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这周有个朋友问了个问题,很有意思:
就是这张照片,图片中两位女性都是西装西裤,颜色黑白灰。
如果单从高管合照这个场景说,男性高管都是黑白灰西装,女性如果穿其他颜色,有喧宾夺主的意思。毕竟从站位看,两位女高管应该加入不久,资历不深。
撇开这个场景,我们来进一步讨论一下:
1、女性为什么走到高管后,多男性化打扮?
2、以及这薛定谔的亲和力,到底什么时候比较管用?
首先说一下结论:
女性在公司内部多男性化打扮,是一种自我保护。
女性通常在生存游戏里有2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雄竞,就是参与社会竞争,获取报酬。
一条是雌竞,就是通过性关系或者生育,来得到男性的转移支付。
当一个女性在职场走到中层以上时,周围的同僚往往多男性。
这个原因我们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能说目前大部分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料依然掌握在男性手里,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当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全方位的竞争会越激烈。
一个基层员工,可能只是拼销售技巧,拼代码熟练度,拼认真努力。
但是一个高管,拼的是资源,信任度,能力,野心,为人处事,谋略心狠等360°的buff是不是足够。
一点闪失可能就会输掉阵地。
当一群男性面临一个女性竞争者,而这个女性又极具女性魅力时,他们会联合起来加倍围堵绞杀。
因为这个女性拥有一个他们不具备的武器,即跟核心位置男士产生男女链接。
这个链接的巅峰就是埃及艳后,通过睡服男性领袖来控制军队。
尽管很多女性并不打算这样,但是在男性竞争者眼里,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潜在威胁。
就好像一个女性即使声称不婚不育,公司也往往并不会完全当真,你依然需要付出更多去证明自己。
一个高管如果打扮得非常女性化,那么一路上伴随的,必然是很多人恶意的揣测,她一定是睡上去的吧?
这种对于他人专业度的诽谤,看似是口舌之争,背后都是利益之分。
当对方的职场声誉无法洗刷的时候,对自己一定是更有利的。
因此在内部打扮专业化,去性别化,对于女高管来说是最佳选择。
很多小女孩初入职场,发现打扮得青春靓丽,时髦可爱,可以得到不少优待。
殊不知,这是你位置太低,对于其他人完全不构成威胁,甚至很多时候被当盘菜而不自知。
真的走到有巨大利益纷争的位置,看人都是无关男女的。
有关系的是你这个位置,和位置背后的资源。
那什么时候女高管适合展现女性亲和力呢?
代表公司面对公众的时候。
这时候你不是去抢蛋糕的,是去争取好感的。
公众是天然的小可爱,他们眼里见不得脏东西,他们喜欢憨憨的技术男和大方得体亲切的女士。
男大佬穿上朴素的T恤,女大佬穿上白粉蓝套装,都是正确选择。
前一阵翻车的百度公关部经理,就是典型的反例。
她用男性化的打扮,说着最刻薄的语言,把在公司的狼性做派,不加掩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话对不对另说,但一定是用错误的姿态面向了错误的受众。
这位女士是从外交学院到新华社,再到华为,再到百度,年薪八位数。
她肯定不傻,只是不小心把真实的样子展现出来了。
你们大概也可以看到,走到高位的人,本质有多么慕强。
这种慕强无关男女,慕的是背后的权势、财富和地位。
因此女性走雄竞赛道的大坑呢,就是——
该展现亲和力的时候展现慕强;
该展现专业度的时候展现女性魅力。
很多小姑娘,因为外形优势,会使用性别红利而不自知。
比如明明是自己请教前辈,但是安然享受对方请吃请喝;
自己资历尚浅青春靓丽,对出入高端商业局习以为然,不懂得未雨绸缪。
性别红利让很多家庭一般的小美女20多岁时,感觉出道即巅峰。
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会在35岁之后才对她们徐徐展开。
纯粹雄竞的世界,残忍而冷酷。
因为慕强愿意让渡自尊和自我的人前赴后继,源源不断。
小女孩发现围绕在身边的优待消失的时候,为时已晚。
那时侯,眼前的路越走越窄,恐怕只剩下被命运反复嘲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