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跟身边的父母聊天,我发现很多人都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忧心忡忡。
大家倒不是担心孩子受欺负,怕的是啥呢?
孩子太老实,太“窝囊”,争执发生时,战斗力几乎为零。
比如前阵子,有位妈妈@妙如人生833就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她带女儿出去玩,碰到了一个同龄小男生,俩娃一起玩过家家。
期间,女儿拿小石子“搭”了一家奶茶店,然后玩别的去了。
男孩趁女儿不注意,几脚就把“奶茶店”给踢倒了。
关键是人家踢完还大摇大摆,直接站在原地,有点“你能拿我怎样”那意思。
女儿看到就急了:“你怎么踢我的奶茶店呢?这是我的奶茶店。”
男孩挺有意思的,开口就是几连质问:
凭什么说这是你的奶茶店,这明明是片空地。

你为什么要在这儿建奶茶店?
你为什么不在店里看着?
你出去为什么不告诉我?
为什么出去不挂牌子呀?
女儿开始还能解释几句,后来脑子转不过来,思路也彻底被带偏,觉得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你看,明明是男孩手欠,最后反而成了女儿的不是了。

老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
当别人发现你好欺负,欺负就会源源不断到来。
果然,女儿再一次搭好“奶茶店”后,挂了牌子,还特意跟男孩说明自己暂停营业。
结果一转头的工夫,男孩又几脚踢倒了。
这次面对女儿的责问,人家依然振振有词:
“你挂哪儿了,我没看见啊”

你为什么挂这儿,不挂那儿
“你为什么又跑出去了呢?”
女儿也反应过来了,这男孩就是故意欺负自己,但又怼不过他。一气之下,就说了句:“你滚!”
男孩更得意了像抓住什么把柄一样,大声开始喊:
“天呐,你说脏话!”

“你骂人,你家就是这样教养你的吗?”
“妈妈,这个小女孩说脏话。”
女孩的妈妈站在旁边,一边震惊于男孩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强词夺理,一边又想不出来如何反驳,只好生着闷气回家了。

越是自证

越容易掉入陷阱

为什么一大一小,会被一个6岁的小男孩“拿捏”住呢?
我相信很多孩子,甚至包括大人,生活中会有类似的经历:
跟人发生冲突,明明自己是占理的一方,结果被对方几句话就噎住了。
有些心思比较敏感的,甚至会真的自省,是不是自己不对,自己不好。
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
我们正常人沟通,就是彼此尊重,遇到问题,大家就摆事实,讲道理。
绝大多数父母是这么做,也是这么教孩子的。
但这套模式,只适用于同样讲理的人,碰到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明显就行不通了。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协商,对方只想着释放攻击性。
就拿上面这个小男孩来说,他踢女孩“奶茶店”的行为,本身就是冲着欺负人去的。
他提了一连串问题,单纯就是为了把对方绕晕,抢夺话语权。
无论你讲什么道理,把天都说破,也是无法说服对方的。
对方要么不相信,要么变本加厉地质疑,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自证陷阱。
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一种心理控制。
因为只要你开始自证,就只能跟着对方的逻辑走,无论这个逻辑有没有道理。
所以我觉得,比起怎么应对,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的,是怎么识别对方到底是不是恶意的。
就像同样是踢玩具这件事,有些孩子可能确实是没分寸,不小心。
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如果你告诉对方,对方认真道了歉,解释了原因,也中止这种行为,提醒一下就好了。
同样的,如果对方反过来质问你,或者像上面的男孩一样,屡教不改,那也就不用跟他“好好说话”了。
被恶意攻击时
如何正确反击?
我一直觉得,吵架也是一种天赋。
因为同样遇到言语攻击,不同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些孩子不用教,她自己就怼回去;
有些孩子气质比较内敛,胆子也小,没法主动释放攻击性。
如果你家娃是这种性格,我觉得教他学会冷处理就可以了。
别生气,别解释,别给任何情绪反应,直接转身离开也行。
因为对方就是看你又生气,又着急的样子,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自己就会觉得没意思。
还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反击,但一吵架就大脑宕机,完全想不到怎么回怼。
这就需要咱们在家帮孩子提前训练,养成这几种反击思维:
01.
谁主张,谁举证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应对他人莫名其妙的诋毁,毫无根源的指责。
比如你捡到个钱包,失主来了,他说:自己钱包里有两千块,现在只有500块,是不是你拿了?
很多孩子可能会说:我没拿,你要不去报警、查监控,这就掉入自证陷阱中了。
我们可以教孩子这么说:
“你丢的是2000块,跟这钱包里的数对不上,说明这不是你的。你去找警察吧,我还得继续等失主。”
那这个时候,对方就得反过来跟你解释和证明。
而且对方要么承认自己冤枉了你,要么就拿不回钱包,咱们怎么都不会处于弱势。
所谓:谁主张,谁举证,人没有义务为莫须有的指控自证清白。
这一招的精髓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用魔法打败魔法。
02.
变换主体,强调“你”,而不是“我”
好多孩子面对质疑时,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是……”,“我没有……”。
人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其实很正常。
但这样一来,讨论的主体还是自己,依然在对方的叙事框架里。
所以,产生争执的时候,少用“我”,多用“你”,多用反问句。
比如有人想冤枉孩子偷东西:“我的xx丢了,你这个怎么和我的一样。”
我们可以这么教孩子顺着对方的话说:
“那我可得收好自己的,别你的找到了,我的又丢了。”
如果对方还来,直接点名:“是不是你偷我的。”
你可以这么回答:“你为什么一丢东西,就觉得是别人偷的,是不是经常这么干?”
总而言之,把问题放在对方身上,把对话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03.
吵架万能公式:直接攻击人
有些孩子当时就是反应不过来,那还有几句万能公式可以用:
你怎么这么说话呀,是不是心情不好?
说这句的时候语气不要冲,要无辜可怜,像一个“被害者”一样。
这一招,是给对方贴情绪标签,向周围人暗示:这个人不太理智,自己是受了无妄之灾,对方攻击自然就不成立了。
天呐,你居然会这么想,算了,不跟你说了。
说话的时候可以上下扫视对方,然后无奈又嫌弃的终止争端,转身离开。
一定要表现出一种“你这种档次,我都懒得跟你吵”的感觉
有句话说:不与傻瓜论长短。不要纠结于事情,打击对方的自信,也能成功占上风。
还有一句:“怪不得别人都不喜欢你,我算是明白了”
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暗示对方人品不行,不招人喜欢。

说了这么多,我们并不是想把孩子培养得伶牙俐齿,蛮不讲理。
毕竟上面这些方法,仅适用于心怀恶意,不讲理的人。
从小有力的言语回击,既可以避免孩子内耗,自我否定,也可以告诉孩子身边的“坏人”:“我不好惹,欺负我是会吃苦头的”。
这样即便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她也能保护好自己,从容自恰的活着。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想跟姐妹们说件事,周五咱们准备了2场给中小学孩子的新闻观点直播

新闻是帮孩子
提升知识面、信息抓取能力和思辨力的好方式。这几年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其他科目,都喜欢结合新闻时事来考。直播间会分享帮孩子提炼新闻观点的方法、也有专为中小学孩子们设计的新闻课程(每天不到1块钱),性价比特别高。家有中小学孩子,一定要立即预约上
另外姐妹们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已经在群里的妈妈不用重复添加),群里经常有各种活动,还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解答大家各种问题哈。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点击查看更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