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FIRST青年电影展
现实主义,在其诞生后的数百年内,曾无数次地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语汇,但其概念却从未被框定。一代代创作者通过各种介质进行的创作实践,始终在丰富现实主义的内涵。在第十八届FIRST创投会,我们看到年轻的创作者们既具备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又有更为细腻深刻的向内观察,其提炼现实、回应当下的努力肉眼可见,为现实主义的创作脉络增添了鲜活的当代特质。
与此同时,当一个故事从现实中得到启发,并且以复归现实的思考为最终指向,其对戏剧矛盾和故事情境的营造,提出的要求会变得更高而不是更低。那些能够构筑出富于张力的矛盾关系、引人入胜的故事线索,以及可信度较高的人物前史的作品,更能带来触动。
白志强 :,代表作品《拨浪鼓咚咚响》《边走边唱》
徐吉晴制片人,参与电影《酱园弄》《你的婚礼》《亲爱的》等
邢文雄导演、编剧,代表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好像也没有那么热血沸腾》《沐浴之王》
“还是要拍出来,并且要不断地拍出来。一个电影人,如果把创作生命全部用来写那些拍不出来的故事,是非常可惜的。”
“加一分,敬探索!”在纠结许久之后,不时会传出评审果决的声音。在经历细致的审阅,和三轮会议的评审之后,第十八届FIRST创投会的24个剧本入围电影计划正式产生同时,另有5个电影计划进入“X名单”,在这个代表未知、无限、多样可能的字母之下,汇集的是那些令个别评审尽管怀揣疑虑,但却坚决不愿放下的电影计划。对于这些项目而言,评审们需要见到创作者本人方可综合评议项目开发空间,亦有概率复活,进阶西宁。
齐康制片人,代表作品《棒!少年》《我的阿勒泰》《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
杨治学编剧,代表作品《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微观战场》
袁媛导演、编剧,代表作品《滚蛋吧肿瘤君》《明天会好的》《后来的我们》
本届创投会共收到有效报名电影计划467份,其中首作数量为380份,占比81.3%,导演平均年龄为34岁,最年轻的仅16岁,年轻化的趋势显著。
从对标影片的分布来看,本届创投会作者对于电影市场的最新趋势保持着密切的关注。2023年公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成为被对标最多(13次)的影片,而于2024年最新上映的《周处除三害》和《银河写手》也被多次对标。由此可以发现,电影市场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之间,正在发生的良性互动。
从创作上看,本届创投会的创作群体体现着整体创作景观中宝贵的成长性和探索性:对现实主义的关注,是其突出特征;对戏剧矛盾和人物关系的营造,是其着力之处;对类型化写作逐渐增强的兴趣,是其体现出的新趋势;而如何寻获并保持自己表达的锐利程度,则是其持续探索的方向。
即将于6月首周举行的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期间,FIRST电影市场将迎来四大板块——创投会、产业放映、纪录片实验室和惊喜实验室的百余位电影计划代表的造访,并与FIRST ONE“ONE里挑一”演员推介企划的预选入选演员们首度聚首,横跨西宁与惊喜双展创作生态,迎接来自市场的夏风吹拂。
此外,来自不同行业端口的导师、前辈和分享嘉宾也将与年轻的电影人进行深度交流,帮助大家以稳健之姿,迈出从文本通往影像、从书房通往市场的第一步。
早在数年以前,那些热心于青年电影生态的观察者们便已注意到,生活世界的狭窄,和生命体验的匮乏,已经直接地影响到了当代创作者的创作视野。不论是关于社会议题还是个体境遇,创作者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都时常显得捉襟见肘。
“能不能不要只从短视频和别的电影中观察世界?”
“能不能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去,多看一看?”
 “哪怕多谈谈恋爱呢?”
评审的叹问时常出现,但时至今日,这股对行业新力量的剧烈渴求中也包含了更多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他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去体验这个世界的更多更深的层面。”
而FIRST电影市场希望提供的即是这样一个机会,让创作者之间打破隔绝,彼此会面、团结,一同磨砺创作的锋刃,开辟出一条通往广阔生活的径路。
“先例固然有其价值,但对成功学的模仿终究无法代替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要找到对时代的痛感,回归自己的创作欲望。”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