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本文字数:227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面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乏力,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不少地方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力度,增加非税收入。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支依然呈现“紧平衡”态势,一些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矛盾更大。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2024年前4个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5676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4月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约2.5%,增速由正转负。
一位基层财政局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前4个月地方税收出现下滑,财政收支矛盾更加严峻。”
具体到不同省份,各地收入有明显差异,但总体看增长乏力。
截至5月23日,第一财经梳理各地财政部门网站,发现目前有13个省份公布了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其中,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省份有9个,分别是吉林(10.9%)、四川(5.4%)、甘肃(4.4%)、湖南(3.6%)、贵州(2.5%)、江苏(1.7%)、宁夏(1.4%)、浙江(0.5%)、云南(0.3%)。与一季度收入增速相比,吉林、浙江、湖南、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前4个月收入增速放缓。
比如,吉林省4月份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1.5%。吉林省财政厅解释,当月收入下降,一方面是增值税留抵退税相对集中、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翘尾减收、上年同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缴库抬高基数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土地房产交易下滑等因素影响。
另外有4个省份前4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分别是河北(-0.8%)、江西(-3.1%)、广西(-7.2%)、山西(-16.2%)。
之所以前4个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跟一些特殊因素有关。其中,国家在2022年出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集中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这抬高了基数。另外,2023年年中出台的4项减税政策对今年财政收入形成翘尾减收。
如果剔除上述特殊因素后,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增速会有所好转。比如财政大省浙江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6.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又以税收收入为主。税收是经济“晴雨表”,收入状况备受关注。
上述13个省份,前4个月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仅有云南、吉林等地,绝大多数省份税收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当然,扣除特殊因素后,部分省份税收收入转正。
以财政大省江苏为例,今年前4个月,江苏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39亿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59亿元,下降4.4%,若扣除特殊因素,税收收入可比增长2.4%。
除了特殊因素外,经济增长承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低迷、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持续负增长等,也都制约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面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乏力,为了平衡财政收支,不少地方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力度,增加非税收入。
根据各地财政部门公开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吉林、甘肃等地非税收入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比如,吉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省非税收入161.7亿元,增长33.3%。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9.2亿元,增长68.3%,主要是各地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的拉动;罚没收入22.9亿元,增长60.2%,主要是公安大案要案、纪检监察等罚没收入集中缴库。
江苏省财政厅解释,今年前4个月当地非税收入增幅较高(28%),主要是各级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形成的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收入以及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对于地方财政来说,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地方财力重要来源。而受楼市持续低迷、土地成交量价下跌等影响,地方卖地收入降幅扩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2158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同比下降10.4%。
各地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不一。比如,前4个月河北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3.8%,江西同比下降21%(土地出让收入下降30%)。
在“以收定支”原则下,收入增长乏力,也制约财政支出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215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758亿元,同比下降21.2%。
从上述13个省份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来看,吉林增速最高(7.6%),广西增速最低(-3.7%)。地方财政支出优先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地方一般会采取增收节支举措。比如通过加强收入征管、培育新兴税源、综合发力清缴欠税、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加快国有土地出让等途径增加财政收入,并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非必要非急需等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
中央层面也继续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比如,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上旬,今年预计10.2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已经下达8.68万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中,具备条件的项目资金已经全部下达给地方。
此外,随着两部委完成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筛选工作,3.9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将有所加快。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已经启动发行,其中5000亿元将由地方使用。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加快发行,也有利于补充地方基建投资所需资金,减轻基层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振经济增长。
上述基层财政局长表示,当地化债压力较大,收入弹性,但财政支出是刚性,短期看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大。
微信编辑 | 七三
推荐阅读

财政部重磅发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