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国电投刘明胜,深创投左丁,安踏丁世忠,浙江传化徐冠巨,博世中国徐大全,香港冯氏冯国经,北大周其仁,中宏院黄汉权,社科院张斌等9位企业和专家代表先后发言。
总书记主持的企业家座谈会并不常见,十八大以来,也就仅召开了三次:2018年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2020年7月21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024年5月23日,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
值得注意的是,消失已久的周其仁重回高层座谈会,这标志着他偏“右”的“私有化”经济主张,也会重回上峰的视野。
周其仁,男,1950年8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1年秋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后获其经济学博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周期仁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
周其仁核心观点:
1、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制度化能力,将法外行为纳入法内框架,以解决社会矛盾。
2、用三个变量看经济,一是要素成本,二是制度(组织)成本,三是要素质量。所谓的经济增长,就是从要素价格低、要素素质差、经济组织和制度成本高昂,转为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质量提高,同时大幅降低经济制度和组织的成本。这就是说,要素的价、质和组织效率,一起决定经济增长。
3、最根本的制约是收入,没有收入谈什么消费?这是常识。但增加收入又谈何容易?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涉及到转型社会最基本的权利界定。
科斯是周其仁喜欢的一个经济学家。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法律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在《企业的性质》的开篇第一段就阐明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前提性假设,不但应当是“易于处理”的,而且必须是真实的。在真实世界中,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人类行为也远比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复杂。
他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他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一种制度安排与另一种制度安排的资源配置效率是不同的。这个逻辑蕴含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制度结构以及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经济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对制度的研究。
他研究形成了交易成本范式。在他之前,经济学家还没能开发出一套理论工具去分析制度的职能和运行。他提出的交易成本分析使制度纳入经济学分析成为可能。他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交易成本分析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在他的企业理论中,他通过交易成本分析证明企业和市场不过是经济组织的两种相互替代的手段。把交易成本纳入到经济分析框架中的同时,还将其一般化,形成范式,激发人们进一步思考组织和制度问题。在他的产权理论和法与经济学思想中,他进一步通过交易成本分析,说明了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制的运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8年7月14~18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科斯教授以98岁高龄,亲自倡议并主持召开“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他以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点对中国经济问题提出十大忠告:
(1)必须去除所有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
(2)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
(3)中国应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
(4)中国教育和税收两项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
(5)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开错了药方,需要反思
(6)“边缘革命”将私人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带回中国
(7)中国经济学者要从黑板经济学回到真实世界
(8)中国必须让其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
(9)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10)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
周其仁作为科斯的忠实粉丝,重新回归座上宾,意味着深化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