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越来越“卷”,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

在刚刚结束的2023-2024申请季,美国八大藤校在中国发放的录取offer数量仅100多份。考虑到一个学霸可能被好几个大学录取,实际录取的人数可能不到100人
即便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头部高中,也普遍面临着名校offer缩水。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北京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学生,她在去年底早申期间,就被康奈尔大学录取。要知道,早申期间,他们学校有几十人同时申请康奈尔大学

与其一路相随的
师说国际教育
,也在这个申请季帮助学生拿下
哈佛、斯坦福、杜克、芝加哥、康奈尔、剑桥
等欧美名校的offer。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机构,会总结出很多的名校offer秘籍,但是有一条是永恒的:那就是当优秀的学生遇上负责任的机构

师说留学2025英美本线下分享讲座
哈佛、斯坦福、杜克、芝加哥、康奈尔等案例分享
时间:2024年6月2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6号丹棱SOHO 10层1023
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小助手,预约参加咨询会
康奈尔学姐介绍:
学校:人大附中ICC
课程:A-level
成绩:托福112,无SAT
专业:天体物理
三个词形容自己:比较随性、心大、喜欢胡思乱想
三个词形容师说:非常专业、非常负责、特别亲切
 01 
 高一确定专业和方向 
我申请的专业是天文和物理,这是我在高一确定下来的。
初中的我是一个比较六边形的人,而且没有什么特别喜欢或特别擅长的学科。
上了高中后,我接触到了更深层的物理,不再是像初中那样简单背一些定性的结论,而是需要定量计算和一些定律定理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对于我来说,“理解”要比“知道”有趣得多,“本质”要比“现象”更让我着迷
越是深入学习,我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原来的我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牛顿力学的思想已深入骨髓;然而,从狭义、广义相对论到宇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认知和思维的狭隘,闵可夫斯基时空和爱因斯坦方程已经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探索这个世界的复杂和神奇成为了我现在及将来最想做的事情。
选择了专业后,我开始考虑择校。尽管美国top30、英国G5都是非常不错的大学,但每个大学的风格、环境和优势学科都有所不同。
在对学校的一番仔细研究后,我最终把早申的目标学校定位康奈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的综合及专业排名都是不错的,而且学校的环境十分优美,这也是我所喜欢的。
最重要的是,在我查康奈尔大学天文专业的官网时,发现天文系的主任和副主任好像都是做系外行星的,这和我做的一个科研恰好相符,而另外有三四位教授都是做理论的,这也和我做的相对论的课题类似,以我在那里学习能得到很好的辅导和帮助
 02 
 高二寒假选择留学机构 
我是在高二的寒假签约的师说留学。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更适合申英,因为我学的是AL项目,而且也没做太多活动(因为我也不知道有哪些资源)。但在第一次和师说的老师沟通时,她就提到我也可以申美,而且提到还可以帮我规划活动、补充一些有竞争力的科研夏校等等。
其实在选择师说留学之前,我也咨询了其他机构,包括哈佛等案例非常多的机构。但聊完给我和父母的感觉是没有师说专业,而且他们对规划申请形象的建议非常生硬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师说老师能列出详细的专业分支明细,在交流过程中,我确切真实的感受到他们对于我想申请的物理专业和天文所有专业细分领域都非常了解
我咨询的某个机构还提出因为理工科比较难申请,建议我改申宗教学等专业,或者物理搭配其他文科专业,可我对于文科专业确实不太喜欢也没有涉猎过。因此觉得还是师说的规划是真的以我自身兴趣出发,同时能个性化定制补充活动和专业资源。
我还通过向上一届学长学姐打听,了解到师说能非常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这让我和父母感觉很放心。最终选择了师说来进行美国、英国院校同时申请服务。后来的合作也证实了我的感觉。
 03 
 活动紧紧围绕兴趣 
在我看来,在标化成绩和gpa达到标准后,大学更能从其他活动中来看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但是要在申请材料中展示个性和特点,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一开始喜欢物理专业,但是并没有确定科研和夏校要选择物理的什么细分分支来做。这一点上,师说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他们首先给我非常专业系统的科普了美国申请对于专业选择的要求和规则同时请北大物理博士背景的学术导师科普了物理专业的分支,为我讲解了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凝聚态、计算物理、应用物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等多个分支,最终我确定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方向
同时我和师说老师配合,完成了科研论文,还申请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天体物理夏校,这个夏校也是物理方向的顶级夏校之一!
在芝加哥大学天体物理夏校中,我主要研究了恒星物理方向。实地夏校期间,师说的老师们也经常和我沟通如何记录相关的文书素材,如何和夏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沟通,如何争取推荐信。最后我的夏校表现收到了老师的认可,获得了芝加哥大学教授的推荐信。
同时,师说也为我安排了两段科研,一段是多伦多大学教授指导,探索等离子体物理和广义相对论,另外一段是哥大博士指导的系外行星探测的研究。
除了研究,我的申请规划执行导师纪老师推荐我参与了关于表征外行星大气的workshop,以及建议和辅导我成为了在线科学活动志愿者网站Zooniverse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识别恒星光线曲线中的间隙以确定系外行星的存在。
这些活动我都非常喜欢,做的也很认真,最后在申请材料中也体现了我对于天文学的强烈热爱和时间的投入。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师说整个团队老师们的专业度的无可比拟。
在申请准备过程中,我和父母也有焦虑的时候。我们学校国际部的人数非常多,而且申请理工方向的学生特别多,有时候60人以上同时早申绑定同一个学校,大概只能录取1-2人,同校竞争特别激烈。不妙的是,听说学长学姐已经给美国大学留下理工科nerd的刻板印象。
师说的老师们经过商量和讨论,以及和我的头脑风暴,制定出了体现我独特的申请形象如何脱颖而出的计划——

比如针对文理兼修,师说的老师们辅导我参加了哈佛国际评论比赛,获得了铜奖,因为去年正好题目是关于科技对于社会的影响,非常符合我的申请形象——以物理和艺术作为媒介探索不同角度的世界,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强烈好奇心、以科学研究和科普大众为己任的女科学家。
同时为了展现未来天文学家的浪漫情怀,师说的老师们鼓励我学习了星空摄影,并提交了作品集。文书和外教老师也辅导我为作品集配上了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理解。相信我对于宇宙万物、对于世界、对于美和科学的理解也打动了录取委员会。
 04 
 关于文书全方位展示个性 
刚开始我对于文书应该怎么写完全没有概念和思路。我的文书老师就帮我梳理了所有活动并总结了活动中我体现的个性特点——
我的主文书中体现了我的强烈的好奇心,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并且愿意用自己所学去影响周边的群体。同时我的文书老师和前招生官老师也通过文书构思升华了我的形象,让大家看到了我立志成为一个女科学家和科普大众的潜质。
附加文书体现了我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利用我创作科幻小说&物理研究&星空摄影的素材,写出了与康奈尔的匹配度。
在我的文书创作和打磨修改材料阶段,文书老师和前招生官老师每一次的修改和讨论都在努力帮我完善我的核心信息,比如是否活动细节描述更能体现我的个性特点,学校资源怎样表述才能自然不做作地体现对学校的热爱和适配度,呈现哪一部分的经历,且以哪一种方式呈现才更能切合文书的题目。整个文书创作和修改过程我获益良多
我觉得人生中能有这样一个阶段,通过各位老师的帮助,深度思考和挖掘人生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上大学的意义、能为世界和他人带来什么,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过程!
除此之外,师说的老师们还帮我把关了申请系统的填写、夏校和科研申请的填写,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操作如initialview和科研的面试等等。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师说在英美面试辅导方面也是非常专业,资源非常强大
准备康奈尔面试的过程中,除了面经,还给我安排了本校学长辅导,同时也有外教mock。我在师说辅导下也拿到了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物理方向的面试邀请,师说同样安排了同专业方向的剑桥外教辅导了我好几个小时的面试,最后面试效果也很好。 
虽然因为康奈尔是早申绑定录取,我被counselor要求需要把剑桥的申请withdraw,但是从英国的申请中我也感受到了师说的强大专业度和资源的广泛
我非常感动的就是各位老师的认真负责。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在最后提交common app的时候,纪老师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填写的信息,文书老师则是帮我完善了简历,包括标题、排版等等,真的是细致入微。(我甚至觉得各位老师比我还要认真!)
 05 
 一些想说的话 
申请季或许是个很玄学的事情,其结果既然我们决定不了也就不必一直想着,能做的就是从能决定的事情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专业的选择、自己所做的活动、所写的文书等等。
所以这里我也是仅就我的经历给大家分享几点申请过程中的小体会:
1. 我觉得兴趣应在专业的选择上占很大的比例,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
2. 建议标化可以尽早考出来(比如高一),这样后面就有充足的时间做科研、夏校等等。决定好的事情就去做,因为申请季时间不算宽裕,如果一直拖着很可能来不及做。
3. 做活动和项目时尽量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用心体会,没必要把它们当作功利性的任务。(如果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其实在最后写文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展现个性,而且也可以清楚解释自己做事情的原因,不会显得刻意)
4. 任何提交的申请材料都需要认真的对待,因为这是招生官(基本上是)唯一了解申请者的渠道。我个人觉得对于美本申请来说文书真的超级超级重要!所有背后的付出、内心的动机和想法都主要是通过文书展现的。(其实绝大多数申请者做的活动都大同小异,但在文书中可以体现区别和独特性。)
5. 关注梦校的官网和政策。如果时间充裕,那最好早些做school research或访校,点进学校的官网去看undergraduate admission的内容,以及academics或者community的内容,以此适当调整自己的重点(比如看看学校要求的标化成绩,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学校要学的课程,教授的研究领域等等)
6. 放轻松、保持希望。不用在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就吓自己,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还不好说,所以不能放弃。即使早申失利也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因为还有ed2、rd轮次。(早申失利真的不代表着rd申不到好的学校。)如果把申请季当作一次学习和心态的历练,或是独特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感到轻松一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