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今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很多靠转载挣流量钱的小号,都在狂转。
这篇文章题目叫《周其仁成为座上宾释放什么信号》。内容很简单,说的是昨天最高领导人主持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请了很多企业家和专家,其中有个就是周其仁。
作者一惊一乍,欢呼雀跃。


他先强调周其仁的“偏右”和“私有化”主张,又例举了周其仁的偶像科斯的那些市场化生猛观点。


然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深化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

情绪价值有了,直接拉满到爆。


于是,很多人在朋友圈把这文章一转,然后,煞有介事感叹:
啊,这真是个良好信号呀!

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蛮傻逼的,就来说两句。


本来,我基本不说这些话题了。但,今天忍不住,主要是觉得这帮人不懂逻辑。


哎,我只能收着说。


一个不懂逻辑的族群,他们的智识,配得上他们承受的苦难。

这篇文章很火吧,但,你们细品一下,内在逻辑,是不是就跟之前那个叫李光满的傻逼,写的那篇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
是一样的?


完全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当时,很多人因为李光满那篇烂文,在猜测风要往左边吹了。现在,很多人又因为周其仁参加个会议,就觉得风往右边吹了。


李光满那文章,后来被上面灭了。说白了,就是带乱了节奏。


我先说个态度和观点,对周其仁参加个经济座谈会,不要过度解读。


因为参加会议这种行为,太小了,支撑不起那些宏大叙事和具体决策。


一个见风就是雨,一点都不淡定的人,鸟前途都没有。


这种人的判断能力,完全适配于胡锡进逻辑。


总是骑在墙上,一边磨着屌,一边望着风,一有点动静,就指东指西,乍呼起来。
啊啊,打飞机喽!

首先,周其仁参加一个座谈会,解读出那个结论,本身就是
莫须有
的。


众所周知,在制度主张层面,“市场化改革”一直就是国家主流观点。这就跟国家一直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样的。

说什么“深化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这不就是
假想之假想
?换句话说,是
傻逼之傻逼


当然,现在有些人只要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解读,还很受欢迎。


这,就叫下沉。


说白了,“至道学宫”那类博主,卢克文那种中专生,能割韭菜那么爽,就是因为有这些没脑子者这个大市场。


请注意,我说了——从思潮文化到制度政策再到落实执行,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有这种闭环思维,特别重要。


老是扯风向方向,不讲方法论,这就只能制度焦虑。


举个例子讲,你天天揪着你老婆追问:
你爱不爱我?

一天问一千句,迟早她要给你个耳光。


这样问,连给老婆一千块钱的效果都不如。


原因,前者是空谈方向,后者是具体方法论。就是这样的逻辑效应。


好了,我来说说上面这篇文章的逻辑悖论。

首先,周其仁参加座谈会,就决定风向改变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傻子思维吗?


参加会议的专家多了去了,和周其仁观点不同的也多了去了。周其仁一己之力就能改变全局?

举个例子,很多单位组织也请易中天去讲文化,听的领导就能产生文化认同了?就能推行相应的文化举措了?


保不准,有些领导只是表面欣赏,对着易老师频频顿首,但,内心一直骂娘。


甚至,还在小本子上悄悄记下一笔,开完会后,就把办公室主任叫过来一顿臭骂——谁让你请易中天来的?


再举个例子,有很多政府部门都请罗翔去给官员们做普法教育吧。


但,有些人这边听着,头就像小鸡啄米一样一直在点。但,会后,贪婪的手,数着钱,就跟鸡爪子在屎里刨食一样。

专家意见表达在权力傲慢贪婪面前,算个毛线!


更何况,你真懂我上面说的那个闭环,就知道,很多问题,真不是出在方向上,而是出在
落实环节
上。


落实为什么难?原因再简单不过,那就是动了既得利益。


再举个例子,我前阵子写浙大
那个写公开信辞职的赵鼎新教授
,他不牛逼吗?他不专业吗?他不比抢了他位置的那些学术小官僚强吗?


我才看完赵教授那边寄来的签名专著,没有比较就没伤害,他的著作真的太好了。


然并卵,动领导利益,如同挖人家祖坟。这,就是现实逻辑。

此外,我再说一下,上篇文章以周其仁偶像科斯的市场化观点,来制造一种将其移植过来的制度幻觉,这就更不懂逻辑了。


说白了,科斯观点,不全代表周其仁观点,很多都要区分看待。

一个人以谁为偶像,并不代表就完全认同,更不代表自己就会跟着偶像那么干。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我那几年,写过若干篇文章夸张文宏。但,老铁一定也记得,我当时反复在说,老子就是不打那种针,全家都不打,死扛到底。


张文宏是主张打针的呀。但我没听。


以一个人为偶像,就一定要全面吸收吗?


难道不知道做人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吗?


我看重张文宏医普的普遍安全感,就跟看重董宇辉文化普及的普适价值是一样的。


我现在也经常夸董宇辉呀。但,这就意味着我也要干董宇辉同样的事?对他所有的观点行为都全盘接受?


不可能的,也没必要。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关键是你要看见你自己。

对了,我还有个特别重要的偶像,他叫尼采。


众所周知,尼采疯了。


但,我老将,永远清醒。不疯。


以后,没人用我了,挣不到钱了,写文章没打赏了,我就搬砖去,就拉三轮车去。


这才叫人间清醒。


最后我再解释一下,我对周其仁参加个会议,不愿像有些人吃了春药一样兴奋,不是低估周其仁水平影响。

有一回,我在直播时说过,我和老婆都是周其仁铁粉,我老婆不止粉周其仁,连周其仁老婆梁红的每篇论文,她都要打出来死抠,包括在中金公司写的那些调研报告。


然后,半夜三更,我俩枕边话,有时就是她拉着我,非要讨论周梁夫妻那些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其实,那时,我只想谈聊斋。


好像上次我还卖过周其仁的
“真实经济学”
,我对周其仁很多篇章都烂熟于心。毕竟,这是我们的核心专业。


周其仁最深刻的,确实是有关体制改革的观点。他说得特别好,很直接深刻。大家上网搜,我不复述。


还有就是,他讲清楚要素成本、制度成本和要素质量之间的权重与关系了。直指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被制度成本拖惨了。


我记得,周其仁也举过印度、越南例子,强调现在人家的制度成本低了,外资就过去了,我们就难了。


这些道理,都不难理解。


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改革难以撼动既得利益。难道,你真相信他们自己会动自己利益这种事?

我再举个例子吧,现在很多国企亏得一逼屌糟的,原因在哪?


都懂的。非蠢即贪呗。


蠢是用人的问题,贪有制度问题,但更多,也还是用人问题。用没本事的人,只会官场那些套路,不懂专业,结果就是
非蠢即坏


现在大家都对市场化未来有焦虑,这我是理解的。


但,我个人觉得,这个焦虑可以浓缩得更具体一点,更微观一点,那就是用人问题。


你们想想,自己单位用的是啥人,有没有舔狗上位、权力夺利争利、好人受排挤、专业被虚置的情况?

有这种,说明这种单位就
不是市场化
。如果这种现象普遍,还指望这些人市场化,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很多单位最后玩不转了,那是因为无能之辈一轮一轮割完后,击鼓传花游戏结束了。


你一直在看他们演,他们演不去了,你也就得饿肚子了。
说回到周其仁,其实网上之前传他最广的是他这句观点——
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真懂市场化的人,永远不被制度用最小成本捆绑自己。


这句你细品吧。


我的意思是,
你得有随时离开体制到市场打拼的能力。

一个周其仁多孤单呀,就像一个张维迎在无数个张维为大量变种面前,特别渺小是一样的。


时与势,都不在周其仁和张维迎。


很多人对周其仁成为座上宾不淡定,瞎鸡冻,这就是不懂逻辑的巨大悲哀。

在不确定的年代,是特别需要信心。


但信心绝对不是一惊一乍的,不是听风就是雨。


信心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一个人遇事能够多些淡定,能够多懂点逻辑,能够有闭环思维,这样,就能有对自己有在市场中活下去的信心了,。


这就是一个人的市场信心之火。


这样有信心的人多了,国家社会需要的信心也就强了。


我愿做这样的火,和你一起点燃市场的海!

PS全文完今天文章,我说得直接。但,我是负责的,是理性,是不迎合。我本想推下周其仁书的,但视频号里太贵了,就推下张维迎这本新作,先知正本,我才看完,愿您喜欢。也请大家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谢谢各位!
欢迎关注人格志视频号,以便不会错过直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