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免费领书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欧巴财务自由
来源:《雪球参考》5月刊
短期看,谷歌现有搜索、广告、云等业务均受益于AI的降本增效,从而获得持续增长;但长期看,谷歌最重要的业务搜索引擎将逐步被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助理取代,谷歌能否从搜索广告模式顺利切换到AI模式,在AI时代再次成功转型,就要看谷歌能否在AI大模型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基本情况
总所周知,谷歌是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于1998年共同创立的全球互联网巨头公司。而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lphabet,是谷歌公司的母公司。这是因为在2015年,谷歌进行了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作为上市主体,核心业务归于谷歌,非核心业务拆分为谷歌平级子公司,与谷歌一同归于母公司 Alphabet 下,具体架构如图表1下图所示。本文所称谷歌分析,等同于对Alphabet的 分析。
图表1:Alphabet 子公司架构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二、主要业务
根据Alphabet财报,主要业务包括谷歌服务 Google Services、谷歌云 Google Cloud 及其他 Other Bets。
1.谷歌服务Google Services
谷歌服务的核心产品和平台包括搜索引擎、广告、Android、Chrome、Gmail、Google Maps、Google Play、搜索服务以及YouTube等,这些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被用户广泛采用,并且用户基础在不断增长。其中,谷歌搜索、Gmail、安卓、Chrome、YouTube、谷歌 Play等6 款产品用户数甚至超过了 20 亿。(图表2)
图表2:谷歌用户数超过20亿的面向个人或企业的6款产品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谷歌服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谷歌广告 Google Advertising和谷歌其他Google Others。
(1)谷歌广告主要包括搜索广告、YouTube广告及Google Network(包括AdMob、AdSense和Google Ad Manager)。2023 年谷歌广告收入规模为 2378亿美元,占谷歌总收入的 77.4%,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搜索广告(包括谷歌搜索、谷歌邮箱、谷歌地图和谷歌 Play 等业务)收入1750亿美元,占谷歌广告收入的73.6%,是谷歌广告的主体。
(2)谷歌其他收入主要包括YouTube用户订阅收入、Google Play收入及手机等硬件销售收入。
2.谷歌云 Google Cloud
谷歌云业务包括基础云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Google Workspace协作工具以及AI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主要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等IT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存储与分析等服务。Google Workspace主要提供Gmail、文档、Meet 等SaaS应用。AI 平台包括Vertex AI和Duet AI,帮助开发人员对大模型进行训练、调整和部署,并基于大模型进行应用开发与部署。
3.Other Bets
Other Bets是指Alphabet中除谷歌业务外的非核心业务,专注于前沿科技的研究。
由于这些业务属于科学探索、孵化性质,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或对收入的实质贡献很小,本文暂不讨论。
三、谷歌的AI
之所以把谷歌的AI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AI对谷歌极其重要,AI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谷歌的前途命运。
1.AI布局与优势
谷歌自2016年就确立了“AI First”战略,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广泛,优势显著。它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算法和海量数据资源,并在芯片、训练框架、大模型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布局,而且已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广告、云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
2.与OpenAI的差距及原因
谷歌在生成式Al、大语言模型等领域研究进展并不落后于OpenAl,却没能首先发布类似ChatGPT的产品,反而陷入一路追赶的困境。这是常见的大公司病。
谷歌目前的搜索、广告与云业务足够强大,可以说是躺着赚钱,对于ChatGPT这样生成式AI产品,谷歌虽然具备开发能力,却没有足够的紧迫感和动力,再加上公司内部的各种政治正确考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谷歌在大模型产品开发上的犹豫和缓慢进展。相比之下,OpenAI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打破谷歌在AI领域的垄断。作为一个以实现AGI为最终目标的创新型企业,OpenAI拥有强烈的动机和动力,迫切希望通过发布超越谷歌的AI产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3.应对之道
历史上,谷歌多次实现了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华丽转身,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Chrome浏览器,都是其后来居上的典范。虽然谷歌目前在大模型方面稍有落后,但AI总体实力还处于第一梯队,谷歌还有时间和机会。谷歌要充分认识到AI大模型的战略重要性,通过在组织架构、人才配置、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精准的战略调整,更加聚焦,集结全公司之力,以坚定的决心和有效行动持续发力,谷歌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大模型之战。
三、财务分析
谷歌自2004年上市以来,财务表现稳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逐年增长,稳如老狗。本文截取2014年至2023年10年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图表3:2014-2023年谷歌公司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作者整理
1.营业收入
谷歌2014年营收660亿美元,逐年增长至2023年的3074亿美元,10年间增长接近5倍,年化增速18.6%。从收入结构上看,广告收入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高达86%,近些年虽然有所下降,但2023年占比仍然高达77.4%。云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3.7%一路提升到2023年的10.8%。谷歌其他收入占比比较稳定,保持在10%左右。
2.营业成本
谷歌的毛利率,从2013年的60.4%略有下降到2023年的56.6%,反映反应谷歌的营业成本率略有上升,主要是近些年对云业务的持续增加投入造成的。
3.利润分析
谷歌营业利润,2014年为171亿,然后逐步增长到2023年的843亿,10年增长接近5倍,年化增速为19.3%。营业利润率由2014年的26%,略增至2023年的27.4%,10年间平均营业利润率为25.7%。
与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毛利率略有下降,但营业利润率不减反增,营业利润年化增速也是高于营业收入年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规模增长,管理和销售费用率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研发费用率自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约15%~16%之间)。
谷歌净利润2014年为141亿,2023年为738亿,10年增长5.2倍,平均年化增速为27.3%。10年间,平均净利率为21.7%。
4.股东回报
谷歌自2004年上市后,在股东回报方面并不太积极,一是从没分过红,二是2015年以前从没有进行过回购。结果导致大量现金在账上累积,拖累了净资产收益表现,也影响股价涨幅。
近年来,谷歌在股东回馈方面也逐渐变得积极起来,虽然仍然没有分红,但回购额度逐步提高,回购金额占净利润的比值,从2015年的10.9%,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98.9%、2023年的84.3%。
四、未来展望及估值
随着AI的发展,短期看,谷歌现有搜索、广告、云等业务均受益于AI的降本增效,从而获得持续增长;但长期看,谷歌最重要的业务搜索引擎将逐步被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助理取代,谷歌能否从搜索广告模式顺利切换到AI模式,在AI时代再次成功转型,就要看谷歌能否在AI大模型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因此,未来AGI时代,谷歌能否在AI竞争中获胜存在变数,很难对谷歌进行准确的估值。下面,结合对谷歌未来业务发展趋势预测,从定性角度对谷歌估值进行粗略分析。
1.短期(3年左右)
AI技术不断进步,一方面,AI能力将与现有系统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提升已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一方面"AI-native"产品将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聊天类AI产品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将得到显著提升,人们逐渐习惯用其气来查询信息、生成内容,逐步抢夺搜索引擎用户。这个阶段,搜索引擎与聊天类AI产品同时存在,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搜索广告业务可能因为市场份额下降,导致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同时,基于基于AI的Youtube、云等其他业务持续增长,弥补了搜索广告业务的下滑影响。
因此,未来3年左右,一方面搜索广告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基于AI的其他广告收入和云业务较快增长,谷歌收入总体保持10%-15%左右的增速。受益于AI加持下的降本增效,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改善,净利润有望保持10%-20%左右的增速。
考虑到AGI的热度,以及未来巨大的可能性,当前市场给予谷歌20多倍的估值,我认为不算贵也不便宜,基本合理。
2.中长期(5年以后)
5年以后,AGI将达到一个新高度,"AI-native"产品成为主流,比如基于大模型的虚拟智能助理,将集成搜索、推荐和内容生成等功能,成为主导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信息获取的主要入口。相比之下,传统的搜索引擎的使用场景和频率下降,不再是主要入口,逐渐演变为辅助AI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这种情况下,如果谷歌的AI技术及产品取得竞争优势,顺利取代其搜索引擎成为主要业务,找到新的商业模式,那么谷歌将会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继续在AGI时代成为赢家,收入、利润将成倍增长,市值向10万亿靠拢也不是没可能。否则,谷歌的搜索广告业务急剧萎缩,其他业务的规模难以弥补搜索广告业务的萎缩,谷歌收入、利润将急剧下滑,市值也会大幅下跌。
谷歌作为AI领域先行者、曾经的优等生,虽然遇到了一些挑战,但目前已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全力以赴追赶。曾经的优等生发起狠来,一切皆有可能!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谷歌成功转型可能性是存在的,再拍拍脑袋,成功概率大概70%左右吧。
(以上为个人分析,仅供参考,不可据此投资)

以上的内容节选自《雪球参考》5月刊。
《雪球参考》是雪球团队精心推出的机构内部专供杂志,每月一期,汇聚行业内最前沿的研判与观点。像这样优质的内容和热点深度剖析,在雪球基金第一课和雪球基金会员俱乐部群内每天都会分享。
如果您也想进一步提高认知、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和投资策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雪球基金第一课。从浅入深,搭建(巩固)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小雪还会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希望帮助您明明白白地认识投资!
现在扫码,进群后还会有原价59元《雪球基金第一课》配套课程书籍,免费送给大家。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