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每晚MK · 主播 | 童颜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
“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处理事务的方式不对,没有把大事小事分出一个优先级。
重心一偏,家庭的天平就歪倒了。
想要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一定要避开以下两点。
大事看不清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中指出,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诀,离不开一条重要原则:
要事第一。
什么是要事呢?
就是关于孩子教育、家庭投资、职业更替等直接影响到全家人生活水平的大事。
在这些关键的事情上拿错了主意,整个家庭都会陷入危机。
电影《爱在别乡的季节》里,南生和李红,本是生活在广东的一对夫妻,有一个刚出生的儿子。
虽然收入不高,一家三口过得也算其乐融融。
但南生夫妇却不安于此。
时值美国淘金热兴起,听说很多人都在国外发了横财,两人也眼红不已。
两口子脑袋一热,便作出了决定:派一个人出国打工去。
他们以为,美国遍地都是机会,去了就能轻松改变这辈子的命运。
所以关键的问题,一个都没认真考虑。
出国后要从事什么行业?
赚不到钱该怎么办?
异国分居会不会影响感情?
这些全被抛在了脑后,南生买了张机票,就把李红送出了国。
然而到了美国后,李红才发现,赚钱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她英语不好,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蜗居在又脏又乱的贫民区里,干点最底层的体力活。
工作了两个月,甚至连床垫都买不起。
熬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写信求南生让自己回家去,结果被狠心拒绝了。
李红心灰意冷,彻底断了回乡的念头。
后来,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李红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两人联系也越来越少,没过多久就离婚了。
大事上糊涂,只会引发一连串的家庭悲剧。
听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家庭的决策层次在哪里,成员的幸福指数就有多高。”
处理家庭大事,最怕的就是目光短浅、冲动冒进。
如果你看到眼前的小利,就会忽视长远的危机。
只重视金钱的得失,就会轻视关系的维护。
最终让整个家庭分崩离析,也错失了向上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在关键抉择上,一定要三思而行。
凡事提前做好规划,想好退路,如此,我们才能作出有利的抉择,让自己的小家平稳度过生活的坎坷。
小事叨不停
前两天陪朋友一家去了迪士尼玩,发生了一件事:
朋友出门前就叮嘱老婆换双鞋,但他老婆没听劝,还是踩着7厘米的高跟鞋去了。
结果,只逛了小半圈,她就脚疼不已。
为了不丢面子,还嘴硬说不疼。
朋友看在眼里,却没有拆穿,也没有说风凉话,而是默默地买了一双软拖鞋,给老婆换上。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足以看得到沟通上的高情商。
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说: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可有多少人,倒在了这一课上。
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指责,相互倾轧。
结果把好好的一个家庭,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小说《沧浪之水》中,池大为由于太老实木讷,一直被排挤在单位的边缘,领着微薄的薪水。
妻子对此颇有怨言,就把这些气,全都撒在了日常生活中。
他买菜缺斤短两,妻子就尖酸地骂他:
“那些骗子也就喜欢糊弄你这种傻子。”
他做家务不小心打翻了茶壶,妻子骂他是个“什么也干不好的窝囊废”。
总之,在妻子眼中,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久而久之,池大为心灰意冷,宁愿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他开始后悔和妻子结婚,两个人的婚姻,差点因此走到尽头。
古语有云:
“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一味指责,是家庭关系的毒药。
因为成年人的生活,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每件事都要拿出来拉扯一番、清算一遍,那整个家庭都会永无宁日。
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懂得让步。
比起居高临下的指责,我们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包容。
一万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没关系”。
当夫妻双方都拔掉身上的尖刺,才能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彼此的依靠和底气。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抓大放小”
著名投资家芒格经历过两段婚姻。
第一段因为夫妻两人在琐事上互不相让,最终不欢而散。
第二段他和妻子彼此包容,至今和乐美满。
关于如何经营家庭与婚姻,芒格给出的建议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分清主次。
全家人把心聚在一起,大事商量,小事糊涂,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风波,也能安然度过。
北大教授钱理群和他的夫人崔可忻,就是婚姻里最好的榜样。
钱先生的学术造诣极高,但私底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活“白痴”。
像做饭、修灯泡、装家具这样的小事,他一点儿也不擅长。
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他只能手足无措地站着。
崔可忻却从来没有怪过他,每次只是笑一笑,然后就默默收拾了残局。
为了让先生全心投入事业,她还身兼数职,主动承担了家中绝大部分的琐事。
而钱理群先生,也会在平日里让着她。
每次两人发生了小矛盾,钱先生都会低下头来,主动认错。
不仅如此,在家庭大事上,两人也会有商有量,共同承担。
2018年,两位老人先后查出了癌症。
但他们一点也不慌乱。
认真讨论过后,他们一致决定:放弃化疗,接纳自然离去。
于是夫妻俩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
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月里,崔可忻提出想要出一本自传,钱先生欣然支持。
他亲自组织了一个编辑小组,并挨个联络夫人的亲朋好友,请他们写下与她相关的回忆。
最终这本自传得以顺利出版。
崔可忻女士的人生,也得到了完满。
几十年来,两人就这样同舟共济,挺过了一重又一重的难关。
有人说:
“家人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走向。”
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放,互相指责,家庭就会垮台。
夫妻同心,大事一起扛,杂事共分担,就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躬身自省。
学会抓大放小,多念对方的好,少记对方的错,善待自己的身边人。
把家庭关系经营好,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歌德曾说: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家庭是否和谐。
亲人不是对手,无须一争高下。
家也不是战场,不必论谁胜败。
懂得适可而止,轮流低头,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安然。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每晚MK。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