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游客透过玻璃,可以俯瞰整座墓葬遗址。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耿朔也一直在做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及美术的研究,开馆不久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也是他的学术兴趣所在。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为什么在北朝尤其是北齐,出现了大量墓室壁画?这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气吗?耿朔解释道,汉代的殡葬服务已经职业化和商业化,汉代也有墓室壁画,壁画之外,画像砖石更是发达,而壁画并不是每座汉墓都有,它与身份密切相关,更与地域相关,在现在发现的汉墓中,大多数是没有壁画的,最高等级的汉墓几乎不用这种装饰形式,而到了北朝后期尤其是北齐,墓室壁画已是纳入到帝王一级最高身份等级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有顶尖的宫廷画师参与其中。
徐显秀墓主墓室内东、北、西三面墙上的壁画,中间正坐的是徐显秀夫妇(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供图)
为什么各地对于建造遗址博物馆有了超乎从前的热情?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地面上往往几乎见不到东西的遗址,应该如何观看才能真正走入它的景观和历史?参与撰写本期封面的主笔张星云,在Talk三联播客中也分享了他与同事深度探访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震撼体验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5月30日(周四),《三联生活周刊》联合北京SKP将举办一场名为“看懂考古遗址”主题沙龙。活动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耿朔,并由《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张星云担任主持,在这些考古遗址和博物馆之中,更近距离地了解着古代中国,找到与过去的有形连接。
*部分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看懂考古遗址》,有删减
活动信息
主题:看懂考古遗址
时间2024年5月30日(周四)19:00-21: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 DT51 3F RENDEZ-VOUS
嘉宾岳占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人数60人(座位有限,有序入座)
伴手礼所有参与活动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一本三联生活周刊《看懂考古遗址》杂志,先到先得。
报名方式前往“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您的姓名+电话+参与活动原因】,我们将从中选出60位观众,参与沙龙对谈。最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短信/电话通知为准。
分享嘉宾
岳占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
岳占伟,199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
耿朔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耿朔,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中国早期美术史和文化遗产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参与央视《国家宝藏》等节目的制作,担任三联中读《有温度的六朝史——从衣食住行说起》《给孩子的人文地理课——八条古道游学中国》等专栏主讲。
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推荐书单
《古代文明》
内容介绍: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公约,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是最重要的国际层面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法律文书之一。194个国家加入了这项列出了930多个受保护地点的公约。这本书伴随着读者的发现之旅,前往100个最重要的考古遗址,这些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布在五大洲。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信息,包括丰富的图像收集与精彩的镜头,由世界顶级摄影师负责拍摄,书中提供了遗产地的详细地图定位。该书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作了全面而精彩的描述,从见证重要发展的地方,到最早出现比喻性表现的地方,再到过去伟大文明最著名的例子。从技艺精湛的埃及人创造的宏伟纪念碑,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考古珍品,从远东地区丰富的古代遗产,到前哥伦比亚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不一而足。
《艺术珍宝》
内容介绍: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公约,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是最重要的国际层面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法律文书之一。185余个国家加入了这项列出了930多个受保护地点的公约。这本书是献给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宝藏的。它从城市规划、建筑和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特别珍贵和有趣的人类有价值的建设遗迹和地点。许多这样的遗址受到现代化和人类自身生活、战争等的威胁,亟需加大保护力度,甚至是来自当地以外的保护支援。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信息,包括丰富的文字资料与精彩的镜头描述,由顶级摄影师完成的珍贵图像非常震撼。这些遗址包括大量的历史城市(如威尼斯、阿维尼翁和开罗)、圣地和宗教场所(从梵蒂冈到伊朗伊斯法罕的美丹伊玛目)以及标志性建筑(包括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和法国的凡尔赛宫)。一些最能代表上个世纪的技术发展和贡献的工业考古学的例子,如英国的铁桥峡谷和德国的萨尔钢铁厂,都被包括在这个分册中。本书介绍了100个世界遗产目录中最为经典的文化遗产。
《庞贝古城》
内容介绍:
这本书通过庞贝为你打开一扇打开古典世界的窗户。由于维苏威火山的灾难性喷发,许多庞贝的庙宇、房屋、公共空间和艺术珍品都保存完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早已逝去的时代的非凡遗产。这本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包括照片、三维重建、绘画、精心绘制的地图和平面图——对于任何想要游览这座城市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科学发现和研究的帮助下,你将会发现这个迷人的古城的许多方面:从绘画风格到本地区的历史,从植物学到建筑,从宗教生活到公共生活,从经济到居民的私人日常生活,书中展示了庞贝的考古遗址、文化世界和日常生活的丰富信息,图片精美,文字丰富。
关于北京DT51 RENDEZ-VOUS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
营业时间:10:00-22:00
📍店铺地址:DT51店 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 DT51 3F RENDEZ-VOUS
编辑 |雨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