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桥水基金宣布了一则人事任命——
据路透社报道,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Karen Karniol-Tambour在内部信宣布——Joanna Alpert(孙悦)正式担任总投资组合策略主管,负责管理桥水最新成立的“Total Portfolio Strategies”部门。
早在2005年,孙悦就曾在桥水基金有过一段工作经历,后转身离开。直到2018年重返桥水,带领组建桥水在华业务。短短6年时间,桥水中国资产规模便达到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对冲基金之一,孙悦功不可没。
悄然间,这一幕正在密集上演:过往以男性为主导的金融江湖,正出现越来越多女性高管的身影。
从0到400亿
她将搭档桥水女掌门
孙悦是谁?
于外界而言,她十分低调。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孙悦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先后进入麦肯锡、世界银行工作,之后还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学位。
而孙悦和桥水的故事开始于2005年。
彼时,她加入桥水担任投资经理。在这段时间,她曾领导股票研究团队,并为国内大型机构客户制定资产配置战略。不过三年后,孙悦又加入美国地产相关公司BlueVirgo Capital Management。
直到2018年,孙悦再次重返桥水,但这一次她的工作重心回到了中国。同年,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并在当年10月发布了首只私募产品。
很快,孙悦便成为桥水中国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桥水中国发展迅速,2021年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对冲基金之一。今年1月,路透社曾报道,桥水中国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400亿元,领先众多竞争对手。
现在,孙悦再次迎来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成为桥水总部最新成立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联席首席投资官Karniol-Tambour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宣布了这一晋升任命。
随着孙悦的晋升,桥水最新的业务板块也浮出水面。
近期,桥水CEO Nir Bar Dea将桥水业务分为两个板块:Alpha Engine将专注于桥水的旗舰基金“Pure Alpha”,同时成立一个新部门“Total Portfolio Strategies”(整体投资组合策略),则专注于与客户合作,创建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投资解决方案。
孙悦正是这个新部门的负责人,Karniol-Tambour在信中表示,孙悦现在“正肩负桥水基金这一关键业务的重任”。目前桥水官网已经更新了她的职务。
接下来,孙悦将向Karniol-Tambour汇报工作,共同制定和推动桥水的业务战略,设计、构建和管理相关业务。同时,她还将继续担任桥水中国总经理。
桥水崛起史
“要么进化,要么死亡”
金融圈应该无人不知瑞·达利欧(Ray Dalio)与桥水基金的传奇故事。
1949年,达利欧出生于美国长岛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开始展现异于常人的经商头脑。12岁那年,达利欧靠做球童赚来的薪水买了第一支股票——美国东北航空,只因在听过的所有公司中,只有东北航空发行的股票低于5美元一股。后来美国东北航空被收购,股价翻了3倍。这也为他后来的金融之路埋下伏笔。
之后,达利欧一头扎进金融世界,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大学,后来还考进了哈佛商学院。1975年,达利欧在他的两居室小公寓里成立了名为“桥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公司,由此拉开了这个金融帝国的序幕。
几十年间,达利欧带领桥水基金一次次穿越危机、逆势盈利,并通过三次成名战,稳坐全球对冲基金龙头交椅。他的“痛苦+反省=进步”、坚持分散化投资、自己的决策系统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等投资决策原则也广为流传。
直至2022年,桥水基金正式告别达利欧时代——经过多年准备,他辞去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职务,并将所有投票权转让给公司运营董事会。取而代之的,由CEO Nir Bar Dea领导一支全新的管理团队。
如今,桥水的核心管理团队共包括4人——CEO Nir Bar Dea ;以及三位联合首席投资官——年长的Bob Prince 、年轻的 Greg Jensen,以及去年初晋升的女掌门Karen Karniol-Tambour。
如今,Bar Dea正带领桥水基金,进行四十年来最大的改组。
究其背后的原因,桥水此前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表现不佳,而且在疫情第一年爆出了亏损,促使该公司建立了一个投资决策监督委员会。再加上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技术兴起,对冲基金行业格局改变,新的团队开始反思,“仅仅做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不够的。” Bar Dea此前接受采访时说:
“要么进化,要么死亡。这就是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Bar Dea坦言,“过去几年,我们的行动一直有点慢。”未来,桥水的新领导层将着力采取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战略:
增加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包括增加新加坡地区的员工数量,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并加强与该地区长期客户的联系;
增加以个股为对象的产品,以体现桥水对利率趋势或大宗商品价格等宏观趋势的看法;
扩大可持续性金融,特别是押注股票,并推出可以实现超额回报的策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驱动的投资工具......
如何让桥水再繁荣半个世纪,摆在新管理一代面前。
金融圈正迎来一群铁娘子
透过这次晋升,我们看到金融圈正迎来越来越多女性。
同样来自桥水,Karen Karniol-Tambour此前晋升轰动一时。去年2月,Karen Karniol-Tambour正式升任桥水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对公司的投资战略和成果负最终责任。这也是桥水基金自1975年创立以来第一次任命女性CIO。
年仅38岁,Karniol-Tambour 2006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桥水基金。18年里,她从最基础的投资助理做起,一路过关斩将,31岁时就成为桥水基金最年轻的研究主管,还曾被瑞·达利欧亲自选入应对金融海啸的智囊团,被评价为“就像一个学习的吸尘器”。
相似的一幕是今年初,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一次性官宣了两位女高管,正式任命陈蕙兰为亚太区负责人,同时任命范华为中国区负责人。其中,陈蕙兰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专业,曾先后就职于在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自2013年加入贝莱德后,她一路从iShares亚太区资本市场主管干到EFT&指数投资主管、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而范华的经历同样精彩——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而后在哥大拿下金融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范华先后担任过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董事总经理及BlackRock建信理财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最新的一例则是摩根大通宣布任命陈妍妮为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加入摩根大通前,陈妍妮在高盛亚洲工作超过15年,直至2020年11月加入摩根大通,担任亚太区房地产投资银行部主管,此后进一步扩大职责范围,兼任亚太区消费与零售业投资银行部主管。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CEO戴蒙已经68岁,接班问题摆上桌面。前不久,董事会正式点名接班人选,而在5名CEO潜在接班人中,其中就有3名为女性。
还有更多女性案例如陈翊庭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摩根士丹利聘请前瑞信银行家黄敏领导中国投资管理部门……长久以来,金融圈往往以男性高管为主导,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
透过这些女性高管,可以隐约看到一条较为一致的成长路线:毕业于名校,却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凭借她们的专业、耐性和努力,最终得以冲破束缚,实现自我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世界里,对于很多出色的女性高管来说,母亲、妻子和女儿不是她们仅有的身份和角色。她们以女性的细致、柔韧、聪慧打破职场“天花板”,推动公司质量提升,这对金融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而言,具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正如贝莱德在其研究报告中所称,女性和多元化对公司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也在梳理过往研究的历史数据中发现,相比没有女性董事的公司,董事会上有女性董事,尤其是有三位以上女性董事的公司,长期来看有更好的财务回报、估值以及ESG评级表现。
无论如何,冲破女性刻板标签束缚,她们正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