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米
编辑/雪梨王
“没事的时候,一般喜欢做些什么?”
“看看直播、刷刷视频”可能是很多人的答案。
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宅在家里,人们随时打开手机,就可以“云游”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戈壁荒漠、雪域高原,花海峡谷,尽收眼底;也可以快速接触到历史、文学、科技等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不知不觉中就打开了知识的新大门;还可以见证人间百态,看到之前不曾想象到或者不曾经历的无数种生活等,对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在这其中,创作者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持续输出丰富、优质内容,深受大家的喜爱,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有人被种草了新的生活方式,有人找到了精神共鸣,有人学会了爱自己,有人获得了前进的力量,甚至有人拥有了比现实生活“更亲密的朋友”。

小众爱好找到互联网“知己”

晚上七八点,是董宇辉开播的时间,也刚好是安妮的开会时间。她回国3年半了,在外企工作,每天倒着时差上班。开会前,经常有1-2小时的空档。这时,她会习惯打开董宇辉的直播间,一边听一边等地球另一边的同事上班。
安妮觉得,董宇辉身上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不张扬,不耗能,安安静静地把知识和关于远方的向往传递给她,让夜晚的打工时间不再那么难熬。
“遥远的北境,人迹罕至之处,原始森林群山起伏的地方,有一群人,他们以养驯鹿而生,驯鹿逐苔藓而栖,月光下人们围着篝火起舞,他们伴随着这各种声音,仿若世间神灵。”又一个夜晚,安妮被董宇辉描述的美好画面戳中,下单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她之前不会看的书籍类型。
然而,这却是她认为那段时间里,读过的中文文学类书中最好、也最让她舒服的一本。安妮有读纸质书的习惯,出行途中,总会随身带上一本,但多是科幻、人物传记或专业书。这次,安妮跟随《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的笔触,踏入大兴安岭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身临其境般感受向往已久的自然风光,感到身心舒缓。
除了被种草更多类型的书籍之外,安妮还被董宇辉安利了很多宝藏“旅行地”。回国后,安妮一直惦记着去国内各地游玩,还把想去的地方列了个清单,等有时间了再去挨个“打卡”。她喜欢中原文化,一直想去河南看看,尝尝胡辣汤的味道,甚至还约好友住进戏剧城里,刷完所有戏剧。为此,她关注了河南文旅相关的公众号和抖音账号,为河南之行做准备。
令安妮惊喜的是,前段时间董宇辉团队开启河南之行专场。从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到殷墟遗址、清明上河园,董宇辉脚步匆匆,生动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引经据典地介绍河南特色产品,完美契合着安妮的兴趣点。她喜欢诗词、建筑,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交流这些话题的朋友并不多。对于她来说,董宇辉就像是电子屏幕另一端志同道合的“朋友”,总能在某些时刻产生共鸣。
在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家庭里,直播间还成了拉近家人关系的催化剂。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妮把与辉同行推荐给了母亲,没想到董宇辉农村出身一路踏实打拼的经历和出口成章的才华让母亲很欣赏他,经常反向向自己安利他,甚至成了比安妮更资深的用户。对于社交圈比较窄的妈妈来说,看董宇辉直播不仅是娱乐的新方式,也是了解外部的一个特别好的契机。
如今,安妮经常和妈妈一起看董宇辉的直播,母女之间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建立起“特殊”的默契——她负责买书,妈妈负责下单生活用品。跳出生活的琐碎后,安妮发现自己的妈妈原来也这么有趣。

相约一起去更远的地方

4年前,小雷18岁,一门心思扑在高考上,压力大到脸上一直爆痘。周围的人却都说只是青春痘,不要在意,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痘痘越来越多,在高考结束后也没有好转的迹象,她为此很自卑。
那个暑假,她宅在家里,无聊的刷着手机,偶然看到琦儿的直播,氛围很好,不吵不闹,轻松有趣。看到直播间有护肤品,她便试着给琦儿发了私信求助,并附上了自己脸的照片,没想到真的收到了回复。琦儿耐心的询问了小雷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给出了建议。
在刚开始看不到效果的阶段,琦儿主动私信教小雷正确的护肤顺序,告诉她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情,爆痘不只跟皮肤有关,也和情绪和压力有关。在琦儿的帮助下,小雷的皮肤状态越来越好,也变得慢慢自信起来。那之后,小雷经常和琦儿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尽管她不一定及时回复,但小雷知道她看到一定会回复自己的。
时间久了,看到“琦儿”这个名字或者翻到聊天界面,小雷就会有种莫名的“安全感”,感觉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陪在自己身边,很安心。
和其他的作者不同,琦儿除了卖货,还喜欢在直播间分享自己的有趣经历或生活趣事。有时,她的某些选择也能够给小雷带来一些启发。例如,小雷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一科没有通过,家人担心二战压力会更大,于是劝她放弃,找个稳定点的工作。尽管小雷不甘心还想再试试,但顾忌家里人的想法,一直犹豫不决。
琦儿也曾面临过类似的选择,但她没有听从家人的意见选择稳定,而是坚持自己想要的,大胆的去闯,这才有机会走到大家面前。她的经历让小雷意识到家人的意见是很重要,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这也是琦儿一直强调的人生态度——爱他人,更要爱自己。
经过深思熟虑,小雷坚定了再考一次的想法,她希望自己可以像琦儿一样,为理想努力一把。最终,小雷成功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实习老师,走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为了每天精力充沛地去上课,小雷很少有时间从头到尾看完整场直播,但依然每天坚持卡点打开直播间听琦儿道声晚安,这是属于琦儿和“琦股东”(琦儿对忠实用户的昵称)之间的睡前专属仪式感。
几天前,小雷迎来了22岁的生日。她收到了琦儿寄来的签名照,上面是“生日快乐,一起去更远的地方”的贴心祝福,还加上了一颗爱心。小雷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配文“最好的礼物,没有之一!”
这是小雷喜欢琦儿的第4年。4年里,她们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小雷从自卑敏感的学生变成的尽职责尽责的老师,琦儿从小助理成长为坐拥千万粉丝的头部电商主播。小雷相信:未来,她和琦儿将会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像琦儿的生日祝福说的那样,一起去更远的地方。

用幽默抚平生活的褶皱

“好high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2018年10月,头顶桔红色假发、操着贵州普通话的“多余和毛毛姐”(下称“多余”)凭借魔性的搞笑视频一“战”成名,进入大众视线。
幺妹就是那时“入坑”的,是多余的早期忠实观众。彼时她刚读大学,原本乐观开朗的她在进入新环境后,面对对未来种种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情绪。每次看多余一人分饰多角的搞笑视频,幺妹总能想起曾经快乐的时光,快乐的自己,她默默告诉自己会好起来的。
刷得时间久了,幺妹对多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他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相似——父母忙于生计,缺席陪伴,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对幺妹来说,多余不仅是搞笑的自媒体博主,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时常能从多余的幽默那里感受到真诚、勇敢和爱。
有次,多余在直播间讲自己下巴的疤的由来——父母吵架的时候,他听到后跑过去,不小心摔倒磕到了下巴,血流了一脖子,特别痛,但父母顾着吵架没关注到他,反而还一脚还踩到他肚子上。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加上夸张的动作重现,乐得大家刷了满屏的“哈哈哈哈哈”。
“他能将过去的伤痛以搞笑的形式呈现出来,说明他和过去和解了,可以轻松回顾自己过往的伤痛。这让我知道了,伤痛是可以治愈的,会在未来的某天轻松地一笑而过。”敢于暴露内心的脆弱给大家,就是一种强大。幺妹以前只和朋友讲开心的事,不愿意聊难过的经历,朋友觉得她“很难交心”。多余让幺妹懂得了“脆弱也是自己真实的一部分”,试着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和过去的经历和解,更真实地做自己。
实际上,在“做自己”的这条路上,多余一直在努力。2023年9月,他摘下了假发,正式和“毛毛姐”这个角色告别,很多网友感到可惜。但幺妹理解他的选择,为他终于可以做自己而感到高兴。
转型后的多余,经历很长时间的流量起伏,幺妹一直默默陪伴着他。保洁阿姨的出现让直播间焕发出新生机,两人有爱又有趣的互动,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营造出“家”的温馨氛围,让离家的幺妹感受到温暖。在这里,她也遇到了一群同样喜欢多余的小伙伴,大家每天在群里分享有趣的事,逐渐从陌生人变成知心朋友。
受多余的影响,幺妹努力做自己、爱自己。她表示在当下,我们能关注到的东西很有限,不如去爱自己爱的人,去爱自己。如果被工作消耗了能量,那就通过阅读、音乐、旅行来为自己充电,把能量补回来吧。

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有力量

为什么喜欢雨姐?晨曦的答案是生命力,烟火气,有派头。《大东北我的家乡》BGM一出,雨姐用脚踹开摇摇欲坠的木门,“嘎嘎带派”地出场,杀猪宰羊、开棚支锅,动作麻利又有劲儿,性格豪爽不做作。
每次刷到雨姐的视频,晨曦就“出不去了”,被特有的感染力冲击到,就像抖音话题词条描述的那样#听雨姐bgm一天使不完的牛劲。对于她来说,雨姐的视频是提神解压的“精神补剂”,从中能够感受到一股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生命力。
当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后,雨姐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带动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和雨姐一样,晨曦的另一个身份也是生活在东北的三农创业者。从这个角度上看,雨姐算是先行者,是她的榜样。
晨曦是黑龙江人,大学毕业后,先在大连工作了几年,之后跟丈夫去西安创业。2021年底,因为家中变故,俩人放弃经营了5年的公司,返回丈夫的家乡辽宁抚顺创业,在抖音卖当地和自家的农产品。
返乡创业是在摸索中进行的。一开始,晨曦将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展示出来,但直播间没流量、没人气,“就感觉像一个人的表演”。与此同时,还伴随着不少质疑声,“大学生在外做生意那么多年,现在回了农村,还不是跟农民一样吗?”晨曦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
这时,雨姐的出现,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念。“大家都是东北人,都是做三农,都是想展示家乡特产,推广家乡文化,我是不是也可以?”她翻遍了雨姐的视频,每条都看了不止一遍,发现对方最初的作品也没多大流量。同样,在直播带货方面,雨姐也曾遇到种种困难挑战。但是,他们并没轻易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改进。晨曦想,“任何事情都应该先坚持了才会有结果,而不是有了结果才去坚持。”
那就选择继续咬牙坚持吧。现在晨曦和丈夫已经做了四五个月的直播——她负责直播,丈夫负责货源甄选和运营,直播间逐渐有了些许起色,甚至出现了回头客。晨曦不知道自己会做到什么程度,但她想尽力试一下,毕竟这是自己喜爱的一份事业。就像雨姐视频里呈现给她的“大地哲学”那样,晨曦相信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劳作来解决。简而言之,就是雨姐最常说的那句话,“干就完了!”
晨曦喜欢雨姐,每次赶上她直播都会根据需要下单。雨姐带货时,会把几个厂家的东西放一起,让徒弟们“盲”吃,选出最好的分享给大家。晨曦买过雨姐直播间的大部分农产品,她觉得几乎所有东西既便宜又好吃,便不断回购,分享给身边的人。比如海南水果,她买了四五样水果,自家留一份,再分给娘家一份,婆家一份。未来,晨曦希望自己也可以像雨姐一样,把更多家乡好物分享给更多的人。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内容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涌现,大家每天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但用户往往倾向于观看能让自己获得成长的优质内容。这些触动人心的内容不仅仅有信息的传递,更有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连接着作者背后的精神世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就像素未谋面的好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连接始于兴趣,基于信任,最后因情感和共鸣而扎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