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买菜后应立即规划菜单避免浪费。(示意图/Pexels)
在通货膨胀、外卖费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许多民众选择开始自己做饭,在省钱的同时还能兼顾健康,但美国《哈芬登邮报》(HuffPost)提醒,提醒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应避免7大错误和陷阱,以免想省钱却陷入“过度消费”的窘境。
1. 未精确掌握饮食开销
专家指出,掌握实际饮食支出是节省开销的第一步。许多人虽设定了每周或每月的预算,但实际上却无法控制支出,导致超支。建议消费者保留购物收据并详细记帐,根据预算调整购买计划,逐步缩减开销,这样更容易持久地达成节省目标。
2. 缺乏明确的菜单计划
许多人购买食材后,却没有详细计划如何使用,导致食材变质浪费。专家建议,购物后应立即制定菜单,并在日历上标注准备和烹饪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因疲劳或懒惰而未能开伙。
3. 买菜前未检查家中存货
出门购物前,应先检查冰箱和食物柜,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购买。专家建议定期优先使用家中现有食材来准备餐食,减少购物频率,同时降低开销。
4. 肉类消耗过多
对于喜欢吃肉的人来说,减少肉类消费可能有些困难。然而,减少肉类摄取不仅有益健康,还能节省费用,例如,可以将某道菜中的肉量从600克减至450克,并将多余的肉品冷冻,几次下来就能积累成一餐的份量。
5. 忽视冷冻食品
购买冷冻农产品可以节省开销,且不易变质。专家建议选择成分简单、无多余添加的冷冻食品,这样既经济实惠又健康。
6. 调味料和香料买大瓶装
小瓶装的调味料和香料虽然美观,但价格较高。经常使用这些产品的家庭应考虑购买大瓶装,并重复装入小瓶中使用,这样可以降低长期成本,干面条、谷物和燕麦片等杂粮类也适用这一方法。
7. 避免购买货架视线高度的商品
消费者往往忽略货架视线高度的商品价格较高。专家提醒,购物时应多加比较,不要只选择方便拿取的位置,因为这些商品通常价格较贵。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