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剁椒鱼头
我有一套固定的早晨仪式:睁开眼睛摸到手机,除了检查理财产品每日的收益情况,剩下的就是挥舞“镰刀”,实际上是用手指在不同软件间切换、点击,收割每一张“新鲜”的优惠券。
对于规则,我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就来:银行三日和五日签到领外卖“神券”,累积的积分可兑换购物红包,会员每月领三张“立减金”。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后,我才心满意足地下床洗漱。
《爱情公寓》剧照
现在,打开家中储物柜,里面塞满了用优惠券购买的各种日用品,小如牙膏、抽纸,大到台灯、烤箱,凝结着我“反薅”商家羊毛的智慧与心血。
每当欣赏这些“战利品”时,我都会被莫名的幸福感所包围,这甚至比出门旅游和享受美食更令人着迷。遗憾的是,因为害怕造成日常“抠搜”的印象,我极少与熟人分享这略显另类的癖好,只得自娱自乐。
一日,我照例浏览优惠信息时,发现一份1元套餐,原价55元,包括一碗烤肉盖浇饭和一杯橙汁。我是这家店的常客,这里的饭菜品质不错,离公司又近。顿时,心痒难耐,飞速下单,可等看见“只限堂食”的说明时,又不禁心里“咯噔”了一下。
说实话,我更喜欢使用网上优惠券,自动扣减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烦。设想我大摇大摆地走进店里,面对服务员热情的接待,只甩出一张近乎免费的优惠券,实在有损中年人应有的尊严。
《理想之城》剧照
为了克服微妙的羞耻感,我灵机一动,喊来老公做“饭搭子”。他特别不解:“这家店离你公司这么近,为什么不喊同事一起吃?”
我赶紧找借口:“要是被同事看见吃这么便宜的套餐,马上就要怀疑我经济困难,但独自吃饭又显得很奇怪。”
老公看了一眼我的手机,大呼小叫起来:“哎呀,这么实惠,我也去抢一张。”事态发展脱离了我的掌控,原本计划我使用优惠券,老公正常点餐,现在尴尬双倍升级。我试图打消他的念头:“两个成年人吃一顿饭只花两元,说出去不怕让人笑掉大牙?”老公却满不在乎:“不偷不抢,合理使用规则。”
一个雨天的傍晚,我们两人去吃1元套餐,特意选在工作日,就是为了低调不显眼。店里,零星几个食客正在埋头苦吃,服务员小哥热情地问:“要点什么?”
我一言不发地打开交易页面,他只看了一眼,机械地扫描结算,神色毫无异常。倒是我无比心虚:“卖得这么便宜,不会亏本吗?”
小哥显得有点困惑:“这是信用卡优惠,银行可能有补贴。”他挤挤眼,开玩笑地解释:“你尽管放心,商家永远有办法赚钱。”
《破产姐妹》剧照
我如释重负,但为了减轻“占人便宜”的愧疚感,还是点了十几元的小吃。餐厅里的客人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和学生,我注意到陆续进来的客人使用了五花八门的优惠券,服务员娴熟地验证下单,耐心且有礼貌。其间,有个狼吞虎咽的大哥,穿着漂亮的西装和皮鞋,大大方方地喊道:“老板,给续点饭。”碗飞快地被填满送回,周围并没有投来探询的目光。
实践证明,使用优惠券不会低人一等,更无需在意他人评价。虽然现实里知音难觅,但通过琐碎的整理和计算,我也从优惠券里收获了“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的惊喜。人到中年,或许我们都该放下面子,过好里子。
我在饭桌上向老公描述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做一个关于优惠券的教程,放在网上和同好者交流。老公肃然起敬:“你简直就是古希腊掌管优惠券的神。”
排版:布雷克 / 核:杨逸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个人问题”栏目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