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联商网

撰文/高天
最近,“喜茶4元一杯,比蜜雪冰城还便宜”的消息引发关注。这是喜茶12周年庆做的限时“买一送一”活动,从2022年全面调价开始,喜茶确实越来越“亲民”。
餐饮降价,有品牌和企业自身经营策略调整的因素存在,更有迎来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的被迫转型。从整个餐饮行业上看,“不确定性”的环境主旋律下,价格战的背后是行业的疯狂内卷。
2024年过去的前四个月,有多少餐饮品牌在开店与关店中跌撞前行?又有哪些品牌和门店消失在时代洪流中?《联商网》统计了今年1-4月全国主要餐饮品牌闭店名单,以观行业实际发展趋势。
01
至少26个品牌关店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至少有26个品牌有门店关闭,闭店数量超百家。
从业态上看,涵盖了中餐、西餐、快餐小餐、茶饮、烘焙、甜品、烤肉等。
从形式上看,一种是小范围内的经营策略调整而闭店,一种是大规模的撤离,主要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跑路,如熊猫不走、遇见小黄鸭等。
今年3月,互联网烘焙品牌“熊猫不走蛋糕”的员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讨薪维权消息称,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的工资未发放,社保公积金断交、公司群解散。后续也有消费者称自己在“熊猫不走”预定的蛋糕无法送达也无法退款,在官方小程序的充值也同样退款无门。
熊猫不走没有线下门店,但全国门店线上已无法接单,官方微信小程序显示“由于违反《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暂时无法访问”。从曾经的网红蛋糕到负债累累,熊猫不走无奈走入末局。
另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统计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注销的餐饮店已经高达近46万家,而2023年的一季度才不到14万家,吊注销同比扩大了232.6%。
惊人的数据反映出在过去一年的餐饮创业潮后,今年开始行业恐进入一个高速汰换期。尤其是那些缺乏实际技术支持的餐饮小店和初创团队,在难以为继下会加速逃离市场。
当然,从联商网统计的数据上看,一些行业内的头部、知名品牌也在前四个月倒下了。这或许更能体现这个行业的现状,我们也总结了以下几点趋势。
02
高端餐饮集体遇冷
4月14日,经营了12年的Opera BOMBANA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关闭,曾获得“超顶级黑珍珠餐厅”“连续三年北京米其林一星餐厅”“北京餐饮界首屈一指的西餐厅”等荣誉,明星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回门婚礼派对就在该餐厅举办。
同样在北京扩张的TIAGO也几乎在同时期陷入了破产风波。旗下TIAGO在北京的门店包括TIAGO HOME KITCHEN系列的颐堤港、王府中環、西单大悦城三家店,KEAAMI摩登泰王府中環店,CASA TALIA侨福芳草地店,TIAGO URBAN KITCHEN三里屯太古里店均已关闭,甚至被业主方、消费者维权。
此外,米其林二星餐厅喜粤八号在上海南京东路的门店也关闭,被传“老板跑路”;精致汉堡代表之一的哈比特汉堡在上海的门店全关,发展最快的时期一度在国内有10余家门店;号称“早餐机爱马仕”的桃园眷村,在经历过高速发展期后,如今全国门店也大幅度缩减;呷哺集团2022年推出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烧”,目前全国也只剩1家门店。
甚至包括火锅。以前相对高客单价的火锅如今也出了一些团购套餐等折扣优惠,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眺远营销咨询创始人高承远认为,火锅的本质是热闹聚餐场景,高端火锅能解决当前火锅食材存在的环境嘈杂等痛点,但也只是小众生意,平价的受众更广。
由此可见,在消费趋谨慎的当下,高端餐饮主打的突出的服务和环境等附近值减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会为其买单,反而追求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餐饮体验。
第一太平戴维此前发布的《2024零售商业趋势报告》也指出,相比2022年,2023年上海高端精致餐饮在各细分品类中,新租面积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体现了品牌在高端餐饮开店上的谨慎。
03
餐饮副牌还是门好生意吗?
推出副牌是这几年一些知名品牌的惯用打法,目的大致是抢占其他细分赛道,获得更大的市占率,以更好的帮助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甚至登陆IPO。
然而现实是,“一心多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副牌关闭的消息不绝于耳,实际上最终也会影响品牌形象。
今年前四个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副牌没能坚持住。
上文提及的趁烧,是呷哺集团在高端烤肉赛道上的尝试,当时集团创始人贺光启还表示,“当下的烧烤市场还没有一家领军企业出现,我们想来抢占这个蓝海市场的市场份额。”
品牌首次公开业绩时,就因“月均营收突破250万、全年单店营收预破3000万”的表现令人惊讶。在2022年9月才推出时,就计划在2023年开至少30家门店。
然而,今年春节前,趁烧在广州天河城、领展购物广场店都关了,深圳店和上海五角场万达店陆续关门,目前仅剩上海龙华会一家店。
有业内人士表示,烧烤作为平民化赛道,如果只有高价格只会劝退消费者,高端的烧烤赛道必须要有更加独特的服务、产品、体验做支撑,否则也只会越走越窄。
事实也是如此,相比环境更好的高端烧烤店,2023年烧烤赛道最大的受益者是淄博烧烤,其主打的就是一个烟火气和平价。
同样关闭子品牌的还有奈雪的茶。作为其2015年推出的品牌台盖,在4月30日关闭其深圳华强北茂业店,这也是全国最后一家门店。2023年上半年,台盖亏损了470万元,奈雪的茶在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运营情况时就明确表示了正逐步关停子品牌台盖门店。
其他关闭的品牌中,小小葵是山葵家的子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厨是九毛九的子品牌。
实际上,如果趁烧关闭会归咎于当下消费环境影响,高端定位的餐饮经营压力变大,那定位低价的台盖也没能存活下去又是另一番原因了。
只能说,对餐饮而言,“低价高质”是方法,却不是唯一可行性出路。
04
租金比消费降级压力还大
消费心态和行为的改变,被认为是当下实体商业经营的痛点。
诚然,这是事实。但年年涨价的租金,其实是餐饮人最大的痛点,尤其是中小餐饮。
今年3月,四川绵阳一条美食街上的40多家商户集体关店,并在门口拉起了横幅进行维权。起因是2023年年底开始,商户们陆续接到了房东的涨租通知,租金将直接翻3倍,涨幅高达200%。在一系列维权操作下,最终承租方与商户们达成一致,将按原租金价格延期一年合同。
房东和餐饮商户之间,本质上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处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房东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和商户建立起平衡、健康的租赁关系。
而就在前不久,#面馆老板1天卖100碗刚够交房租#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讨论。据悉,该面馆日均售出约百碗面条,但每个月的租金是2.3万元,占月营收的30%至40%,加上原料、人力、水电等成本,基本没有利润空间。
行业一直在建议餐饮企业要“低价高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但事实上,在物价走高、房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餐饮品牌的利润空间恐逐渐变窄,长期以往,也只能无奈关店。
当然,关店并非都是坏事。在2023年关掉398家直营门店的海伦司实现了扭亏为盈,手段就是关掉不赚钱的店,简单粗暴。
一些经营不佳的门店和品牌清理掉,将市场更多的空间腾给更有实力的品牌,这是市场生存规则,也是中国连锁化率不断提高的方式。
写在最后
大环境无力改变的情况下,餐饮品牌只能通过自身的改变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以提高经营消费。比如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更有体验感的环境、更懂消费者的营销等等。
高端茶饮典型代表的喜茶,在2020年的客单价达到了50+,面对赛道更多的入局者和自身规模扩张的需求,在2022年逆势降价,彻底告别“30元时代”。如今,喜茶已经是10元时代,同时也打入下沉市场,彻底脱掉了“高贵的外衣”。
及时调整的喜茶让其继续是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的头部品牌,与之相对的是同样为高端茶饮之一的乐乐茶,2022年开始逐步收缩非江浙沪地区的门店。
因此,变和新是餐饮业的破局出路。



欢迎关注联商网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