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吴天明电影专项基金
导语
在法国这个电影诞生地,越来越多年轻的声音被世界听见,中国青年电影人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每一次出海国际,是向世界展现新生代中国影像力量,也是助力青年电影人与世界交流学习的契机。
法国时间5月17日14:30,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Madame Figaro、联合《看电影》举办的主题“新锐电影人与世界的共振”交流会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中国馆举办。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太地区资深选片人吉奥万娜·富尔维,澳洲亚太电影奖项总监/制片人莎莉·拉马吉,东京国际电影节选片总监/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釜山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亚洲电影学院奖顾问朴宣英,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选片人朴成昊,入选本次2024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的电影《人海同游》的导演蔡杰、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的导演刘泰风、电影《时间旅馆》的制片人王子剑,入围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的青年导演李蔚然,青年导演蒋佳辰参加了本次的交流讨论。
嘉宾介绍
吉奥万娜·富尔维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太地区资深选片人
自2002年起负责策划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常驻意大利。富尔维是发掘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日本和韩国等地新兴亚洲电影人才的关键人物,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曾担任过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都灵电影节等多个组织的电影顾问和影片收购经理。目前,她担任罗马Filmauro公司的收购主管。富尔维还参与了众多著名项目,如伯纳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等,同时也担任历史和文化研究员。此外,她还曾担任过世界各地的知名电影节评审团成员,包括全州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展、台北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以及澳门国际电影节及奖项评审团。
莎莉·拉马吉
亚太电影学院电影奖项总监 / 制片人
曾任职于如亚太影展、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和布里斯班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知名电影节。曾制作《当天空是蓝色的》(Rae Choi,澳大利亚,2021年)并担任金色之心国际电影节的主席。作为亚太影学院的奖项总监,莎莉每年都与数百名电影制作人、发行商和机构联系,邀请最能反映其文化起源和亚太地区多样性的电影参加比赛,这一地区涵盖了78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她创立亚太青年观众奖,向14-17岁的年轻人评审团展示三部亚太电影。这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和讨论国际电影的机会,为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行业联系。
市山尚三
日本制片人、东京国际电影节选片总监
1987 年加入松竹映画,制作了北野武的《凶暴的男人》,竹中直人的《无能的人》和侯孝贤的三部电影《好男好女》、《再见南国,再见》、《海上花》。1998 年,市山尚三加盟北野武工作室,开始与亚洲导演合作,制作了贾樟柯的《世界》、《二十四城记》《山河故人》。他近些年制作的影片有入选 2017 年柏林影展的萨布的《龙先生》, 提名2018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今年,他再度与贾樟柯合作新电影《风流一代》,该片提名2024年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朴宣英
釜山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亚洲电影学院奖顾问
亚洲电影选片人,同时也是釜山国际电影节BAFA(Chanel X BIFF亚洲电影学院,前称AFA,亚洲电影学院)的顾问。就读于韩国中央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职业生涯始于2004年在Mise-en-scène短片电影节担任选片人。随后,她转到釜山国际电影节,担任亚洲电影大奖学院经理、BCF(釜山电影论坛)专家以及韩国电影回顾展的负责人。2011年至2018年间,她在高丽大学担任研究教授,2018年和2019年则在中央大学担任访问教授。自2019年以来,她一直在BIFF致力于推广亚洲电影和支持亚洲青年电影人。
朴成昊
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选片人
釜山国际电影节选片人,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东南亚电影。自2016年以来,加入位于柬埔寨的电影制作公司Anti-Archive,担任制片人。2007年,他加入釜山国际电影节,担任亚洲电影的节目协调员和亚洲电影学院的经理;2013年,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金边。目前,他是亚洲项目市场和亚洲电影大奖学院的选片委员会成员,同时还监管Platform Busan。
李蔚然
青年导演

中国导演、艺术家。在北京出生长大的她,曾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的多个城市旅居。 李蔚然拥有 DocNomads 的导演硕士学位和曼彻斯特大学的戏剧和电影学士学位,也参加过圣丹斯学院、柏林天才计划、Chicken & Egg Fellowship、IDFAcademy、Pop-up Residency 并获得 Erasmus Mundus 的全额奖学金。 她的叙事短片《在水一方》获得第7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提名。 纪录片短片《我在家中渐渐消失》荣获 IDFA 评审团特别提名以及其他 7 项国际奖项。 目前,她正在柏林拍摄她的第一部长片。
蔡杰
青年导演
1988年生于广东潮州,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博士。《人海同游》获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最佳青年导演项目奖(2017)、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第7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单元、第5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第47届哥德堡电影节「英格玛·伯格曼」首作单元、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新秀电影竞赛单元。他还曾执导短片《云上佛童》(2012)、《有生之年》(2013)和《归省》(2014)。作品曾获第十一届中国独立影像展最佳短片奖,他个人亦曾入选Talents Tokyo 2016训练营。
刘泰风
青年导演
2006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舞台美术专业,2010年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SAIC)电影系,深耕导演、编剧专业。2013年赴洛杉矶,进入美国电影学院(AFI)摄影系继续深造。他致力于研究好莱坞故事片电影摄影,毕业后便进入好莱坞工作,参与到许多国外影视剧的制作。2018年回国进行创作,他渴望通过电影来阐释当下的现实主义,渴望创作出艺术与商业兼备、具有生活洞察与思考的影片。其作品《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入围波兰EnergaCAMERIMAGE金蛙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单元、印度果阿电影节世界全景单元、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劳工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蒋佳辰
青年导演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至今已执导多部电影电视作品,其中包括获得第21届SIFF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编剧提名、第5届BYFF北京青年影展 年度编剧奖/年度影片提名/年度演员提名的《寻狗启事》;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的《罗曼蒂克之城》,入围第37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主竞赛的电影《没问题》,电影《发财日记》、网剧《黏人俱乐部》、电影《冲撞》。
本次交流会,来自国际电影节的资深选片人,制片人等与优秀的青年导演、制片人等一起探讨青年电影人出海与国际选片之路。以下是这次主题交流会的重点内容呈现,以餮每一位电影人与电影爱好者。
Q&A
青年导演:在戛纳电影节这样的大型国际电影节做首映,对一部影片和电影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各位选片人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多伦多电影节:作为世界顶级电影节之一,戛纳电影节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除了看片和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进行选片之外,戛纳电影市场与制片发行有关的交流讨论也很重要。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从2026年开始会做一个非常大的电影市场工作,其实多伦多对影片的世界首映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不过基于我们是北美市场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一般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拿到北美的首映。
说到短片部分,多伦多电影节也是奥斯卡资格认证的电影节,所以从明年开始,除了短片单元之外,也会单独做一个类型短片的小单元。
釜山电影节:釜山电影节有很多单元,但是比较重要的是我们的竞赛单元,竞赛单元部分我们还是希望在导演的首部作品里拿到世界首映,另外我们的“亚洲之窗单元”主要是对亚洲电影进行展示,所以拿到(影片)在亚洲的首映也很重要。戛纳电影节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我们每年会选择很多影片到釜山展映,平遥电影节对我们来说是竞争关系,在世界首映的时间上平遥刚好在釜山之前。
东京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还是要拿到世界首映,特别是对亚洲电影是一定要世界首映的。去年有一个特殊情况是万玛才旦导演的《雪豹》,他在影片完成不久后就去世了,而《雪豹》此前在多伦多和威尼斯已经有过展示,但最终基于这个特殊情况它还是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且给了评委会大奖,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万玛才旦导演的重要性。
但是从整体选片角度看,东京国际电影节还是想要新的电影,其实戛纳的一些电影从时间看对东京来说有一些电影已经不新了,但如果作品足够优秀我们还是会考虑将它选入主竞赛单元之外的单元。回到戛纳,这里对导演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在戛纳展示你的影片会被更多市场买家看到,威尼斯电影节也不错,但市场部分比戛纳弱一些。
青年导演:一部在中国拍摄的中文电影,但资金部分全部来自法国,那么在选片的过程里这类电影的定位是中国电影还是法国电影?
多伦多电影节:我们会按照导演的国籍来分,如果导演的国籍是中国,那么它就是一部中国电影。
釜山电影节:我们的分类方式与多伦多电影节相似,不过有时候也会有法国导演来拍摄完成一部中国电影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会根据导演自己的选择来把它进行分类。
所以其实这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问题,但是釜山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定点,它对亚洲和亚洲的定义也并不是那么严格。我们会告诉来参投釜山的人先投再说,投了之后我们会再和他们进行讨论,我们会根据导演或制片人的讨论来商量他们倾向于用什么。因为有的影片存在用代理国家参投电影节的情况,比如面对舆论或政府压力的影片,这个政策对LGBQ类型的影片也如此。
亚太影展:我们会从内容和创意讨论,内容就是剧本、语言这一类,创意就是看电影创意是从哪一类文化中诞生的,但是也会有一些联合制片的情况,归根基地还是要看参投方希望如何参与。
多伦多电影节:所以说电影节里有一个亚洲单元是很重要的。我们之前有一部展映影片是加拿大华裔制作的电影,最终如何选定还是要看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广影片,究竟选择入选哪个单元是对影片最好的。因为主创是加拿大华裔,所以最终我们认定它是加拿大影片会在评奖里有更大的胜算。
嘉宾:从内容和品质出发,釜山电影节的选片标准是什么?
釜山电影节:这个问题对所有选片人来说都很难,釜山电影节更愿意选择与创作者世界和文化关联性高的影片,同时它的电影语言是符合标准的。釜山电影节是非常多元化的,会设置独立的单元给亚洲的创作者,其中有给年轻人的也有给专业人士的。
青年导演:如何去定义电影中发生的故事植根于创作者自己的文化土壤?
釜山电影节:很多时候,一个当地的故事也是在表达一个世界性的内容,创作者对影片的热情很重要,我们所喜欢的优秀的电影往往并非以电影节为目标进行创作,在电影节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通道可以让创作者进行艺术表达。
东京电影节:正如我们刚刚讨论的,影片讨论的话题很重要,它的风格也很重要。比如顾晓刚导演的《春江水暖》,其实是基于自己的历史讲了一个很全球化的世界故事,他的电影风格非常令人惊喜,片中有很多漂亮的长镜头。在东京电影节也找到了对影片感兴趣的买家,它们的票房也很好。因为我们每年会看太多电影,所以还是非常期待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主持人:我们有很多影片,特别是年轻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很难走到主竞赛单元,比如去年入选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的影片《屋顶足球》,类似影片有没有机会去“循环利用”,增加自己的曝光机会?
釜山电影节:每部电影的生命周期是1-2年,虽然今天我们坐在A类电影节现场进行讨论,但是青年导演不妨在参加过更大的电影节之后再参加一些更小的电影节。不只是电影节,
甚至一些图书馆博物馆的展映也可以参加。不过和东京电影节一样,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多伦多电影节:在多伦多电影节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代表“发现”的单元,这个单元希望拿到影片的世界首映,这对我们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主要针对导演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单元,是对未来的发现和探索。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一部电影需要更多的曝光机会,而世界首映这件事存在一定限制,很多好的电影节又是同时发生的,对创作者来说难免丧失一些机会。
为什么会创立发现单元?我们希望拥有自己的标签,这个新导演是由我们发现的,如果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已经在戛纳威尼斯展映,我们就不愿意选他的第二部,因为这意味着他不是我们“发现”的。亚洲奖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窗口期,从前年的8月到次年10月,其实最重要的并非一定要去一个A类电影节,而是思考哪个电影节能够更好地让你的作品与观众进行连接。
釜山电影节:一个小的建议,如果你的电影是在几年前或者一两年前完成的,但从来没有在世界上放映过,你还是可以把制作完成的日期写到今天。
亚太影展:但如果已经在某个地方放映过了,不要尝试去掩盖这些。
青年导演:越来越多的人用新科技、全新的技术讲故事,新科技是如何影响传统电影的?
亚太影展:未来我们会看到多种表达方式的媒介混合存在,最重要的还是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新科技更像是来帮助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工具,有可能会简化工作流程,增加效率,但最后还是会为故事服务的。
多伦多电影节:因为在北美还是非常保护非AI创作的,我们注意到这次平遥开幕影片是由AI创作的,顺着这个话题说的话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青年导演(李蔚然):我自己平时住柏林,我从来不用AI写(东西),因为我觉得太完美精致了。人写出来的东西是有一些残缺美的,能够投射人性本质的东西,但是AI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要接受它。不过,作为独立片创作者我自己还是用自己“残缺”的大脑在写东西。
青年导演:当我们提交片子给电影节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成片状态是最适合观看的,但往往现实不尽如人意,各位选片人在筛选电影的时候,什么阶段的片子是可以交付且不会影响判断的片子?
多伦多电影节:在我们选片的过程里也会看到不同制作阶段的作品,有的作品还有很多绿幕,有可改进空间。但是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你给到电影节之前,你希望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东西?“能否在截止期之前给到电影节”其实是问制作人自己的问题。一直追赶截止日期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作为制作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自信。
亚太影展:对我们来说,我们其实是严格希望拿到已经完成的作品来讨论的,但是对于制作中的作品,我建议你基于已经和参投电影节、销售和发行之间有了互相的信任作为基础,并了解他们对你影片的想法。
往期推送链接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