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还在基层时,他最需要的就是小心谨慎。
 因为基层的工作都很简单,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智慧,聪明的头脑。 但越是简单的事,做起来就尤需谨慎。 很多人都是在简单问题上犯了粗心的错误,才让前程蒙上一层阴影,甚至被踢出局。


小心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说话要谨慎,不该说的话不说,轮不上你说的话,那就更不能说。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好话坏话怎么讲,都很讲究,绝不是张口就开,口无遮拦。 上司的工作,别在背后点评;同事的表现,更不可品头论足。 说话不慎,就会得罪人。 
有时候,你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了一批人。 因为有些大公司是讲究阵营的,尤其那些有靠山的,你对他指手划脚,就相当于对他的靠山不满,你还有救吗?

第二,做事要小心。 在职场上,做事就代表着触动利益。 很多好的政策之所以无法执行,就因为牵扯着一大帮人的切身利益,谁都不想让利,所以就让局面僵持着。 这时候就会有冤大头冒出来,空有一腔报国志,满怀信心地去切蛋糕,可是他却不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事情。 
所以,别看事情做得对,结果却很不妙,就是这个原因,他得罪人了,一定会倒霉。 就算做完的事情,可能也会被翻盘。

古时候,皇帝要想推行新政时,就会用一些刚直不阿的人。 因为皇帝知道,这样的臣子没有小心谨慎的概念,做起事来是雷厉风行,不管是谁的利益,他都敢动。 得罪人的事情,就让这些人去做。 新政推行成功了,为了平复利益受损者的情绪,皇帝再找个理由,把这位改革家罢官流放,甚至扔进监狱。

五千年历史中,这种事情太多了,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了六国首霸,这是多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他最后为什么被五牛分尸呢?就因为他的变法,得罪了秦国的老贵族。 他在变法的时候没有顾及这些人的利益,没有采取一个万全之策,就为自己招来了事后的杀身之祸。

一般来说,惹来杀身之祸的人,都是才华横溢、百年难遇的忠良。 站在理想的角度讲,他们对国家达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却会发现,他们个人的命运,一般都是极为落魄甚至是悲惨的。

职场失败之道:妄自尊大一定受惩罚
聪明的人有很多,但聪明人之所以失败,就输在他们过于有自信上。 不聪明的人,最多笨拙一些,事情做得差一些。 在职场,这没什么,只要听话,笨蛋也照样爬到很高的位置;但如果妄自尊大,聪明人一般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杨修,四处卖弄,还在曹操面前卖弄聪明,脑袋掉了不说,也给他杨家丢了人、现了眼。


清代南方有个秀才叫汪善宁,小时起就被视为神童,三岁背唐诗,六岁就能作诗。 后来他一举中第,就进了苏州府衙做知府的执笔。 执笔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为长官写写发言稿,润润笔之类的。 在当时,这是和师爷类型相似的吏,是长官身边的左膀右臂。

汪善宁仗着自己有才,瞧不起师爷,经常嘲笑他:腹中无墨,口余蜜油。 意思是师爷才能没有,拍马屁是内行。 师爷倒也忍了,每次都是笑笑,但内心忌恨,就等机会报复。


一次,知府召开紧急会议,要商量筹集粮草给前线的大计,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形势危急。 汪善宁因为家里临时有事,迟到了足足一刻钟。 知府很不高兴地斥责他耽误军国大事,这时,师爷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就站出来把汪善宁平时的所作所为向知府告发,很多平时对汪善宁看不惯的人,也都站在了师爷那边。 知府知道汪善宁犯了众怒,平时可能压一压就过去了,但是,现在恰逢需要鼓舞士气、严明纪律的时候,所以,立刻就把汪善宁关了起来,以延误军机的罪名处死,以鼓舞士气。
可怜可叹,一代神童,死在了自己的才高气傲和口无遮拦上!做人大意至此,得罪同道之多,才华即便胜过管仲,又能怎么样?

管不住嘴巴,想训人就训人,以为同事都是无能之辈,谁都比不上自己;到处拿架子摆谱,也不看看是谁的地盘,这一圈下来,周围的同僚全成了敌人,一堆陷阱等着你踩,那就混不下去了,走人是早晚的事。 所以,要混职场,得先承认自己的无知,闭着嘴学,弓着腰走路,像条泥鳅一样生存,能屈能伸,才是良策。

记住,聪明不是摆在货架上让人看的,而是藏在口袋自己用的。 职场就像一条河,河水时而平静,时而沟勇。 在河边走,最要紧的事情不是看着前方,而是紧盯脚下,哪儿有暗坑,哪儿是烂泥,步步谨慎,才能站得住,走得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