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张骞率领使团,手持符节,开启西域“凿空之旅”;
一千五百年后,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造就中国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2013年“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首次被提出,赋予“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历史意义。
历经十年发展,“一带一路”从理念走向了现实。非洲作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究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2024年3月,在深圳工业展举办的制造业与全球化论坛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分享:
  • 十年来“一带一路”的整体回顾
  • 中非双边关系下的非洲大市场
  • 中国企业如何走入非洲:机遇、风险与预防机制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干货内容在小编归纳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一带一路”不平凡的十年
2023年召开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对这一项倡议做了非常好的总结。
我把它总结成这么几句话——
“一带一路”这十年是非常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是“一带一路”从理念到现实的十年。
“一带一路”可以总结成五通:
第一是贸易畅通。很多企业家是做贸易的,比如说东西要卖出去,贸易畅通是前提,无论是去非洲还是东南亚,还是去中亚、拉美,我们要把货卖出去。
第二是设施联通。设施联通就是说我们帮助发展中国家修高铁、建机场码头等等。比如,我们在非洲修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亚湾高铁、中老高铁等等。西非靠大西洋的二十几个码头,港口都是广州港务局干出来的。
第三是政策沟通。我们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者,怎么样能够跟这些国家的崛起计划结合。比如说俄罗斯有俄罗斯的计划,欧亚大陆要连接在一起,蒙古有草原计划,还有一些国家有它自己的计划。怎么样把我们的战略、倡议跟这些国家对接起来,这就是政策沟通。
第四是资金融通。以供应链为例,我遇到过几个企业,要把生意做大,但却发现生意做得越大越缺钱,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供应链金融公司来帮助融资,这就是资金融通。
第五是民心相通。从我的研究来讲,最难的就是第五个,文化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跟非洲人做生意很特别,如果他认定你是兄弟,他不会再改变合作伙伴关系,几十年都不变。
这些便是从理念到现实的总结。
第二个,这十年是中国引领全球化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面美国换了几个总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到拜登,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后就针对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主张逆全球化政策,或者说是走利益全球化的道路,他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个表现是退群。退出了很多以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教科文组织、万国公约等等很多群。
第二个表现是修墙。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筑高墙,把墨西哥所谓的难民挡在外面。当时美国政府没有这方面预算,那么这钱从哪里出?从国防军费里面拿50个亿修墙,上面还要围铁丝网。
第三个表现是禁穆令。穆斯林要到美国去,要把父母监护人跟小孩分开,这是特朗普反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当然还有贸易战、收高额关税。
现在特朗普还没有当总统,但他的呼声很高,一旦当上总统,就要针对中国收60%的关税。上一次打贸易战有没有收这么高的关税?10%、 15%、 25%,而且这个官司最后打得不了了之了。
但是我们中国的经济是非常有韧性的,在之前的贸易战中我们扛住了压力,5000亿的贸易顺差,一直打到特朗普任期结束,贸易顺差没有缩小,反而达到了7800多亿。
这个也是很特别,有疫情等因素,比如美国的防疫物资很多都是中国卖过去的。这是第二个总结。
这十年是中国迎难而上的十年,确实非常不容易。目前的整个国际形势,用我们常听到的话来说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严峻,包括战争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相信过去3年的特殊情况对大家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中小企业。
所以很多人都想去非洲看一看,但是可能受到这几年大环境的影响,变得更谨慎了,虽然只是几万块的费用,不像以前一样,很快就做决定,花就花了。但我觉得企业家们在寻找新的机会点的时候,有些支出该花还是得花!
“一带一路”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很多机遇慢慢就突显出来了。
实际“一带一路”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这四个丝绸之路,让企业家们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数字丝绸之路。传音是我们深圳的公司,我之前去了传音刚刚落成的大厦,很漂亮,非常具有科技感。传音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上海,前年就跟我们广外非洲研究院来合作,目前广外非洲研究院是传音在华南区的大数据独家代理。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数字经济,如果是做数字经济的企业,传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传音16年前去了非洲,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他把我们过去的打法在非洲重新做了一次。
大家在非洲看到很多的手机,包括一个叫泰克罗的手机品牌,就是属于传音手机的高端品牌线。这个手机每年都在卖,去年的营收达到了600个亿,而且现在已经突破了非洲区域,进入了其他市场。
我正在和传音打磨三个系列的课程,第一套是关于当初传音是怎么走进非洲的;第二套是传音是怎么样去融入非洲的;第三套就是传音是如何超越/走出非洲的。
传音的手机已经覆盖了100个国家,非洲才54个国家,所以传音被称为非洲的手机之王,一点都不假。
作为贸易企业,如果想要销售纸尿裤、洗衣粉、化妆品之类的日化用品到非洲,市场如何切入?就拿化妆品来讲,非洲人喜欢什么样的化妆品,你知道吗?很多人会有疑问,非洲人那么黑,还需要化妆品吗?答案是需要,而且特别需要!为什么?因为那边的太阳太大了,黑人也有美白的需求,哪怕只是白一点点,他们也愿意花这个钱。假发在非洲也有80多亿的市场。
所以非洲人需要什么,你真的知道吗?很多人说通过手机可以查到这些信息,其实线上现在很多消息都不是很准确的,还需要我们有分辨筛选的能力,但是现在传音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大数据帮助这些贸易类型的企业,把要卖的产品的用户画像帮我们画出来,包括年龄、性别、喜欢的性价比、价格水平等等。都是有数据根据和数据支持的,大家不用草率地去拍脑袋做决定。
这个就是数字丝绸之路的机会。
第二,绿色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就是非洲现在对环保的要求。比如生产制造业里面,不要以为向非洲转移,就把我们的落后产能转过去,这肯定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去了解非洲现在需要的产业,或者说它的理念以及对环保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非洲国家比我们要求还严格。
举个例子,有人总觉得落后地区它的首要任务是先发展经济,污染了以后再治理,但非洲不是这样的。比如塑料,中国以前有出过禁塑令,但现在其实也没完全禁掉。
但是在肯尼亚的小商品市场买东西,他们都用布袋子来进行包装,如果用塑料袋,警察或者政府部门的官员就会来逮你了,有可能是要坐牢的,所以非洲在这方面的要求还是非常严的。
现在很多的非洲国家在做城市垃圾治理工作,如果有做环保的企业,把我们非常成熟的环保装备和技术带过去,是不是也有非常好的机会?这就是绿色丝绸之路。非洲虽然发展慢,但也需要绿色崛起,而不是说走传统的工业化老路。
第三,健康丝绸之路。很多人问我:非洲是不是天天在打仗,非洲是不是很干旱很热,非洲是不是疾病很多?这可能是一个偏见。
首先,你要去看一看,眼见为实非洲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才能够增强你去投资非洲的信心。
其次,你要用你敏锐的嗅觉去发现这个机会。确实非洲的疾病、卫生状况、用水状况比我们要差一些,但这不正好是机会吗?有落差才有机会。
20、30年前,我们会认为水是可以卖钱的吗?矿泉水是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像娃哈哈这样的上千亿级别企业的吗?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在今天的非洲,矿泉水是不是有可能会带来机会?
另外,把药品卖到非洲去是不是也可以?尼日尔去年发生了军事政变,现在被军政府控制,据说要把中国药品开放。尼日尔属于西共体,西共体里面十几个国家,如果我们的药进入了尼日尔,那就意味着整个西非都可以买到我们的药。
在共同抗疫的特别峰会上有提到,要帮非洲建疾控中心、专业医院。那我们的一些民营医院,是不是可以去干这个事?我们在非洲看到了土耳其、韩国的医院,但很少有看到中国的医院。在当地建医院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投资。
赞比亚有一个医学院,他们的院长跟我讲,他把学校几千个学生送到医院实习,每个星期要交几百美金的费用,他特别希望中国可以过去建一个实习医院,同时把中药带过去。这些就是健康丝绸之路的机遇。
第四,冰上丝绸之路。北冰洋夏季的时候整个冰面都会融化,从北极向欧洲、向亚洲、向北美去,这个路线是最短的,做国际物流行业的可以提早去布局北冰洋航线。
广外南国商学院专门有一个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的研究中心——极地研究中心,专门有人研究这么小的问题,但是它非常重要,据说在第一轮评估当中,他们还拿了优秀奖,找准了空白领域的研究。
所以“一带一路”必将行稳致远。
总结一下,作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国际合作新机遇的趋势和前景都是非常好的,也是可以预见的。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格局当中,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一定将惠及更多的企业和人民,相信“一带一路”也一定会形成资源。
以上这些就是十年来“一带一路”在做事情的整体回顾。
“一带一路”下的非洲大市场
非洲为什么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
以前发改委划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共六十几个,现在为什么不提了?
因为只要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不管是北美也好,南美也好,中亚也好,即使在东南亚、大洋洲都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没有划定所谓的边界了,所以说它既是一条虚的线,也是一条实的路。
为什么我们要去关注非洲?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
从政治上来看,中国对非洲是高度重视的。上个世纪毛主席、周总理就奠定了中非关系,直到今天,外交部长连续33年的新年访问第一站都选择了非洲,所以政治上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高访层面。
第二个表现是在峰会的联动机制上,从2000年以后,我们就有了中非合作论坛,甚至还有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盛况空前,五十几个成员国来了52个,非盟也来了,包括联合国的官员。
2021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也在达喀尔,塞内加尔的首都召开了第八届部长级会议。
为什么说今年大家一定要去非洲看一看?因为今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中非合作大会每3年轮流一次,2021是在达喀尔开的,如今3年过去了,我们要总结过去3年里所取得的成果,我们的承诺是不是已经兑现了。
去年12月,外交部非洲司邀请了全国的智库专家,我也带着我的科研助理一起参加,讨论今年的北京峰会要如何设置主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我们过去三年的中非合作的成果。
所以我说今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大家关注中非合作的大年,如果你也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的话。
从经济上来看,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国内来看土地成本、劳动成本、环保压力等等,我就不赘述了,整个环境倒逼着大家要出去,这个是必然的。
从世界经济的整个的运行规律来讲,它也是如此。亚洲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热点,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亚太地区,过去亚洲经济的运行,也是从日本经济腾飞开始的。
二战以后,欧洲的崛起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日本的崛起是通过美国的亚太战略,为了围堵中国,推行了东方援助计划。日本经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起飞了,当日本产业要升级的时候,它的产业、它的技术要向外转移转到哪里?
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再往上升的时候转到哪里?中国是历史,是规律,必然会选择中国。
中国有潜在的大市场,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但是现在我们的劳动力也不再便宜了。东莞做鞋的张华荣董事长,他就把鞋厂搬到了埃塞俄比亚。在埃塞俄比亚雇佣了9000个工人,大家想一想,东莞鞋厂一个工人没有5000块肯定是请不到人的,但在埃塞俄比亚,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我们这边的1/5~1/7,9000个工人光工资就要节省多少?
第二,他做的这个鞋是卖到美国去的,要收25%的关税,劳工成本又这么高,所以他比较早就觉醒了,一定要去非洲,现在干得非常好。所以说这是倒逼我们一定要去非洲。
这是一个必然规律,我们的投资一定是要寻找投资洼地。这个洼地在哪里?我们现在都被资本填差不多了,可能还有一点点小水洼,但是非洲现在还有很大的落差。这不是说我们做非洲研究,就说非洲你一定要去,不是这样的,而是规律所决定的,世界经济的转移规律所决定的。
非洲刚好跟我们在产业上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它80%以上的国家是农业国,没有相应的工业。我前段时间接待了坦桑尼亚总统的长子,他就说坦桑尼亚的电线杆全是木头的,今年他们准备把这些木头电线杆都换成水泥的。
他问我,中国哪里可以买到机器和原材料。我为什么说这个?我想表达的是非洲有太多的空白市场,你要去非洲、了解非洲,才能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机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这是从经济上来讲的。
再讲一讲双循环。双循环理论提了很久,其实讲的就是我们国内统一大市场作为主循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其实我觉得双循环理论的提出是有现实的迫切性的
面对美国围堵你、欧洲打压脱钩断链,当出不去的时候,当然是希望我们的市场能够统一,我们就依托内部市场的内需来内生增长。
当然,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中产阶级有了这么大的体量,我们是有这种可能的。
再往外看,非洲的外循环。我们去非洲干嘛?是要把东西卖到非洲去,同时也要把非洲好的东西引进来,尤其是那些能作用于中国发展的资源,国家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依赖性是很强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
前两年大家都跑到非洲挖矿去了,挖什么矿?锂矿。非洲有黄金、铜、铁等各种各样的矿石,还有宝石,所有的资源,无一例外都可以在非洲找得到。甚至还有人把非洲的木材打成碎片后运回来。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去依托非洲的资源优势,把非洲的资源转化成财富?这也是非洲人迫切想要的。非洲有14亿多的人口,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有3个中国这么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有能力、有资本、有技术,更有紧迫性,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去帮助非洲发展,让非洲富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有底气。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非洲
中非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2021年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来9项工程,包括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
为什么把卫生健康放到第一位?肯定跟疫情有关系,过去卫生健康至少是排在投资位置往后的。
9项工程里的机遇,这里面分得很细。第一个,卫生健康工程,这肯定就涉及到医药耗材。近日尼日利亚的总统秘书来广州,主要就是为了医院耗材,一次性注射针头、针管,还有一些器械。
非洲新生儿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高,这跟他们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非洲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联合国公布的平均数据可能要高4~5倍。所以他还计划要把非洲的医生和护士,邀请到中国来免费培训。像非洲的安哥拉就特别需要日用耗材连锁药店,如果尼日尔能够把中国的药运过去,我觉得未来大家在这方面可以关注。
第二个,减贫惠农。非洲的州情和国情就是大量都是农业国,农业国就需要推进工业化。不能够凭空地设计一个工业化的道路,一定要依托非洲的比较优势。
比如塞内加尔是全世界花生第二大产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坦桑尼亚的木薯、腰果,都是全球的主产区。但现在这些国家穷在哪里?穷在全部都是卖原料。我们吃的腰果很多都是越南从坦桑尼亚进的腰果,在越南加工再卖到中国来的。那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去坦桑尼亚建腰果加工厂?完全可以。这些国家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要引进中国的制造业。
比如中国要木薯淀粉,木薯片做工业酒精,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坦桑尼亚种出来了以后不知道卖给谁,这就是双循环市场在中国,订单在中国、原材料在非洲。
坦桑尼亚非常和平安全,建国以来这么多年没有打过仗,今年是中坦建交60周年。所以怎么把这个木薯的种植面积扩大,还有应用推广我们的种子,这都是非常好的生意。
所以减贫惠农里面我们要用全产业链的概念,跟农科院合作,从种子、农资、农机、种植、仓储物流等等,布局整个贸易全产业链。
大家非常关心怎么样走进非洲,了解非洲的需求,我觉得适合非洲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在过去3年里提到中非贸易要超5000亿,2023年才达到2800亿,所以存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对于企业来讲,我们的机会在哪里?一定是投资驱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纯贸易出口,只想把东西卖给你这种方式可能会越来越难,同时,他国家的资源未经深加工直接出来,也会变得很难。
我们在跟踪尼日利亚,非洲的第一大经济体,他们推的资讯里都可以看到,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了一些产品,比如说锂矿,一定要在当地加工,包括其他的一些也是一样,要求在当地去发展制造业。
那如何把握这些战略机遇?我用三句话简单总结:首先是要走出去。走进去就是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次就是你要选择行业,选择国别,不是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可以去,至少要有人口红利,最后就是政局稳定,营商环境比较好的,外汇不短缺或者自由的。这些要素就绝对可以画出一个走出去的路线图了。
融入非洲大陆的自由贸易区,现在已经有全非洲大陆的自由贸易区,在任何一个国家投资,产品都可以畅行无阻,在非洲46个国家都已经签了。
那么,如何防范和化解中非合作的风险?首先我们要识别有哪些风险。第一个,政治风险。大选、军事政变、大国博弈,还有民间的、人文向的,民心相通的问题。第二个,经济风险。你需要了解当地的工会,了解矛盾、罢工等这些问题,尤其是非洲劳工的管理问题。还有外汇管制,汇率波动,能源短缺等等。第三个,文化风险。例如语言问题,至少沟通交流没有障碍。第四个,营商环境。政策的连续性,政府的效率,会不会贪腐,透明度如何,治安状况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所以我们在真正地走出去之前,还是要先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加对东道国的了解,同时也要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国际社会非常流行的一个做法。
最后我想说,在共同打造中非共同体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大有可为,也希望企业家们能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今年6月底,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将组织企业家考察团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和卢旺达。一个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创新前沿国家,另一个则是东非营商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相信去过的很多人都会刷新认知,去非洲就是寻找全球新机遇。
我们将组织大家走进出海非洲的标杆企业以及非洲最大的工业园区,去考察他们的出海战略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也将去到最繁华的城中市场,感受当地的经济氛围。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两国的国家级官员以及各大华人商会会长、标杆企业代表等进行高质量交流链接,为大家创造高效的对接合作机会。
点击下方按钮▼锁定“全球新机遇”
添加小德微信▼获取更多详情
 /// END ///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来源于网络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