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近期课程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教育从来不需要一条道走到黑。如果你总是碰壁,那是在提醒你,该拐弯了。
——萨姐
作者: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01
上个寒假,离开学没几天了,橙子的作业还没做完。
明明在假期一开始,我就和他一起制定了假期计划,尽早完成作业,有时间背背单词,做做延伸阅读。
结果呢,现实很骨感,这家伙整个寒假玩得飞起,能在开学前把作业做完就不错了。
一想到这些,我就有些急,想着要是能集中几天写完作业,至少还有三四天的时间看看书背背单词,也是好的。
一着急,动作就有些变形——我带着橙子上了两天自习。我看书,他写作业。
我想着,我在旁边盯着点,他多少能抓紧点时间吧。
结果呢,这家伙一边写作业,一边把手机放在旁边,时不时地瞄一眼球赛。
这么吊儿郎当的样子,哪是写作业的状态?
我想把他的手机收走,橙子死活不让,说你别管了。
我的火气压了又压,索性坐到远处去看书了,主打一个眼不见心不烦。作业是他的事,他不着急,我这么着急干嘛? 
自习结束,往回走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气,径直走在前面,橙子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
我仔细体会了一下那股火气——那种感觉很复杂,又急又躁又无助,还有浓浓的沮丧和挫败。 
那一刻,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为孩子学习着急上火的妈妈们是什么心情。
我在咨询中接触过很多妈妈(因为妈妈居多,这里指代家长),她们为孩子的学习费尽心力,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各种报班,盯着上网课,督促着写作业,一遍遍地订正讲题,但孩子对学习还是不上心、不主动,不催不动,不盯着就偷懒。
当妈妈们说到这些的时候,她们的神情是相似的,疲惫、焦虑、担心、无奈,还带着一丝愤恨、委屈。
你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怎么做才是好的,但孩子就是不这么做。他好像压根不在意学习这件事。
你使劲把孩子扳过来,甚至干脆把他按在书桌前,但他人在曹营,心早就不知飞哪儿去了。 
你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你只能在一旁看着,干着急却没办法,有劲却不知道往哪儿使,这种感觉让人特别沮丧、挫败。
身心俱疲。
在那一刻,我多多少少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撞南墙的感觉。
这种挫败感就是在提示你:在学习这件事上,你的方法不对,越努力越白费。
此路不通,赶紧掉头。
02
在孩子的学习上,当你总是感觉挫败、焦虑、愤怒时,就说明这件事你比孩子还上心、还着急,你是在千方百计拉着、拽着、推着他跑。
你成了主力,孩子只是在配合你。
你们的位置颠倒了。
当你比孩子还上心,就会忍不住催促他、监督他、各种干涉,对结果特别在意。
不知不觉中,你就越界了,把孩子的事变成了自己的事。
越界就会碰壁。
结果至少有两个:
一是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变成了外驱力。
你变成了他学习的推动力,不累才怪呢。
很多家长说,我这么盯着他学习还这样,要是不盯着,还不定出溜到哪儿去了。
确实,小学时这么盯着、督促着,多少还管用。
等孩子上了中学,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法盯、没法管了。你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报班、找老师辅导,但孩子听不听、能听进去多少,你都无能为力。
最终,你还是推不动他。
二是当你越界后,孩子会把力量用在和你的对抗上。
当一个人的自主感被压制,他本能地会反抗。
年龄小的孩子,力量还不够强大,往往采用消极抵抗的方式,比如各种磨蹭、走神、拖拉着不写作业、头疼肚子疼、频繁喝水上厕所,等等。
等孩子上了中学,力量强大了,反抗得会更直接。
橙子说“你别管了”就是在很明确地表达,在这件事上,我有我的安排,你不要干涉我。
还有的孩子,反抗的方式更激烈:你让我学习,我就是不想学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或者更惨烈:我也想学,就是学不下去,我都抑郁了,我都上不了学了,我都拿自己没办法,你还要我怎样?
孩子小时候,家长还能管得住,逼着他学,多多少少也能学,起码做做样子。那种挫败感、无力感,家长感受得还不深。
有时感受到了,家长缓一缓,就又振作精神继续鸡娃。
等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更有力了,家长就会更深、更频繁地感受到这种挫败、无力、灰心丧气的感觉。
这意味着,在学习这件事上,家长的干涉终究被挫败了。
孩子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自主性。而学习,成了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03
话说回来,在学习上,为啥很多妈妈比孩子还上心? 
很可能是妈妈自己有太多的焦虑,对未来有种莫名的恐惧,担心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到底层,或者各种糟糕的后果。
这种焦虑太过强烈,妈妈自己hold不住,就会付诸行动,把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
就会盯孩子的学习,给他报课,千方百计让他多学、提前学。这样,孩子的成绩就看起来不错。
成绩好了,妈妈的焦虑就缓解了。
小学时,在家长的管控下,孩子的成绩可能还不错,但谁也经不起长年累月这么紧绷着。
时间长了,孩子就疲了,学不动了,不想学了,成绩下滑了,不配合了。
这时,妈妈的焦虑、无力、崩溃感就出来了,经常被挫败感淹没。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用蛮力了。
越用力,很可能越适得其反,最后两败俱伤。
最好停下来,反观一下自己的状态,听一听这些情绪给到的提示:自己是不是过于焦虑了?是不是越界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处理自己的焦虑,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到他生长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节奏,允许他走走弯路。
这条道才能越走越宽。
04
那天,当我察觉自己的情绪,我意识到,因为焦虑,我的动作变形了。
回到家,我和橙子好好聊了聊。
原来他认为假期作业都是对旧内容的复习,意义不大,所以做得差不多就行。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开学前完成作业是没问题的,所以没太着急。
这么聊完,我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对他的内心多了一些了解——不管这么想对不对,起码是他现在的想法。
多一些了解,心里的结就松动了一些。
我也合计了一下自己可以做的事:
一是允许他尝试自己的节奏,哪怕可能会走些弯路。毕竟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二是看看能不能引导他提升认知——这需要时间和契机。
再进一步,看看可以做些什么,能让他的目标感更强一些——这更需要时间和契机。
这些看起来很难,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也许这才是我们在自己的界限内可以做的事情。
既然撞了南墙,咱就得调整方向,寻找真正合适的路不是?       
所以,如果孩子还小,你就已经有些这种使不上劲的感觉了,说明你对孩子的学习太上心了,导致动作变形,逾越界限。
这种感觉就是在提醒你:及时掉头,做出调整。
否则,孩子越大,这种感觉会越强烈。
最终,也许只能被迫放弃努力,放弃孩子,无可奈何地接受失败。
-END-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专注儿童心理,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