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种国际航运业的主流船型中,集装箱船是最晚诞生的。
1956年第一艘由油轮改装的集装箱船在美国投入运营,宣告了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到来。
集装箱运输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系,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集装箱运输快速、安全、货损少,并且可以和公路、铁路、水上运输等实现联运,实现“门到门”的服务。集装箱运输的诞生是航运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极大促进了全球贸易量的增长。
20世纪80年代,集装箱运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规模、高度自动化和标准化的产业,世界各主要国际航线均实现了杂件货物运输集装箱化。
除大宗散货外,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依靠集装箱船运输。集装箱船运输已遍及全球所有的海运国家,世界海运货物的集装箱化已成为海运的发展主体。
世界集装箱船船队规模从1991年的2830万吨增长至1999年的6230万吨,然后到2009年的1.62亿吨,再到2018年的2.53亿吨。
集装箱运输的货运量在1989年为2.24亿吨,到1999年增长至5.44亿吨,再到2009年的11.34亿吨,2019年约为20.35亿吨,每10年几乎增一倍。
由于集装箱船运输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具有极高的成本优势,航运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造专用的集装箱船,集装箱船开始成为国际航运业的主角。
集装箱船诞生至今已经发展了八代,集装箱船的装载量也从最初的几百TEU发展至今天20000TEU以上。
国际集装箱船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到第八代
集装箱船从50年代诞生至今,已经发展了八代。
集装箱船技术进步的主线是大型化:可装载的标准集装箱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几百TEU到现在的20000TEU以上,通过提高装载规模来降低成本。
第一代集装箱船是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集装箱船,既有由货船和油船改装而成的,也有部分是专门建造的全集装箱船,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成熟定型。
第一代集装箱船可装载700~1000TEU集装箱,载重量在17000~20000吨,航速约18.9
由于集装箱船的装卸效率比常规杂货船大10倍,船停港时间显著缩短,全球航运企业从60年代开始大规模订购集装箱船。
1967年有12家美国航运企业开始订造全集装箱船,其中10艘在当时属大型集装箱船,载箱量达到1000TEU
1968年,英国OCL航运公司的一艘1200TEU的集装箱船投入使用,该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
第二代集装箱船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
第二代集装箱船可装载1800~2000TEU,载重量为40000~50000吨,航速也由第一代的18.9节提高到26~27节。
第三代集装箱船始建于1972年,但直到1984年才开始批量建造。
第三代集装箱船的装载数达到了3000TEU,但是航速却降低至20~22节。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航运业开始重视燃油经济性,不再过度追求高航速。
第三代集装箱船主要通过增大船体尺寸来提高运输效率,是高效节能型船。
第四代集装箱船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艘典型的第四代集装箱船是1988年开始建造的。
第四代集装箱船载箱量增加到4400TEU,由于船体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25%,同时装备了先进的大功率柴油机以降低燃料费用。
第四代集装箱船的自动化程度高,所需船员人数减少,集装箱船的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第五代集装箱船始建于1995年,德国船厂建造的5APLC-10型集装箱船,每艘可装载4800TEU
第五代集装箱船通过优化船舶尺寸,并对集装箱排列进行优化,增加了集装箱的摞列层,装载能力提升到5000TEU
第六代集装箱船的问世拉开了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序幕,集装箱船的装载数从5000TEU增长至10000TEU
1996年马士基航运公司的6000TEU集装箱船投入使用,1997年载箱量为6000~8000TEU的集装箱船问世。
随后,可装载10000个集装箱的巨型集装箱船在韩国问世,标志着集装箱船进入了10000TEU时代!
第七代集装箱船21世纪初欧登赛船厂建成的13640TEU集装箱船投入营运为代表。
第八代集装箱船以2012年三星重工为法国达飞公司建造的16000TEU“达飞·马可波罗号集装箱船为代表。在18000TEU马士基3E级集装箱船出现之前,达飞·马可波罗号短暂夺得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桂冠。
2013年,马士基航运公司向大宇船厂订造了1018000TEU“3E”级集装箱船。这是典型的第八代集装箱船,具有规模经济、能源效率和环保绩效三大优点,是集装箱船航运业的革新产品。
“3E”级集装箱船长约400米,相比第七代船,运力增加了16%,载箱量增加了2500TEU,有害气体排放量却减少了20%“3E”级集装箱船的出现标志着集装箱船大型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1978年至2000年,中国船舶工业基本以引进技术、消化技术为主,建造的集装箱船主要是一些小型的集装箱船,在集装箱船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
中国船舶工业建造的第一艘集装箱船是1984年为新加坡NOL公司建造的700TEU集装箱船。
2000年前中国船舶工业建造的代表性集装箱船主要有两个型号:为德国航运企业建造的2700TEU集装箱船和自主设计建造的1700TEU集装箱船。
2000年前后国际集装箱船建造技术已经发展至第六代,国外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已经能装载10000TEU,并且第七代集装箱船也已经在设计之中。
中国船舶工业在集装箱船建造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但我们无需气馁,这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虽然我们的技术在发展,但是国际上技术迭代的速度更快,我们和先进技术的差距被拉大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技术的正常迭代,继续保持追赶!中国船舶工业在集装箱船领域也正是这么做的。
首先是政府集中全国的资源加快了技术的发展速度:2004年国防科工委将集装箱船系列优化研究列为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学技术研究重点攻关项目,并组织国内的船舶设计研究机构和造船厂联合进行攻关,以此推动我国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通过自主研发,我国在21世纪的前10年就基本掌握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产品竞争力已挤进世界前列。
2005年南通中远川崎获得中远集运410200TEU集装箱船订单,第一艘中远大洋洲号在2008年交付,这是中国首批自主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20132月,南通中远川崎为中远集运建造的13386TEU集装箱船中远比利时号交付使用。该船是当时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箱位集装箱船,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2015年国家将超大型集装箱船列为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组织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及其它相关研究院所、造船企业、船舶配套企业对20000TEU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进行专项研究。
20137月,外高桥造船厂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通过更优秀的设计、更优异的产品性能获得了318000TEU集装箱船订单。
这是我国造船行业首次承建的最大集装箱船型,也是外高桥造船首次承建的集装箱船产品。
20157月,该系列船的首制船达飞·马斯科·达伽马号交付使用,这是我国首艘自行设计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通过这艘船的建造使得中国的造船工业在集装箱船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站到了同一条线上。
通过努力中国不仅掌握了20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的建造,而且在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的发展上还取得了领先。
中国船舶工业已经有能力设计建造18000TEU集装箱船、20000超大型集装箱船、23000TEU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大型集装箱船。
简单回顾一下我国设计建造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历史:
2000年左右,我国在设计建造8530TEU集装箱船时,国外已经交付14000TEU集装箱船,我们远远落后;
2013年,我国在设计建造18000TEU集装箱船时,国外同期研发了3E 型集装箱船和19000TEU集装箱船;
2015年,我国在设计建造21000TEU集装箱船时,已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
2017年,我国在设计建造23000TEU集装箱船时,已经全球领先了。
中国船舶工业通过设计建造9000TEU集装箱船和10000TEU集装箱船,实现了大型集装箱船零的突破;再从18000TEU集装箱船发展到21000TEU集装箱船,直至拿下了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最终实现了技术领先。
23000TEU集装箱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以LNG为主要动力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特点。这艘船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代表了目前集装箱船建造的最高水准和发展趋势。
这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集装箱船发展由跟跑到领跑,实现了从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在集装箱船领域是如何实现赶超的?
技术的发展是一直存在的,那么落后国家如何才能实现追赶?
中国集装箱船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我们技术的发展速度必须比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这样才能追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才有机会反超。
一时的落后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持续的技术追赶!
中国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接触和建造集装箱船的,此时国际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技术已经发展了五六代,集装箱船的装载量也从最初的几百个集装箱发展到几千个集装箱。
中国在集装箱船领域的追赶是脚踏实地进行的,我们先引进技术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再通过自主研发掌握2000TEU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技术。
2000年后中国船舶工业成功设计建造了10000TEU集装箱船,成为韩国之外第二个掌握10000TEU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的国家。
外高桥造船厂18000TEU集装箱船的建造则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集装箱船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中国船舶工业为什么能够通过几十年的追赶达到领先?
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于我们有动力、有能力支持持续的技术追赶!
中国的船舶工业既有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这样的造船企业,也有船舶设计院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有完整的配套企业。
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全国上下的共识,这为持续追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船舶的成功出口则为技术追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技术追赶的可持续性是最关键的,这既要有内在动力,也要有外在的资金条件。
工业化的秘密也就在这里!
中国的工业化有共识(全体人民的共识——要富强),有组织(党和政府的领导),有条件(市场规模和产业条件),因此能够在各领域都完成技术追赶,成功实现工业化。
参考资料:
1、《中国集装箱船研发史》
2、《上海市志:船舶工业志》
····· End ·····
▲原创书籍《大国锁钥》现已出版!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