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飞鱼
责编 | 陈沉沉 天雅
反复梦见的人,还会重逢吗?
也许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段时间里,反复梦到曾经重要的人——
可能是你们共度的美好时光;
抑或是彼此道歉、和好的场景;
也有可能是不得不分开的心碎时刻;
......
带着现实中的遗憾,我们可能会忍不住幻想:假如重逢,会发生什么?
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动画长片《机器人之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孤独的小狗买了一个机器人作伴,却因一场意外,被迫与之分离。
此后的时间里,他们都在为挽回过去的美好付出努力,却一再失败。
时隔一年后,两人身边都有了新的伴侣。
但命运又在这时,让他们重新相遇……
这部电影我前前后后看了不止3次,感动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们重逢时做出的选择;
还有,影片巧妙地运用3段「梦」呈现了「失去一段关系」的不同心路阶段。
从中,我获得了很深的体会——
分离这件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面对它是不容易的,但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过好当下和未来。
故事发生在纽约上世纪八十年代。
小狗独自一个人住在单身公寓里,电视机屏幕上倒映的是自己的孤独身影。
就像每一个住在城市里的人一样,他渴望陪伴。
这时候,电视机里面的机器人广告一下子戳中了小狗的内心。
他迫不及待地下单、组装机器人,开始了有人陪伴的日子……
白天——
他们一起出门兜风、一起去公园散步;
默契地跳双人轮滑舞;一起拍大头照、吃热狗、看日落。
夜晚——
他们一起看电视,机器人熟睡后,小狗贴心地为他盖上毛毯……
两人感情快速升温,但没想到,分别来得如此突然。
小狗带机器人去海滩游玩时,不知道海水会锈蚀他的身体,
在沙滩睡醒后才发现,机器人已经无法行走。
但此时孤立无援的他,既拖不走机器人,也无法叫来帮手。
所以,他只能把机器人留在沙滩上,第二天再来救他。
然而,这是海滩的最后一天营业。
等到第二天小狗重新回来时,已经无法再进去了。
小狗尝试了硬闯、也试过了向海滩管理处提交申请,但都失败了。
而机器人呢,他无法动弹,只能在海滩上等待小狗的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机器人做的第一个梦是——
自己穿过了高高铁门的阻碍,唱着歌、步调轻松地穿过街道,来到小狗家门口。
他摁了门铃、却发现没人答应,一阵奇异的声响把他带回到了现实……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梦是潜意识的一部分,透露着人的真实情绪和想法。
此时的梦,反映出来的是——
机器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分别就这么突然的发生了,他渴望回到小狗身边。
这就好比现实生活中,面对突然的分离时,我们第一阶段的反应通常会是:
抱着努力挽回关系的幻想,结果迟迟没得到回应,
从而陷入迷茫、不知所措之中。
而每当回忆起那些幸福、快乐的瞬间,都会促使我们想要回到过去。
就像小狗去解救机器人那样,在关系被迫中断后,会反复找爱人确认——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人分开了?
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做这些事,是不是关系就不会中止了?
我是不是还能找回你?
在寻回机器人未果后,小狗只能暂且接受现实。
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在冰箱显眼处贴上了写有海滩开放的日期,打算到时候第一时间找回机器人。
而一直躺在海滩上的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失落:为什么小狗还没有回来找他?
这时他做了第二个梦:
他依然是穿过高高的铁门,来到了小狗家楼下。
刚想摁门铃的他,从窗户里看到小狗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人的陪伴。
那一瞬间,机器人的眼中闪过了震惊、难以置信、心碎,他从梦中醒来。
而另一边,小狗孤独地过着万圣节。
楼下闪过机器人和另一个人走上来的身影,小狗以为是机器人自己回来了。
谁知道打开房门,只是一个人装扮成了机器人的样子。
小狗无法接受事实、恼羞成怒,将无辜的两个路人赶走。
无论是机器人的梦境还是小狗的现实生活,
都在讲述「失去」后的第二阶段:
我们会经历怀疑、心碎。
怀疑对方身边有了另一个人的陪伴,心碎于在对方的世界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
现实情况里人们往往会抗拒这些情绪的出现,迫切想从情绪低谷中走出。
比如,在我的前一段关系里,每当深夜来临,那些过往好的坏的片段都席卷而来。
时不时翻看对方的朋友圈,寻找TA身边是否已经有新伴侣的蛛丝马迹。
一遍又一遍经历难过、内耗和自我怀疑。
但都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这些不可避免。
因为,它其实是我们在关系当中真正爱过的证明——
没有爱,又哪来的痛苦呢?
日子依旧在往前走,很快到了冬天。
大雪将躺在沙滩上的机器人完全淹没了,他进入了第三个梦境——
机器人走进一个春暖花开的梦幻乐园里,无数的向日葵都在欢迎他,跟他一起跳舞。
最后那些向日葵,组合成了他想念的小狗的样子。
走出梦幻乐园后,机器人第三次来到小狗家楼下,摁响了门铃。
结果,整个大楼都坍塌了下来。
回到现实,机器人依旧躺在茫茫大雪里。
这个梦境其实对应的是,
在经历了怀疑和心碎之后的第三个阶段——
崩溃和认清现实。
当一段关系,经历很多努力和等待后,还是没有办法修复时,
我们终于愿意接受:这个结局就是事实了、关系就走到这里了。
但这个崩溃的背后,并不意味着悲剧,里面也有新生的力量。
日子依旧在往前走,对机器人来说——
他在海滩上遇到了刚破壳而出的小鸟,
他把从小狗身上学会的照顾和耐心,用在了小鸟身上。
最后小鸟学会飞行,要离开了。
它对机器人表达不舍和感谢,机器人微笑说告别。
小鸟的离去,也代表了人生道路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失去。
只不过这一次,机器人更能从容面对了。
而另一边的小狗,也做了一个梦——
一个性格开朗的雪人带自己去玩保龄球,小狗玩得很菜,还差点摔倒。
当馆里的人都在笑他时,只有雪人来到他的身边,将他温柔扶起。
这个雪人,某种程度上也是机器人的化身。
他给到的爱和支持一直留存在小狗心底,并没有随着两人关系的结束而消失。
故事来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机器人被卖到废品厂后分割,小浣熊一眼看中了机器人,将零件全部带回家,重新组装了他。
小狗再次去到海滩,只找到了机器人的一条腿,以为自己永远失去他了,后来又重新买了一个陪伴机器人。
当两个人都开始新的生活之后,突然有一天,机器人在楼上看到了熟悉的小狗身影。
回到刚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
昔日相爱的两个人,因为一些原因走散,
当他们重逢时,会再次拥抱、抓住彼此吗?
机器人的第一反应是想奔跑下去拥抱小狗。
但在看到小狗身边的伴侣、想到现在跟自己在一起的伴侣后,他犹豫了。
在他的程序里,装着两首歌,一首是跟小狗在一起跳的《September》,另一首则是跟浣熊的歌。
他站在楼上,重新打开了和小狗跳的那首歌,开始跳了起来。
而在楼下的小狗,听着歌声,转头看向机器人的方向。
机器人躲开了,把自己隐藏在了房间里。
于是,全片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小狗没能看到机器人,也许他感知到了机器人还在自己身边,只是可能不会再见面了。
它没有犹豫,也跟着音乐舞动了起来——
小狗选择跳同一只舞,是因为他知道,对方对自己曾经有多重要;
机器人选择不再拥抱,是因为他知道现在和未来比过去更重要。
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在展示我们现实关系里的常态。
一开始时,小狗和机器人也会不懂得如何去爱,比如——
机器人牵小狗时,过于用力,不小心抓疼了他。
小狗不知道机器人无法触碰海水,最终无意导致了两人的分开。
就像我们会用自己以为是对的方式去爱对方,但对TA来说,造成了负担或者伤害。
但所幸,我们都经由过去重新学会如何去爱——
面对新伴侣浣熊时,机器人牵对方手的力道刚到好处;
小狗带新的机器人去海滩时,会保护对方,不再让他碰水暴晒。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那些重要关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分开。
因为,在对方身上学习到的那部分,代替TA跟我们站在了一起。
 写在最后 
看完影片后,我联想到了人生中很多重要关系的结束——
毕业后选择不同的城市,跟昔日好友渐行渐远;
跟伴侣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即便还爱,但不得不分开;
亲人突然生病,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离开那个瞬间,只是物理层面的渐行渐远。
但真正完成对重要关系的告别,是发生在内心世界的,需要时间。
就像小狗和机器人——
经历了不知所措、怀疑和心碎、到最后崩溃和认清现实。
曾经的我,在面对这些「失去」时,久久无法平复。
那些重要的东西再也不在了,连同我自己的某一个部分,消失了。
直到我重新意识到,原来这些人带给我的美好,从未离开,而是「内化」到了心里。
我才读懂,导演接受幕后采访时提到的一句话——
我们不再拥有彼此,但我们拥有同一首歌的时间。
在那些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共舞,正如小狗和机器人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
如果「失去」无法避免,那这些就是留下的最美好的事物,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
作者:飞鱼,责编:陈沉沉、天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坦然面对分离焦虑
与咨询师一起探索关系议题
在心理咨询引导下疗愈自我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