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传来大消息。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日(5月23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5月26日至27日赴韩国首尔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时隔四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再次举行。
在中日韩合作机制中,领导人会议是最高层级机制,也是三国合作议程的核心引擎,对推动三国合作具有决定性意义。
众所周知,日韩与中国具有很高的经济依存度,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国别贸易伙伴中常年位列前四。
在投资领域,中国仍是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3%。
一、中日韩决定重启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25周年,是值得纪念的重要年份。
1999年,中日韩合作在亚洲金融危机寒流中开启,此后三国合作在波折中不断前行,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为主体、70多个对话机制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涵盖经贸、物流、文体、教育、环境、科技、卫生等近30个领域。
中日韩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覆盖领域最广、内涵最丰富的多边合作架构。
此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预计就六个领域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包括人员交流、经济和贸易、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和平与安全保障,并将致力于发布成果文件。
有分析指出,三国当初之所以决定举行领导人会谈,旨在开辟一个更高层级的平台以促进三国开展各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尽可能摆脱双边关系中悬而未决问题的束缚。
外界认为,本月底领导人会议得以重启,那么,从高官会到外长会,再到领导人会议,中日韩合作机制将全面恢复,有望为推进三国合作重回正轨、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二、影响多大?
长期来看,日韩与中国具有很高的经济依存度,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国别贸易伙伴中常年位列前四。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将为日韩提供较大的新增市场空间。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发展的第25年,三国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左右增长至2022年的接近8000亿美元。三国合作既推动了三方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又带动了东亚地区和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
近年来,三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有所增强,在服务贸易领域却仍有较强的互补性。2012年至2021年,中国对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总额由480亿美元增长至638亿美元左右。
在投资领域,中国仍是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2023年1—9月,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3%。
环球时报此前评论称,在当前中日韩各领域交流回暖的大背景下,三方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增强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作用。
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既有坚实基础,也有宽广的发展空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为三方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平台,也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打下了基础。
三、韩国外交“纠偏”的试金石
自从2019年12月在中国成都召开了第八次会议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已中断4年半。其间三国合作举步维艰,正是东北亚地区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和地缘矛盾的真实写照。
不可否认,在政治保守化和美国竭力诱拉的背景下,韩国政界部分人士对华戒心和竞争意识在上升,追随美日的“中国威胁论”、附和“倚美制华”思维,给韩国理性全面地看待中国、处理中韩关系造成了困扰。
但另一方面,中韩毕竟是搬不走的近邻,这个客观事实永远不会变。经过建交30多年的发展,中韩已成为利益高度融合、产供链高度互嵌的合作伙伴,加强各层级对话沟通,维护双方合作大局,是双方共同需求所在。
这次峰会也为韩国政府提供了一次外交“纠偏”的难得机会,毕竟同中方的双边互动是这次峰会的一大看点。
从根本上而言,韩方想要借此次三国峰会推动中韩关系走出低谷,必须展现更多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为双边对话创造更加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才能确保这次峰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来源:券商中国、环球时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