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芦志豪 黄狮虎
今天,有两场中国顶级的文化盛事,同时在深圳拉开帷幕,吸引了无数目光。

一是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这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

二是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这两大文化IP,堪称中国文化“双子星”,在南中国的天空闪亮。
走过20年的文博会,凭什么越来越“出圈”?
文化强国“最强音”
一些人提到广东,总觉得似乎与文化大省沾不上边,万万没想到这里孕育的文博会,却成为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与历史底蕴深厚的古都相比,广东历史上远离中原地区,历史底蕴无法相提并论。在很多年前,说起广东,人们只能想到岭南的荔枝、广州的早茶,或者腰间一串钥匙,脚踢拖鞋的包租公。
但今天,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在动画领域
,喜羊羊,猪猪侠、熊出没等知名动漫IP在广东诞生;

在游戏领域
,网易与腾讯一时瑜亮,《魔兽世界》《梦幻西游》《英雄联盟》等为全国网民带来了欢乐;

在游乐园领域
,华强方特、广州长隆两家公司开风起之先,在全国建设主题公园,东莞生产设计了国内85%的潮玩;

在影视剧领域,腾讯出品制作的《三体》《繁华》创造了口碑收视的传奇,今年的剧王《庆余年2》正在热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已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截至2023年,广东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08万家,占全国七分之一;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1.05万亿元,全国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9家,全国第一;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9家,文化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
这些耀眼的成绩,离不开文博会持之以恒地发挥作用。
20年来,文博会一直扮演着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催化剂”“倍增器”的角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手。
自2004年创办以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就被赋予了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文博会已经走过了多远的路程。

2004年,首届深圳文博会规模4.5万㎡,只有来自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展商。

2024年,文博会参观、参展和采购的国家和地区增加至108个,展览面积扩大至16万㎡,展商更是突破6000家。
二十年来,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服务文企机构42323个,参观人数6500万人;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20年,从起步到蝶变,文博会锐意创新、不断发展:
规模愈大,人气愈高;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功能逐步拓展,内涵日益深化。
文博会,已经成为激发文化新质生产力汩汩涌流的“泉眼”。
不断“进化”的文博会
今天的文博会,更加蔚为大观,包罗万象,成为一个金色的文化符号。
本届文博会共设8个展馆,包括3个综合展和5个专业展。
3个综合展分别为:文化产业综合展A馆、B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
5个专业展分别为: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艺术·设计·国潮展、国际文化贸易展。
其中一大亮点是,文博会聚焦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
可见,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文博会也在积极吸引国外资源入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历届文博会上,各行业、各省份展团纷纷拿出“看家宝贝”,让中国非遗产品“走”出国门,中国卡通形象“跳”向全球,海外观众通过文博会认识了立体丰富的文化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借助文博会等平台纷纷出海,获得海外观众的欢迎。
2023年,舞剧《咏春》出圈、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登录法国戛纳、“中华战舞”英歌舞在英国伦敦演出,跨过语言的障碍,仍打动了海外观众的心。
据21世纪新闻报道,《熊出没》动画作品截至目前也已发行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20万分钟,被译制成英语、俄语、印度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个语种,并覆盖了Netflix、DirecTV、Hulu、MDB TV等全球知名媒体平台。
游戏方面,网易游戏的《永劫无间》上线后席卷全球,上Steam平台后三个月销量突破600万,创下国产买断制游戏的最高纪录,在转为免费游戏三个月后,全球玩家数量已经突破4000万。
积极布局海外业务的游戏企业还有三七互娱,目前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发行游戏超过180款。根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其海外业务收入58.0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35.1%。
文化出海的主力军还有网剧。本次文博展,腾讯便携手《庆余年2》参展,据悉,《庆余年2》在国内成为剧王的同时,还同步上线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
文化产品的出海,不仅可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讲好中国故事,让海外观众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正因如此,文化交流在今天变得极为重要。
在文博会举办期间,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也在鹏城举办,两场国家级文化活动的联动,是中国文化领域的大事。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据介绍,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最强大脑”将为文化强国建设献智献策,为培育壮大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金点子”,从而推动文博会走在最前沿、越办越精彩。
文博会则为“最强大脑”提供素材、实证和课题,为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提供源头活水、现实课件。

据了解,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主题,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这显然是全世界关心文化发展的人们,都非常关注的课题。
为什么是广东
很多人好奇,如此文化盛事,为何花落广东?事实上,广东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稳坐第一文化大省的位置,正是中国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先锋”。
敢为人先,是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拼搏精神的重要体现。
2004年第一届深圳文博会,在无先例参照可借鉴经验模式为零的情况下,摸石头过河。文博会从一片空白中创立,入选当年“中国文化十件大事”。
广东文化产业包容开放,深圳文博会也积极开放与境外积极接轨。2006年,澳门首次参加文博会,2008年、2009年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加入参展。
2015年,第十一届文博会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馆,海外参展面积达到了20%,与世界的连接更进一步,也为广东文化产业向世界积极展现提供了窗口。
到2020年,文博会有首次移至线上,文博会变为“云博会”,紧紧跟随数字化的大趋势。
再到今年,2024年,在人工智能大爆发的背景下,首设AI大模型专区,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等8家国内前沿人工智能参展机构将携多种类型大模型在现场展示,探讨AI赋能文化产业新的可能。
开放进取,紧随潮流不断创新升级,是广东文化产业持续进步的原因。
此外,广东还有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体现在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整配套,门类齐全,几乎没有短板。
从纸媒到新媒体,从做动画到做影视,从做玩具到做潮玩,雄厚的经济基础搭配上鼓励创新,积极开放的环境,广东文化产业在时代更替中不断迭代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升级。
从手游到大数据、AI,广东文化产业总能抓住风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这些特点,在文博会历年的变化上也能看出来。比如,通过数字化和使用AI技术,华为推出了将渲染时间6个月缩短到2周的AI渲染技术;腾讯利用数字技术推出了《数字藏经洞》《数字长城》等精品作品;华强方特运用AR,VR,打造了飞翔球幕、幻影成像等新型艺术表现方式。
不少新文化生态还通过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的方式诞生了出来,例如“文化+金融”组合出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旅游”出现的全球最大主题公园华侨城等等。
二十年来,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服务文企机构42323个,参观人数6500万人;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未来的文博会,还将越来越强化交易功能,不仅能看、能玩、能逛,还能满足越来越旺盛的“购”的需求。
据悉,第二十届文博会将举办20余场招商推介会和100场新品发布会,直播带货等活动轮番上阵,吸纳国内外专业买家超过9万名;“文博购”线上交易服务平台也已启用,对采购商和消费者全天候免费开放,全年线上交易不间断。
在文化新消费的时代,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已经到来。


2024年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50个优惠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参考:
人民日报:展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21世纪经济报道:文博会二十年:广东文化产业锚定新坐标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探索者到引领者 广东文化产业何以长青?
21世纪经济报道:文化第一大省,为什么是广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