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公布了一组数据,深圳的超级充电站数量已超过传统加油站数量,充电枪数量也已超过加油枪数量。
从全国范围看,加油站关停的速度在加快。
充电站正在杀死加油站。
加油站,未来何去何从?
01 减少
我们先看三组数据:
一是机动车保有量。
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比2022年增加了1800万辆。
2019-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
二是公路总里程。
2023年,全国公路总里程544.1万公里,比2022年多了9.1万公里。
三是汽柴油表观消费量。
2023年,汽油表观消费量14910.2万吨,同比增长11.3%,柴油表观消费量20365.2万吨,同比增长12.3%。
四是加油站数量。
《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2024)》显示,2023年,全国加油站总量约10.58万座,同比减少1800多座。
自2020年数量达到顶峰后,全国加油站数量开始持续下跌。
2019-2023年全国加油站总量变化
可以看出,过去的一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公路总里程、汽柴油消费量都在增长。
作为石化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加油站数量,为什么减少了?
正解局注意到,2000年前后,我国加油站已经超过了9万多座,远超当时汽车保有量的需要。
以至于,在随后的20余年,仅仅增加了2万多座。
这表明,我国加油站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效益不好的加油站黯然退出市场。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国加油站数量在达到峰值后,便会下调回落。
美国是全球汽车人均拥有量最高的国家,1992年加油站数量一度高达20万座。
也正是从1992年开始,美国加油站开始减少,到2000年减少至17万座,到2012年又减少15万座。
今天,美国只剩下13万座加油站。
日本的加油站,发展历程也类似,在1994年达到6万座峰值后,逐年减少,目前只剩下2.7万家。
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新增开业的加油站有76家,而关闭的有555家,关闭数是开业数的7倍以上。
日本的加油站还将继续减少。
日本加油站开业与闭店数量对比
据此可以推断,我国的加油站减少,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02 冲击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正在加速了这一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对世界做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
碳达峰,某种意义上就是石化能源消费达峰。
2021年,中石油发布《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1年版)》,预测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将分别在2030年和2040年达峰,总量分别是7.8亿吨和6500亿立方米。
今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中国成品油消费达峰时点可能提至2025年前。
显然,在行业巨头看来,中国石油消费达峰时间提前了。
普通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是,纯电汽车不需要加油,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
即便是混动汽车,对石油的需求也在降低。
比如,比亚迪即将推出的第五代DM-i混动技术,号称馈电油耗降至2.9L/百公里,满油满电续航跨入2000公里大关。
混动技术,比传统的燃油车省油。
新能源汽车,对石油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称,2023年,新能源汽车减少成品油消耗约1700万吨。
要知道,到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2041万辆,只占汽车保有量的6.07%。
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变化
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过40%。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对成品油的替代也将增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工程机械电动化。
新能源趋势下,工程机械也开启了动力变革。
与传统燃油工程机械相比,电动产品不仅零排放、低噪声、高效率、低故障率,还节省了大量燃油,使用成本低。
以一台320燃油挖掘机为例,每小时油耗16升,每天油费达2600元。
电动化后,平均每小时耗电66.7千瓦时,每日电费不到1000元。
三一电动挖掘机
工程机械大规模电动化后,也将大大减少对成品油的需求。
能源结构的转型是一场全局性变革,我国成品油消费达峰并下降后,将冲击勘察、开采、生产、储运、消费、回收等整个产业链。
03 转型
业内人士预测,2040年、2050年,中国加油站数量将下降到8.1万座、3.7万座。
这将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首当其冲的,可能是民营及个体加油站。
我国的加油站行业存在明显分层。
央国企处在第一梯队,外资及民营位列第二梯队,大量零散的个体油站处在第三梯队。
无论是在选址上还是实力上,民营特别是个体加油站都要逊于央国企和外资加油站。
存量市场竞争激烈,民营及个体加油站将最先感受到寒意。
当然,覆巢之下无完卵,央国企和外资加油站的日子也不好过。
加油站垂类信息网站上的转让信息
未来,所有的加油站都要向综合服务站转型。
其实,现在的加油站,也不只是出售燃油。
今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23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美宜佳排名第一,排名二、三位的是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易捷和中石油昆仑好客。
2023中国便利店排行榜
早在10年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就开始在加油站开设便利店。
便利店的收入,已成为加油站最重要非油品业务收入。
除此之外,部分加油站还提供餐饮、洗车、修车、汽配等各种服务。
新能源汽车挤压了燃油市场,却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充换电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
业内预测,2024年,我国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108.4万台。
这也给加油站创造了机会。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都在加速布局充电领域。
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累计建成充电站超6000座。
在安徽合肥,中国石化建设了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集加油、充电、换电、光伏、储能、购物、餐饮、发卡、公益、休闲十位一体。
中国石化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安徽石油大众综合能源站
在这里,司机在加油、充电之余,还可享受就餐、洗车、按摩、阅读等增值服务。
这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为加油站向综合服务站转型提供了样板。
国外发达市场,加油站的非油业务利润占比在40%左右,中国的加油站不到20%。
充电站带来的冲击,对加油站来说是危更是机,将倒逼加油站开展多元化经营,优化服务品质,提高竞争力。
与其说充电站杀死了加油站,不如说充电站重塑了加油站。
加油站转型越快,生存下来的几率越高。
留给加油站的时间不多了。
- END -
乔布斯: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