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深究科学
作者:深究科学
导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名单越来越长,科学家开始探索一种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异种移植。
近日,器官移植领域迎来一个不大好的消息,世界首位猪肾移植患者去世,于手术近两个月后死亡。此前两次猪心脏移植手术患者也在手术后不久生命走向终点。
这似乎意味着猪器官移植“并没有从灵长类研究中预测到的那么大成功”
01

猪器官移植困难重重,但“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上周,首位接受猪肾移植的活人离世,距离他接受移植手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比他的医生预期的要早。

但这一时间点与之前接受猪心脏移植的两位患者的情况相吻合,他们也在移植后大约两个月内离世。纽约大学(NYU)的移植外科医生罗伯特·蒙哥马利表示,这三位受体的相对较短的存活时间表明,这些开创性的跨物种移植“并没有从灵长类研究中预测到的那么大成功”
猪肾移植患者理查德·斯雷曼( Richard Slayman )和他的伴侣以及医生坐在一起
但这三例手术为那些绝望中已无其他选择的重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研究人员表示,从首次将猪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他们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包括:
  • 尽管猪和人类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免疫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受体在接受猪器官后,需要接受大量的免疫抑制药物来防止排异反应。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感染、癌症等。因此,科学家需要寻找更精确、更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法。    
  • 猪器官在移植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筛选。这包括检查器官是否携带可能引发人类疾病的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此外,科学家还需要评估器官的功能状态、存活能力以及与受体之间的兼容性。这些测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成本高昂。因此,降低测试成本和提高测试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 异种移植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手术和药物治疗,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如基因编辑技术帮助科学家们修改猪的基因,使其器官更适合人类受体。同时,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的专家也需要共同努力,以应对异种移植带来的各种挑战。
尽管目前异种移植还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但“这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纽约大学移植外科医生Robert Montgomery表示,“我对我们目前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
02

异种移植为生命带来了新的可能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等不到合适的人类器官而失去生命。异种移植,即利用其他物种的器官为人类进行移植,早已成为外科医生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在众多可能的供体物种中,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猪,这不仅因为猪的器官大小与解剖结构与人类相近,更因为猪作为家畜,其繁殖速度快、数量众多,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器官来源。
在进行猪器官移植人体前,科学家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身上已做大量试验,数据令人振奋。一项发表于202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五只猴子在接受移植的猪肾后,均存活超过了一年。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为异种移植在人类身上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2年,人类历史上首次异种移植手术成功实施。57岁的戴维·贝内特成为了第一个接受猪心脏移植的活人,并在手术后存活了60天。随后,2023年劳伦斯·福塞特也接受了猪心脏移植,并存活了40天。此次,全球首例猪肾移植患者也活了近2个月。   
尽管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相信异种移植将成为解决人类器官短缺问题的关键。
03

异种移植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目前,所有针对活人的异种移植手术都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同情使用”批准,这一批准仅在患者生命垂危且没有其他治疗手段可用的情况下才会授予。

然而,这些在特殊情况下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健康状况往往远差于等待移植名单上的普通人,这使得判断不利结果是否由手术本身还是患者原本的健康状况所导致变得异常困难。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一些研究人员呼吁FDA关注这种试验。通过系统的评估,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异种移植的效果,还能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Mohiuddin博士表示,他是第一位接受猪心脏移植患者贝内特做手术的医生
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他们正在尝试在移植前采取各种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器官排斥。当然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要确保这一技术始终在伦理和科学的双重轨道上稳步前行。
此次事件意味着猪器官移植并非终点,而是重新进入了新的起点,未来或许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参考资料   
Pig-organ transplants: what three human recipients have taught scientist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453-2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