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卡车的“无人化”进程提速。
近日,小马智行正在北京首批获准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将在京津塘高速等路段进行“1+N”编队自动驾驶测试。目前,小马智行是国内唯一获准开展双城(北京+广州)编队自动驾驶测试的企业。
在此之前,小马智行还获准京津塘高速的智能网联重卡示范应用。今年4月,小马智行便已经联合中国外运在北京-天津的往返高速干线中,开始了L4自动驾驶重卡的货运服务,国内首家实现了L4自动驾驶重卡的跨省运输商业化。
过去的几年,L4自动驾驶卡车在技术、小规模投放、商业模式验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这也在同步驱动政策层面快速跟进。
小马智行在短短半年间,能够连续拿下广州、北京、天津等多地的包括跨省、编队行驶在内的多项许可,无疑也是L4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商业化相辅相成、交织前行的写照。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目前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编队中车辆依旧需要设置安全员。但可预见的是,技术的快速验证与迭代,将快速驱动编队后车从“主驾无人”到“车内无人”政策的快速落地。
而这,也将正式开启L4自动驾驶卡车大规模商业化的大门。对L4自动驾驶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各方面做好准备。
01
实现“无人”,突破大规模化
作为小马智行三大业务线之一,小马智卡(PonyTron)成立于2020年11月。
截至目前,小马智卡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里程超500万公里,物流商业运营里程超150万公里,货运总重近2500万吨公里。
在商业模式方面,小马智卡已经与三一集团、中国外运三方一起,构建了一个“自动驾驶技术服务+车辆+应用场景”的黄金三角模式。
其中,小马智卡与中国外运合资成立的青骓物流公司,运营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卡车车队,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车辆超过200台。
基于自动驾驶技术方+车企+物流公司的商业架构,借助三方的资源与平台,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商业逻辑。自动驾驶技术在终端应用所带来的省油、省人以及安全性,实现降本、提效和增收等实质性经济效益,来驱动上述三角商业模式闭环运转,由此三方可共享效益红利。
以上商业闭环已经实现了初步验证。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青骓物流CEO李衡宇介绍,目前青骓物流的物流运输业务已经实现了高达9位数的营收规模。
李衡宇指出,在进入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必须先达到“无人化”阶段,这不仅需要“无人化”能力的突破,还需要以大规模化作为基础。
技术层面来看, 只有实现“千”辆级别及以上的规模,基于丰富场景与海量数据,才能更快速驱动无人驾驶技术逐步成熟落地。
而从商业逻辑角度来看,如果不能跨过无人的阶段,规模即使再上台阶,商业价值依旧有限;即使跨过了无人阶段,但规模上不去,成本依旧很难下降到一个满足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的水平;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小马智卡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便是推动“真无人”化与大规模化。而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模式,正是小马智卡破局的关键。
小马智卡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宗物流运输项目示范运营中,也初步验证了其“无人”技术能力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该项目主要是在公开道路中的煤炭矿石运输,在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模式,三车形成一个编组,仅头车配置一名安全员,后方编队的两辆卡车都是无人状态跟随,实现了“有条件”无人化。
从上述项目中,场景的选择极其关键。
在西北戈壁地区以沙漠场景居多,地广人稀,且路线属于从A点到B点的物流专线,公开道路中的交通元素简单,场景非常适合做自动驾驶卡车编队。
其次,这类场景的市场规模足够大。
内蒙、甘肃等地的运煤需求非常大,单个煤矿往往对货运的需求巨大,几十公里的专线运输道路,就有几百台卡车的需求。放到全国来看,如煤矿、钢铁运输这类大宗商品运输需求巨大,整个卡车市场容量非常大。
据介绍,例如上述示范运营项目中,年配送煤达到400万吨,运输车辆达到50台卡车。而车辆运营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达到30%左右,属于占比最高的单项成本。
而通过编队采取“1+2”形式运输,后面两辆车可省掉两名司机,由此省掉了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
经过测算,再叠加节油等成本,即便是去除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后,整个项目可以节约出大约15-20%的利润池。这对于传统运输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红利。
可以说,基于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实现“有条件无人”化的商业运作,无疑是跨入无人化阶段的关键一步。
而上述模式无疑形成了一个更高价值的商业闭环,基于编队“无人”模式实现的巨大经济价值,会同步驱动包括技术、规模化在内的商业闭环快速正向运转,逐渐驶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
02
夯实“”无人化能力

无论是自动驾驶卡车编队的测试许可,还是有条件的“无人化”示范运营,无疑都需要硬核的技术实力作为基础。
不久前,高工智能汽车在小马智卡位于广州南沙的运营与研发中心,完整体验了一趟小马智卡自动驾驶之行。在城区+高速路段自动驾驶车辆的体验,已经十分“老道”。
从位于市区的园区走上高速,再到目的地,全程往返超过50+公里,涉及城市道路、高速路与快速路等不同路段。
在城市限定区域内,不仅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右转过斑马线自动停车观察、自动掉头,以及自动避让电动车、识别积水路边减速缓行等等。
再在高速场景中,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大曲率弯道等等,并且在高速进出口ETC通过自动识别等等,全程安全员无接管,自动驾驶系统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已迭代至第三代,采取面向业务场景的定制化软硬件设计,线控底盘面向智能驾驶重卡定向开发,具备功能全、时延低、精度高和鲁棒性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成本相比上一代再次大幅下降。
据介绍,根据投放车队的运营来看,在最长2000公里的运营路线中,这套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全程无接管。
据小马智行智慧物流总经理、广州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贺星介绍,这一方面,小马智行Robotruck与RoboTaxi已经实现了底层系统与底层数据的共享。小马智行Robotruck与RoboTaxi可共享80%的技术。
另一方面,基于与中国外运合作,小马智卡在全国不同地区的批量车辆投放,拥有了巨大的场景库与源源不断的场景数据,驱动其L4级自动驾驶技术保持领先。
在高工智能汽车看来,小马智卡的优势不止于技术与商业闭环等方面。
当前,商用车自动驾驶依旧是高度定制化的市场。自动驾驶车型依旧是需要自动驾驶技术方与车企深度的合作,共同设计制造。
并且,对高阶自动驾驶商用车来说,线控底盘无疑将是与自动驾驶系统并重的另一大板块。这两大系统的联动与融合,同样影响到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后的能力。
在小马智卡的合作项目中,均是与OEM深度合作设计开发,不仅仅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合作,还深入到全冗余线控底盘,并正向设计了一整套包括多重冗余自动驾驶硬件、软件在内的冗余系统。
据介绍,接下来小马智卡将推出一个面向一个全无人场景的智能驾驶的重卡平台,更好适配OEM的开发需求,应对上述大宗商品运输场景中无人编队车辆的商业化应用需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