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澳洲国内仍然不断发生持刀伤人案,令许多人担惊受怕。

与此同时,澳洲和新西兰政府突然发出的一则声明却引起了无数澳人的关注:
澳新两国政府,正在包机撤侨!
能够让两国行动如此统一的事件可不多见。
究其原因,原来是两国的邻居——新喀里多尼亚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大批人上街打砸抢烧,导致了至少6人死亡,约300人受伤。
这年头,出去旅游也很不安全……
机场关闭,交通瘫痪,
许多澳洲和新西兰人被困在了那里,
还没吃没喝,简直是在地狱……
澳洲“邻居”突发大暴乱
已导致数百人受伤

新喀里多尼亚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法国在大洋洲的特殊的海外属地,位于澳洲的东部,新西兰的西北部。

19世纪中叶,该地成为法国殖民地。1986年,联合国将其列入“非自治领土名单”,此后新喀里多尼亚的居民一直寻求脱离法国而独立。
然而,从1987年到2021年的四次公投均以失败告终。
在此期间,大量欧裔人士移民当地,原住民比例被大量稀释,引起矛盾和冲突。
近日,法国拟改革新喀里多尼亚的选举制度,允许移民当地超过10年的人获得投票权,造成当地原住民的严重不满,他们认为,这会让欧裔移民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这次的暴乱由原住民发起,主要在首府努美阿和周边地区行动。
自上周起,他们就举起代表新喀里多尼亚的旗帜,走在街上游行、示威,也有一些人在街上打砸商店、抢劫、纵火。
到处是爆炸、火灾和枪击事件的痕迹,路上的许多汽车被烧成废铁。
有照片显示,一家雷诺(法国品牌)的汽车店被烧得面目全非。
城市到处都冒着浓烟,
仿佛火山喷发一般。
首府努美阿被抗议者设置了大量路障,阻止车辆通行,通往机场的路也被切断。

与此同时,反对独立的人和支持独立的居民又发生了进一步的冲突,甚至爆发了当街枪战,据称有多人遭到枪击而死亡。
据报道,5月18日-19日期间,还有一批人跑到警察局纵火,现场浓烟滚滚,警方也抓了200多人。

当地检察官报告称,持续多日的暴乱已导致至少400个商店和企业遭到破坏。
而新喀里多尼亚的总人口还不超过30万,其中约2/3居住在努美阿及周边地区。这种规模的暴乱基本相当于把城市摧毁了。

至少6人在暴乱中死亡,
此外还有约300人受伤。
为了应对骚乱,法国于上周三就宣布新喀里多尼亚进入紧急状态,限制运输武器,并额外向该地区派遣了1000名军人、警察等武装人员,以平息暴力事件。
法国当局甚至还禁止了Tik-Tok,可能是与暴乱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有关。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法国当地时间本周二(5月21日)乘总统专机前往新喀里多尼亚,不过由于时差关系,当他到达时已经是新喀里多尼亚的周四了。
他表示,他不会强行推动引起争议的选举制度改革。
马克龙称,
“当我们谈论新喀里多尼亚的未来时,我们将讨论经济重建、支持和快速反应等问题,以及最微妙的政治问题。”
澳新撤侨遇阻
大批人断水断粮
由于距离澳洲和新西兰都很近,新喀里多尼亚也是许多澳新居民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然而,突然发生的暴乱让他们都被困在了岛上,根据澳洲外交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有约300名澳人被困,另有数百名新西兰人被困。

据报道,墨尔本华女与她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起去新喀里多尼亚度假,不料被困在当地。

窦女士(音译,Maoyin Dou,下同)和她的丈夫Lucas Nitsas,以及他们3岁和5岁的孩子,在努美阿滞留了一个多星期。
窦女士表示,他们于5月11日离开墨尔本,开始为期一周的假期,但在努美阿机场降落后不久,“一切都乱套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情况越来越糟糕,酒店的服务人员都跑光了,物资也开始短缺。她的丈夫Lucas Nitsas需要服药,孩子的尿布也用完了,当他们申请撤离时,工作人员让他们等下一班。
然而,第二班飞机早已飞走,他们不得不继续滞留在当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

另外四名来自新州的游客,Desmond一家也被困在新喀里多尼亚一周多。
据他们称,由于当地的正常生活秩序已经崩溃,航班也被取消,他们滞留在当地,还缺少食物,处境十分困难。
上周,他们在下榻酒店附近目击了爆炸和火灾,酒店的一些客人不得不守夜,确保大家的安全。
当地许多商店的食物有限,而其他商店则被完全烧毁。人们排几个小时长队购买食物,但超市的货架上空空如也。
一家四口中的父亲Jason Desmond说,
为了保证孩子有吃的,
两位大人已经五天没有吃午饭了。
与此同时,澳洲和新西兰展开的大规模撤侨行动受到阻碍,只有一部分人安全撤离。

或许是因为马克龙周四到达,新西兰在周四的包机撤侨计划没有获得法国的批准,新西兰外长Winston Peters对此表示“沮丧”。
不过,澳新两国的外长均表示,
将会继续努力派遣飞机撤侨。
殖民者与原住民之争
如果不是有大量照片和视频所见,很难想象在2024年还能发生规模如此之大的暴乱。

但这一切,似乎也有着历史的必然。
自法国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原住民和欧裔移民之间的不和与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新喀里多尼亚的原住民主要是卡纳克人(Kanak),移居此地并定居的欧洲人则被称为卡尔多什人Caldoche
由于教育等方面的落后,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距,卡纳克人也对长期的被殖民历史颇为不满。
1998年达成的《努美阿协议》允许新喀里多尼亚就独立问题进行三次公投。同时法国也将部分权力移交。
该协议规定,有投票权的人必须是1998年以前就在新喀里多尼亚定居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但也是从上世纪末开始,更多的欧裔移民来到新喀里多尼亚,新喀里多尼亚的人口增长了65%。
显然,原住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无法与这些新来的移民匹配,尽管新喀里多尼亚有着丰富的镍矿资源,原住民的失业率仍然高涨,贫困率居高不下。
自2018年以来,新喀里多尼亚已就是否脱离法国的问题举行了三场公投,但每次公投的结果都是“否”。
2021年的第三次公投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卡纳克人呼吁推迟公投“以尊重当地的丧葬习俗”,但公投如期举行,此举遭到了卡纳克人的抵制。
在2021年的公投中,仅有44%的有投票权的人投了票,其中95%的人不同意脱离法国(呼吁脱离法国的人均抵制投票)。
而从法国的角度,三次公投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该翻篇了,该考虑新喀里多尼亚长期留在法国的问题了。

于是,法国此次推出的改革,将允许1998年以来在当地定居超过10年的人获得投票权。预计将有数万人因此而获得投票权。
根据201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当地有41.2%的人口为卡纳克人,24.1%欧裔,11.3%的混血。
也就是说,
卡纳克人在当地早已不占据多数,
即便再举行十次、一百次公投
也已经无济于事。
因此,这一次修改选举法案,就成了部分人宣泄怒火的窗口。
历史上,卡纳克人曾经遭受了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和普遍歧视。因此,一些当地居民认为,这是法国逐步“改造”新喀里多尼亚,阻止该地区摆脱法国殖民的手段。
面对这一困境,他们采取了最暴力、最极端的方式——发起暴乱,哪怕是亲手毁灭自己的家园。
印象结语
自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以来,原住民的结局似乎就已经注定。

经过此轮暴乱,新喀里多尼亚“独立”似乎已不太可能,未来大概率还会以法国海外属地的身份长期维持下去。
暴乱可以平息,但人们心目中的伤痕不会被抚平。
经历了惊魂一幕的澳新游客们,恐怕也不会再想回到这片土地之上。
综合来源:1 News、9 News、the guardian、france24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