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本文字数:3159,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
:《我的阿勒泰》的热播,使得作家李娟的读者们喜出望外,听听他们怎么说。

作者 |
第一财经 佟鑫

8集网剧《我的阿勒泰》热播,让作家李娟的读者们直呼“爷青回”。
2010年,李娟出版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草原边疆热。此后,她陆续出版《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羊道》等散文集,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成为新疆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
截至5月12日的数据显示,《我的阿勒泰》在实体书店最近的零售月销达18000册,两个版本的《阿勒泰的角落》合计月销也有13000册。剧集热播对李娟主要著作的销量助推明显。
多年前就开始喜欢李娟的老读者们,纷纷在追完剧集后拿出书来“复习”。第一财经采访了三位读者,他们见证了李娟近25年的创作生涯,李娟的作品也深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她的书有疗愈作用
女白领关耳自称是李娟的“听众”。以前,她对阅读的兴趣不太高,也从不追剧,更喜欢“10分钟讲完一部电影”那种短视频。
2017~2018年,关耳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十分焦虑,经常彻夜难眠,盯着天花板直到天亮。丈夫因工作暂居外地,很关心她,想了一招:每天晚上11点多钟,在跟她通话的时候,读几段李娟的书给她听,专挑描写自然景观的部分。
“那是一幅幅画,”关耳说,“我好像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看画。”关耳说自己的阅读习惯是画面式的,因此对李娟的风景描写印象极深,“对我来说,她的书起到了一种疗愈作用”。
剧集完播后,关耳和丈夫一起花两天看完。看完时已是午夜,他俩兴致勃勃地翻起了书,寻找当年远程通话共读过的段落。
关耳和丈夫各有一套李娟的“全集”,丈夫那套此前因为整理家庭空间,搬到仓库暂放。听说剧集即将开播,关耳赶紧新买了一套,她视之为属于自己的李娟。
“追完剧之后,我一直在翻书找一个片段。是说黑暗中的一团火,由于特别明亮,导致黑暗的力量就更加强大,最后一切都消失在巨大的黑暗中。这个场景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面。一个人可以这样去洞察身边的景物和世界,让我很好奇。这样的景色可能大家都会遇到,但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待。李娟很会写这样的场景,这是她的一个特点。”关耳说。
关耳觉得,李娟写人的故事非常多。“把很美的景物描写藏得很好,与情节粘在一起,自然而然地生成。她对自然的感情和对写作的热爱是比较特别的。”
2021年9月,关耳和丈夫到新疆旅游,去了阿勒泰“找李娟”。他们不想主动去打扰李娟,但心里又止不住幻想能有机会见到她。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们去看了李娟写过的风景。
从到阿勒泰的第一天起,雪就从北往南下了过来。在喀纳斯,关耳看到了满眼的金黄色,雪突然从远处来了,30秒,大地就成了白茫茫一片。在禾木,前方日出,雪从后面快速地飘上来。
“阿勒泰的自然太壮观了,细节太丰富。李娟描写的光线变化,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感受到了。”关耳说,“在牧区,可以坐着一直看云,从那儿飘到这儿,很难挪开脚步。在树林里,别人游玩两个小时,我们一进去就要看5个多小时,等光线在自然中的变化。包车司机叔叔说,不知道你们在看什么……”
最早的一批读者
在剧集中有一个桥段,李文秀离开了一小会去网吧把写在本子上的文章敲进电脑,发邮件投稿,回来时一看,奶奶走丢了。
老读者小熊对这一幕有印象。新浪博客时代,他就追李娟的文章了,那时候还没有“催更”一说。“我知道她在牧区生活,只能一两个星期去一次县城里的网吧,把写的东西敲到电脑上。”
2003年李娟的第一本书《九篇雪》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居住新疆丛书”之一),当时网上关于她的资料很少。有一天,小熊偶然看到了李娟的博客,觉得写得非常好,从此成了她的读者。
“我记得她说过,那段时间是她第一次跟读者有交流,之前她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网友的及时反馈对她的写作是帮助很大的。”小熊回忆说,“她后来又反思,说这并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她觉得最好的作品,还是要写真正想写的,最符合自己内心的东西。”
2011年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小熊当时在上海读研究生,这本书成了他读到的第一本李娟的实体书。小熊觉得这本书不是特别典型的李娟风格,写的主要是她小时候在四川生活的一些事。在他看来,李娟最闪亮的点,一是主要写散文而且写得很好看,二是新疆风土题材太独特了。
小熊认为写新疆也是李娟的一种运气。“写这个题材并且为国内读者广泛了解的作家太少了,可能只有刘亮程有名,但他主要是写小说的。这两点使李娟成为一个特别稀有的作家。”
“特别打动我的一点是,李娟能感受到自然本身的律动,而不是像古人那样,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自然里。她能长时间地看一片云,看一个下午;整篇文章就描写在山上放牧的时候,云和风是怎么过来的,雨是怎么逐渐下的;雨过天晴之后草原上的变化,光线、气味……这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文学体验。”
从散文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在国内尚不多见。小熊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创作,把李娟笔下很多描写人物的小故事串起来了,把现代生活对传统游牧文化的冲击表现得特别好。“在写《羊道》三部曲的时候,李娟明确表示,游牧生活马上就要消失了,她一定要去体验,把它写下来。”小熊也提到,剧集中的老牧民苏力坦有一段令很多观众为之动容的话,说年轻人不再爱游牧了,人们转场时不再走险峻的仙女湾小道,猎枪也上交了,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原著中并没有这一段,但这些话的出现顺理成章。
《我的阿勒泰》是最好的
花开玛是知名读书类播客“即兴沉默”的主播之一,这个播客每月更新1~2次,以主题推荐或嘉宾分享的方式讨论阅读话题,在小宇宙有88期节目,超过3.2万人订阅。
《我的阿勒泰》刚出版时,花开玛在知名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中看到梁文道推荐这本书,就读了。“说实话,读完之后我非常喜欢李娟,觉得她写得太好了。”花开玛回想十多年前的阅读感受时说,那种心情跟小时候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很像。“李娟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那种生活,你能想象到一定是非常艰辛的,物质方面不是那么富足,但那些人那些事,被她写得生机勃勃。”
花开玛认为剧集的内容跟书的差别挺大,8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才能让观众看下去,而原著是偏个人化的随笔文字,是在阿勒泰背景下发生的非连贯的故事。但她也说看剧的时候能感觉到书里的味道,“尤其是哈萨克族人那种有点鲁莽的热情,还挺明显的,在她的书里也有”。
李娟后续出版的几本书,花开玛先后都读过,她认为还是《我的阿勒泰》最好。在剧跟书的比较中,她也属于“原著党”:“这本书非常有生命力,故事里的人非常有生命力,李娟的写法也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很多人有自己的理由喜欢这部剧,比如说演员于适的身材非常好。我觉得剧还行,但远没有书好看。剧中主要截取了两个年轻人的成长恋爱故事,也能看到哈萨克族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相对更丰富一些。”
最近在刷小红书的时候,花开玛总能刷到李娟。多年前自己很喜欢的作者,一下子被这么多人也喜欢了,花开玛的心情有点复杂。“在国内原创作家里面,李娟的出现很特别。当时读她的书,我感觉好像很久没有看到一个新生代的作家写得这么好。即使放到现在,跟近年当红的80后、90后作家比,李娟的写作水平和《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还是非常领先的。”
李娟有纯熟的技巧,很会讲故事,追求语言的精准表达,但在直播受访时,显得不太能说会道。花开玛觉得并不意外。“我感觉,李娟一定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我的阿勒泰》是她写出的一个乌托邦,这个乌托邦也不完全是她想象出来的,她把在阿勒泰生活的感觉进行了提纯。那里的人和自然,那片土地上的生灵,马、羊、牛,一切彼此之间特别真挚的部分被她提纯出来了。”
《我的阿勒泰》

花城出版社 2021年8月版
《阿勒泰的角落》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羊道三部曲》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8月版

微信编辑 | 苏小
推荐阅读

财政部重磅发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