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一篇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爆全网,作者描述了自己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依靠不稳定的零工收入和降低消费,维持了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
尽管文章后续被平台删除,但这波名为“躺平”的风潮依然席卷了疲惫的职场年轻人。许多人跟风以各种方式躺平,并自嘲“只要我躺得足够平,内卷就卷不到我”“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
如今三四年过去了,第一波倡导躺平的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躺平,难!

薛小小:想回老家做‘妈宝女’,却发现躺平一点也不容易

毕业后,我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原本是满怀憧憬的。然而一线城市的房租和通勤给我重重一击,逼得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疫情期间,我被裁员了,新工作一时没找到,索性我就收拾行李回了老家,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北省会城市。当时我想,回家后哪怕赚得少一点,但吃住都在家里,消费水平也低,除了事业不会有什么大前途外,生活总归会很顺心的吧。
可是事情并没有我预期的顺利,小城市的就业情况,并不只是降薪而已,而是我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还是妈妈走关系把我塞进朋友的公司做了个小文员。大环境不景气,小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岌岌可危。加班、单休一个不落,但少得可怜的工资还是常常延发、欠发。
除了收入不稳定,我也很难面对亲戚邻居的议论。尽管父母都接受我回家做“妈宝女”,但每次碰见亲戚,他们总要啧啧几声,说什么读书这么多年爸妈白供我了,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回来混日子。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也免不了被他们唠叨:回都回来了,那就早点结婚吧,老谁家的小谁不错,什么时候去见面吃个饭。
回老家躺平,真的一点也不容易。不仅仅是事业无望,收入微薄,更重要的是我的经济和精神都更加难以独立。
挣扎了两年多,我还是重返魔都了。虽然很卷、很累,但我总归是能沿着我期待的方向生活下去。
柒夏:躺平之后,我变得更焦虑了
我本来是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受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影响,机构效益不好,没啥学生。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干脆裸辞回家了,想着不如躺平一阵子好好照顾家庭。
闲在家里的几个月,我不是接送孩子上学,就是在家里搞卫生、做饭,日复一日。刚开始躺平,感觉摆烂的生活真爽,想干嘛干嘛,不用看人脸色。原本的设想也很好,就是做好家庭主妇,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把日子过得如诗如画。
然而这样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多久,每天反反复复做着没有挑战的小事,生活慢慢没了激情,就像一潭死水,怎么也激不起波澜。
没有收入,也没有思考的日子,我的精神特别空虚,每天都很心慌,总感觉被世界抛弃了,毫无安全感可言。后来这种内耗慢慢演化成对孩子唠唠叨叨,对丈夫疑神疑鬼。他们不在家的时间,我就不停地刷手机填补空虚。
大数据洞察了我焦虑的内心,给我推荐了很多摆摊赚钱、自媒体赚钱的内容。几番折腾后,我发现这些事从零做起一点都不容易,最终还是在颓废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开始找工作了。
Max:老爸生病之后,我又卷起来了
躺平几年,生活确实挺滋润的。没有房贷车贷和来自家庭的压力,每个月也就花个一千来块钱,偶尔赚点外快就能cover支出。除了吃饭和出行,日常生活就是骑骑车、露个营,或者去自助健身房里撸铁,维持体格少生病。
但是前年冬天,身体一向健康的老爸突然查出来有肿瘤。和老妈轮流照顾他的几个月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活得太自私了。
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给他们拿过钱,反倒买公寓时还让二老贴补了不少。老爸生病后,手术+治疗的自费项目,几乎都是从他们自己攒的钱里出。尤其当被询问术后要不要用效果更好但费用高且全额自费的镇痛泵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责,因为银行卡余额不允许我在那一刻挺身而出。
我的父母做了一辈子普通工人,纵使每个月拿稳定的退休金,但这笔钱并不能让他们活得多宽裕。与此同时,他们对我的期望也并不高,不指望我大富大贵,甚至不催着我结婚生子。
然而作为他们唯一的依靠,我却从没有考虑过他们正在慢慢变老,身体愈发脆弱,需要我花时间陪伴照料,更需要我成为他们安心养老的底气。
没再犹豫,我又卷起来了。躺平的几年,就当是我人生的gapyear吧。
躺平≠摆烂
娴:精神躺平后,生活松弛了
我也想裸辞躺平来着,奈何我还是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养活自己,所以我选择了“精神躺平”。
在国企混了十几年,人也越来越清醒。想升迁?没背景没关系,再努力也是机会渺茫。相反,看淡这一切,只要工作不出大差错,就这么坚持到退休也未尝不可。
以前我习惯每个工作都记录,排好时间节点,每过一个阶段务必跟领导汇报。结果领导以为我的工作都好简单,干了啥他也不在意。精神躺平后,工作无急事,干活慢慢干。领导不催我不干,反而还有存在感了,至少他记得我干活了。
以前我拼命想上进,反而被领导拿捏了,脏活累活都派给我。现在领导也知道我躺平了,酌情安排任务,工作量比之前少了。机会都留给骨干们好好表现吧。
有工作就忙工作,没工作就倒腾自己的事情,看看书看看股票。下班时间一到立马关机走人,什么汇报材料、ppt都别来找我。
精神躺平也不是摆烂,只是不在工作上投入120%的心力了。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而挣钱是为了活得开心。不再本末倒置后,生活更舒服更松弛了。
路先生:裸辞,旅行,躺平,探索
在互联网行业待了几年,996搞得我身心俱疲,就在某一个快要被压垮的瞬间,我裸辞了。
刚辞职不久,脱了主流社会,一下子仿佛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于是我背上背包去旅行。花了一年半在路上,看见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虽然相信自己有无限可能,奈何钱包见底,所以2022年的时候,我又回广州挣扎了一段时间。
特殊时期,也没有太多工作可做,一不做二不休,我干脆搬去云南住了,看云、看海、爬山,阅读、写作、冥想,这时候才开始坚定要过躺平自由的生活。
2023年一切放开了,游客涌向云南,我开始做户外领队,做私人导游,做亲子游学项目。我发现自己比大部分同行做得好,想来这是因为我是客居云南有游客视角,有互联网经验懂得线上营销,又是真的爱这份事业,也足足积累了一两年。
现在我算是半个数字游民,半自由职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年底还准备在大理搞个院子,算是定居下来。
躺平的几年,也是探索人生无限游戏的几年。虽然没有稳定的工作,但也庆幸自己没有随便摆烂,而是努力地探索尝试,不断接近理想中生活。
加贝:躺平四年,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在北京某房企工作了很多年,19年部门解散,我也得到了一笔补偿金。刚失去工作的时候,我还没打算躺平,领了几个月失业金,想不通为什么勤勤恳恳地工作,却混到这步田地,更不知道何时才能在北京安家。
后来慢慢释然了,那本来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是世俗对好生活的定义。只不过我毕业后一路顺风顺水,也缺乏跳脱的勇气,恰好被命运推了一把而已。
于是我退租了北京临时的“家”,回到真正的家陪老人待了一段时间。就在那段日子里,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离世,更让我觉得这是冥冥中有某种注定,让我能陪他们走过最后的时光。否则如果我在外地突然接到这样的消息,大概会悔恨一辈子。
在之后两年,我一边四处打零工赚钱,一边过全国旅居的日子。为了节省开支,住的是最实惠的青年旅社,一路穷游过了小半个中国。我看到了心心念念几十年的世界,虽然是以最简朴的方式,也算了却了曾经的心愿。
22年疫情严重,想去的地方要么去了,要么封了,我基本待在家里。我借助网络资源相对系统地学了一些经济财会知识,也靠大量阅读弥补了历史、人文、政治等方面的短板,内心从未如此丰盈充实。
去年下半年,我突然有一种电量满格的感觉,也迫切想回归职场。那种感觉跟之前焦虑地想找到工作不同,而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我看过了,离经叛道的日子我体会过了,逆社会时钟的四年,我经历了思想巨变和岁月沉淀,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无比确信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
躺平四年,我的人生并没有完蛋。相反,大概找了三个月工作,我就拿到了神仙offer,重返职场啦!
躺平不是借口
躺平,不一定会获得内心平静和生活自由,反而可能在职业发展、家庭责任、自我期待等方面,让你背负起更大的压力,陷入更深层次的焦虑。
自我调侃躺平的人多,但主动选择彻底躺平,消极面对余生的人,却是千千万万中难以找出一个。
看上去是同样的“躺平”,有人是无从选择后伪装骄傲,有人是面对高压时选择逃避,有人是让紧绷的精神得以喘息,有人在短暂的躺平中寻找自己,也有人在历经沉淀后又满血回归职场,在叛逆后回归传统的人生轨迹……
躺平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案,更不是消极人生的借口。
躺平不是退路,相反,它比任何其他选择都更需要资本——需要被理解被支持,需要有存款有底气,需要能力支撑随时谋生,更需要你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内核。
躺平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最喜欢余华老师的答案。
“我当年努力地写小说,我的朋友同学聚在一起打牌喝啤酒,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写作,就是为了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想要躺平的话,你必须先奋斗。
作者 | 婉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