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香港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人才招聘会,除了中石化、中移动、凤凰卫视、中国银行等多家大型企业在现场招聘,还有一个叫做某高校联盟的展位吸引了我的注意。
上前了解,原来是保险公司想吸纳高净值人群加入团队,而这个保险团队几乎都是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组成的。不得了,别人是招员工,他们是找客户。
遂想起香港某大型保险公司打出招聘广告,吸纳通过“高才通”来港人士加入他们的保险团队。成功申请高才通来港的门槛非常高--
需要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或者符合资格的名校学士学位。
原先内地只有9所大学符合资格,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如今又新增4所: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大学。
仅2023年,香港优才+高才两个人才项目就给香港带来了超过6万名优秀、高端的人才,但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出路就是加入保险行业。让“世界百强院校”毕业的人去香港卖保险,听起来难以理解。但是这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 有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海归,最后却告诉我们,去大厂不如卖保险;
  • 有18年北大本科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的学霸,看着一眼望到天花板的工资条感到迷茫,最终跳槽进了收入高且自由的保险行业;
  • 有手握大厂offer的卷王,经历过身边同事被降薪裁员的焦虑,为了寻求一份能干长久、资源能一直积累的工作,毅然转行保险。
有人说,在香港,十个港漂有九个是卖保险的,剩下一个可能不是全职,但也是有保险牌照的。
据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香港持牌保险中介人数从去年3月底的114007人增长至7月底的116040人,4个月内增加2000余人。
看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卖保险,我们不禁疑惑:是保险行业越来越卷了,还是读书没有用了?
👇👇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香港教育群”。提前了解关于香港夏令营、学校、DSE、签证等一手信息。
还有升学资讯&牛娃分享讲座,尽在广深妈妈圈家长群 !还有超多独家K12干货大礼包分享!
硕士毕业在香港卖保险,
从收入为零到年薪百万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学历的cathy,在毕业时对自己未来还没有明确规划。
因此在毕业前她海投了无数简历,结果去实习的金融公司,其实就是保险公司;去听心理学的讲座,心理只讲十分钟,剩下的时间都在宣传保险……
在求职路上摸索的cathy并没有特别抗拒,可能是在最初研究保险的阶段确实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可能确实垂涎他们的百万年薪吧。
为了研究哪个保险公司好,跟着哪个上司和团队,cathy甚至把知乎都用上了。潜心研究了一番后,cathy正式踏入保险行业。
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很惊讶,由于内地对保险行业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觉得这份工作不够体面。而cathy加入这个行业最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更稳地在香港立足。
刚开始,可以想象,一个毕业生,没有任何人脉,cathy找不到一个客户。那时候她还在做代购,而且做得特别红火,一个月能赚几万块钱。对于保险代理人的新身份她还没有什么危机感。
但她的老板提醒她不能一心扑在代购上,因为她是全职做保险,如果再不签单,将面临无法续签的问题,香港身份就会打水漂。迫不得已,cathy暂停了代购生意。
cathy真正认真对待保险这份工作,是在她妈妈签了单之后。这是cathy最早的两张单。回忆起当时的场景,cathy说:
我妈不了解保险,甚至不知道买的是什么。只是问我,她买的话能不能帮到我。我说能,她就毫不犹豫地签了。年缴两万多的,这不算是大单,对我的帮助也很有限。
但那时我妈妈在我们那个小镇乡村,平时找点零工做,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她一年只赚一万多,就毫不犹豫的在我这签了两万的单。“
当时的cathy心情特别复杂,很愧疚也很感激,当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不可以再让父母操心了,一定要好好做。
为了节省开支,cathy搬到一个小房间跟他人合租。同时开始了疯狂“加人”之旅,从各种途经认识人。
发小红书、做网络营销、卖体检、卖打针、帮着开香港账户……能做的cathy都做,只要能让她结识更多的人。慢慢的,cathy的微信好友从900涨到了5000。
她的朋友也帮她介绍,并且介绍的级别越来越高,单也越来越大。cathy每个月都要回内地出差,一出差就是约朋友吃饭谈生意,行程满满,从早上吃到半夜,一年胖了20斤。
不过她的业绩也像体重一样,倍速增长。
Cathy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某月公司搞促销,她一人签了19张单,位居小组排名第一。那年,cathy签了接近百张保单。
她如愿拿到了许多保险业内的大奖,终于赚到了钱,换了一个好一点的房子,跟着同事参加各种旅行和海外会议。
Cathy总是背着一个小MK的包,有一次她去见客户,客户人很好,跟cathy相谈甚欢。签完单,客户告诉cathy出来谈单子背这个MK,整个人就看起来会很寒酸。不久后,Cathy就买了人生第一个奢侈品名牌包,当然,没有忘记给她妈妈也买一个。
大家可能都觉得保险从业员看着很浮夸,入行一年的Cathy渐渐意识到行头对于她们真的很重要。
有一次团队在韩国召开海外会议,一些同事看到香港没有款式的爱马仕,直接开始团购,用他们的话说,要想签大单,先从买爱马仕开始。
Cathy还真有一个同事就是这样做到的——先买了个爱马仕上万块的小零钱包,然后真的就签了百万大单。
后来因为香港的社会运动,让内地人对香港产生了对立情绪。虽然来香港游玩并不会有安全问题,但确实有些麻烦,因此客户数量开始减少,不过这对cathy来说不是什么问题,2019年上半年她就急速拿到了MDRT百万圆桌(这代表着非常高的销售业绩),下半年的cathy基本都在旅游,欧洲、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美国、澳洲、日本,cathy本来想着等情况好一点,就回香港继续“跑数”。
然而谁都没想到,19年过去,20年竟然迎来了新冠。
20年一整年Cathy都在内地,想着什么时候能通关,却没想到越拖越久。没有客户能到香港,Cathy和每一个主攻内地市场的保险从业员一样,这一年业绩惨淡。公司开除了很多同事,因为Cathy之前的成绩不错,被公司留了下来。
Cathy想着人不能坐吃山空,之前做保险虽然赚了很多,但是花的也很多,基本没攒下什么钱。于是在毕业四五年之后,Cathy又开始了简历海投。
在疯狂投简历的一个月后,Cathy找到了一份跟保险完全不同的甲方工作。由于在保险行业累积下来的过于乙方的态度,Cathy在新公司还闹了不少笑话。
但是她始终觉得,香港是一个只要你勤奋,就会有出路的地方。
通关后,为了持续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转行成功的Cathy再次杀回保险界,活在当下,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Cathy对自己现状的诠释。
CEO到香港跨行卖保险
三娃妈Ali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做药剂师,后来排除万难回到深圳创业,自己当老板。适逢疫情,生意惨淡,看着铺天盖地香港吸纳人才的广告,Ali也有一点动心,萌生了办理香港身份的念头。
23年5月,Ali的高才通申请获批,整个审批流程丝滑且快速,6月她就拿到了香港身份证。8月经过身边朋友的介绍,开始陆续有保诚、友邦和安盛的保险代理人联系到她,和她介绍香港的保险行业。
从来没有接触过保险行业的Ali一方面开始初步了解香港保险代理人这一职业,另一方面也没有放弃同时寻找着她的老本行,也就是药剂的工作。
之前的Ali完全没有涉足过金融业,高才也是以药剂专业申请的,如果在香港做药剂师Ali要重新考试注册才能拿到与之相对应的薪资,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准备和规划。她的三个孩子年纪尚小,老大在上小学,最小的还不到2岁。
由于不能尽快在香港找到合适的本专业工作,加之在香港租房、生活开支会明显增加,因此Ali还是先住在深圳。
她身边的朋友觉得Ali目前的状态特别适合做保险行业,Ali也想过,在药厂和药房工作都需要坐班或者加班,时间没有做保险那么自由,而且像她一样通过高才来港的人士,最大的壁垒就是不会粤语。
但是在香港工作,懂粤语是最基本的技能,因此除了保险,想找到其他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加之身边的圈子的朋友对港险的认可度很高,或多或少都受益过。
于是,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Ali最终还是考取了保险牌照,加入了保险行业。
23年11月Ali加入香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签了两年的工作合约,选择了不低于香港平均工资的底薪。
拿到这个底薪有一定的年业绩要求,并且不能连续两个月没单,如果业绩完成的好还有各种奖励。目前,Ali整年总的业绩已经完成,就差每两个月保证一单就能完成第一年的任务。
另外,在工作的同时Ali也递交了她的药剂师注册考牌申请,期望可以未来在香港找到一个符合本专业的工作。
脱离原有专业加入保险行业,Ali发现自己在语言文化上的优势显现出来了。
众所周知,香港保险非常受内地人欢迎,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319亿港元,超过港险顶峰2016年的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像Ali这样的港漂在服务内地客户的时候,语言文化上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香港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距离感比较强的城市,保险行业需要更有温度。
Ali所在保险公司的团队,周末常常会组织爬山、船上派对,还会开办粤语课,让人生地不熟的港漂在香港有家的感觉。所以留在香港的人大多数都进了保险行业,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的。
来到香港,想要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朋友圈和收入都非常重要。
Ali说:
其实做哪一行都要看自己适不适合,每一行都可以发光发亮。就像金融产品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她看来,只要是在脚踏实地做事,都是在为香港做贡献,这也是港府吸纳像她一样的高才来港所希望的。
一心想当公务员,却被“骗”进保险行业
人生轨迹莫名其妙被改变了
考香港公务员一直是Gary的理想。前阵子98版《鹿鼎记》的康熙扮演者马浚伟在香港考公上岸大火,49岁的他北大毕业,52岁竟然成功考上了公务员,每月收入高达10万。
香港公务员这个高薪养廉的金饭碗实在很有吸引力,Gary觉得很适合没有野心、渴望安稳的他。
想考入公务员的基层岗位也并不容易,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一般会有体能测试、笔试、小组讨论和单独面试几个环节,最后还要通过道德审查和体检,全都通过后便可以进入为期4-6个月的封闭式训练营,每周可以回家探亲。
一心想当公务员的Gary完完全全没想到自己会入行保险。
为了通过考核,Gary在社交平台搜寻相关信息时看到有一个团体,不知是何方神圣,专门为有意报考香港公务员的年轻人提供不同的免费训练。
主办人“大师傅”称自己曾拿到过“政务主任(俗称AO)”的录取通知,对如何报考各种公务员职位的技巧和方式都极为了解。看到这里Gary大为震惊
AO都是未来的政界精英,月薪上来就是五万,即使不升职月薪也能逐步增加到十万。
香港的前特首林郑月娥正是AO出身。这位大师傅莫非是利用空闲时间做善事,特地来帮助有心考公务员的人?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Gary联系了大师傅,大师傅把Gary拉进一个群,里面俨然已有不少成员。
第二天早上Gary打开手机,看到群里已经有几十条讯息。无外乎是“大师傅早”、“阿sir早”、“各位师兄早”。在那之后,Gary每逢周一、三、五晚上会出来跟群里的人一起训练,有时也会找个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和模拟面试,大师傅还会自费打印笔记给大家看。
大概半个月后,大师傅突然在群里发话了,他说他留意到部分成员并没有按他的要求每天早上道早安——一位合格的公务员,应该有纪律性,有团队精神。连每天道早安的要求都做不到,这是没有团队精神、漠视纪律的表现。大师傅说他会解散这个群开一个新的群,过滤掉部分没诚意的人。
新群里的成员每天都会齐刷刷道早安,颇有点销售团队每天开早会的味道。大师傅隔三差五在新群中推广他的观念,比如忠诚、集体主义等。
慢慢的,大师傅越来越有威望,群成员都相当信服他。
再后来,大师傅开始向成员们灌输保险的重要性,发布一些产品的信息。他会私底下找每位成员出来聊天,让他们买保险。不少信服他的人都买了。
Gary现在想起来,要求道早安这个形式看似无聊,其实是让大家习惯以大师傅为中心,听他的话,接着慢慢给大家灌输他的理念,最后才推销保险。解散旧群也是为了过滤掉部分不好操控的人,确实是煞费苦心了。
一开始,Gary不想向大师傅买保险,但又拉不开脸面拒绝。毕竟人家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来为大家免费培训。最后Gary还是买了一份颇大金额的保险,并安慰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买,向谁买不是买呢?
再后来,Gary两次考公务员失利。大师傅劝Gary边卖保险边继续备考。考虑到自己确实需要收入,Gary便加入了大师傅的保险团队。
Gary说,他现在团队里很多人都是本科清华、复旦的高材生。大家都觉得香港的工资高,但其实大多数香港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收入是没有那么高的,像Gary当时读的专业,如果不考公务员,正常就是1万出头的起薪。
Gary在香港租一套不到50平的很普通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是18600港币,也就是说拿着一两万的工资,连单独自己住可能都住不起。

在外奋斗的人都想要归属感,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Gary也不例外。
但是香港的房价高昂,大部分的人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来到香港读书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回内地了,Gary班上当时有100多个学生,最终留在香港的也就一二十人。
虽然从事保险行业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子,但是相比其他大多数港漂可以选择的行业,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实现高薪的可能性会比其他行业大很多。
保险这份工作好不好做,这个圈子好不好待,见仁见智。香江宝地,花花世界,欲独善其身,亦非易事。
关于港漂名校生扎堆卖保险的事情,你怎么看?
5月27日周一晚19:30
面对不确定末来,如何为孩子选择教育体系?
5月28日周二晚19:30
录取大数据揭秘:
2024美国TOP30大学SAT录取分数究竟是多少?
5月29日周三晚19:30
美初美高在读生期末考,
常见问题总结及“抱佛脚”建议
5月30日周四晚19:30
跟随教授学者做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项目,
是怎样一种体验?
5月30日周四晚19:30
城市绿洲的真实就读体验,
为何放弃“直升”深国交选择贝赛思?
5月31日周五晚19:30
剑桥鸡娃教材THiNK解析,
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有何独特优势?
👇滑动看下周活动预告👇
找资源、听讲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关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