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性价比方案,服务 10 万- 25 万元车型。
文丨张家豪
编辑丨程曼祺
智驾市场持续洗牌,随着产品方案、订单和交付量拉开差距,高阶智驾供应商数量减少,公司生存状态分化。
我们独家获悉,智能驾驶公司鉴智机器人近日完成了 3000 万美元的 Pre-B 轮融资,由北京经开区产业升级基金及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联合领投,二者都是亦庄国投管理的投资基金;此轮跟投的鉴智老股东中,则有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公司地平线。
这是鉴智 2021 年成立以来完成的第 6 轮融资,历史投资方有 Atypical Ventures、 渶策资本、五源资本、襄禾资本、地平线、深创投和金沙江创投等。目前鉴智有超 300 名员工,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和广州。
2022 年底的 A+ 轮融资之际,前深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TO、AMD 前全球副总裁单羿加入鉴智,以联合创始人身份担任 CEO。他和鉴智联合创始人、CTO 都大龙先后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和地平线共事,在智驾领域曾有共同创业经验。
鉴智是目前中国市场仅有的两家可基于双目摄像头做纯视觉方案的智驾供应商,另一家是大疆。双目摄像头可通过 2 个有位置差异的摄像头获得画面中障碍物的距离等 3D 信息。
鉴智方面称,其 L2 方案(一般包含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已服务了超百万台量产车,而通过双目 3D 视觉实现的高阶 L2+ 方案(一般包含高速领航 NOA 和记忆行车等功能)已获得两家自主品牌量产定点,相关车型预计会在 2024 年四季度上市;鉴智同时在与两家合资车企验证方案,如若顺利,相关车型会在 2025 年上市。
服务 10 万-25 万元车型,明年量产端到端

2020 年,特斯拉销量快速增长,特斯拉配备的高速 NOA、记忆泊车等 L2+ 功能成为智能电动车新潮流。从这时起,中国的智驾供应商开始一轮轮竞争,关卡有四道:拿出方案,拿到定点,成功交付完第一个大客户,大规模交付多个客户。
一些成立较早的公司,如 Momenta 和禾多在 2021 年前就走到了拿定点的阶段,Momenta 获得了上汽定点,禾多获得广汽定点。此后交付大客户的成果使这些公司命运分叉,Momenta 在上汽智己上的表现使它吸引了更多其它车企,目前是中国 L2+ 在手定点最多的第三方智能驾驶供应商,已进入服务多个客户的第四阶段。
2021 年才成立的鉴智作为新入局者,在 L2+ 业务上目前走到了交付第一批大客户的阶段。与 2021 年正式成立车载业务的大疆相似,这两家公司都选择了有差异的市场与产品策略:用成本更低、更具性价比的纯视觉方案 + 相对低算力的计算平台来服务 10 万-25 万的车型。
纯视觉方案去掉了激光雷达等昂贵零部件,成本更低。目前鉴智与大疆的 L2+ 方案,软硬件成本可以控制在 4000 元以内。鉴智的 L2+ 方案只需要 7 颗摄像头,比业界通行方案节省了 2-4 颗摄像头。
鉴智的纯视觉 BEV(鸟瞰视图 Bird's Eye View)方案演示
这一策略符合 2022 年以来的需求变化:车企希望把智驾方案下放到更便宜的车型,不再是只有旗舰车型才能配备;更便宜的车也意味着更大的销量,有利于方案商起量。
单羿认为,以视觉为主的极致性价比路线也适合鉴智的能力。单羿此前曾是地平线前十号员工、深鉴科技 CTO 和 AMD 全球副总裁,有超过十年 AI 的芯片设计与优化经验,鉴智 CTO 都大龙则曾是地平线前十号员工和算法总监,他们有在低算力芯片上部署算法的实践经验。
在车企普遍关注、理论上限更高的端到端方案上,鉴智采用与高校和车企联合研发的模式,今年已发布了学术成果,并与某车企合作部署上车。量产级端到端方案预计会在明年上海车展期间正式发布。
鉴智更看好基于端到端来实现城市 NOA,而非基于规则的方式。基于规则的路线需要把一条条规则写在算法里,覆盖尽可能多的例外情况,这需要大量人力。“头部自研的车企过去用这种方式做城市 NOA,但如果鉴智也这么做,相比老玩家没有任何优势。” 单羿说。
鉴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让智驾方案继续下沉,他们认为通过规模化效应摊薄成本,L2+ 的整套软硬件成本有可能做到 3000 元以内,这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单羿看到的路线图是:现在 L2+ 方案基本上只覆盖了 25 万的电车,接下来要争取覆盖 15 万甚至 10 万元的电车,之后是 10 万以上的油车,这对应千万台的市场空间。
2023 年,中国 10 万元以上的新车卖出去了 1780 万台,其中新能源车有 557 万台,油车超过 1200 万台。
四大计算平台阵营浮现,鉴智合作地平线
鉴智和轻舟智航一样,同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的重要合作伙伴,地平线也同时投资了两家公司。
这背后是智驾行业逐渐浮现的四大计算平台阵营:“华地英高”,即华为、地平线、英伟达和高通。
华为自成一派,垂直整合,自己做芯片、域控、雷达等传感器和软件方案,可提供完整产品。
英伟达主打高算力智驾芯片,主要客户是蔚小理等自研智能驾驶的车企和其它品牌的高端车型,合作较多的方案商是元戎启行和 Momenta。
高通在座舱芯片上处于统治地位,入局智驾较晚,希望通过 “舱驾一体”,即把座舱和智驾计算能力放到一个芯片上吸引客户,它已在和 Momenta、大疆等方案商合作。
作为四大阵营中唯一一家成长期创业公司,地平线的策略是扶持与之密切合作的方案商,其中 L2+ 的两个代表就是鉴智和轻舟智航,L2 级别的合作伙伴还有福瑞泰克和四维图新等。
鉴智基于地平线征程平台开发了 L2+ 方案,也是目前唯一基于地平线提供双目方案的算法供应商。4 月底地平线征程 6 发布会上,鉴智和轻舟智航是着重被介绍的算法合作标杆客户,也是目前少数能基于征程 6 开发方案的智驾公司。
单羿说,研发阶段他们也尝试过使用其他平台,但最终选择了地平线作为量产交付的平台,这是目前实现中阶智能驾驶性价比最高的方案。鉴智的团队有地平线的背景,这也让他们能以相对高的效率在地平线平台上做研发。
地平线在城市 NOA 级别以上方案的算力上限、生态建设不如英伟达,但城市 NOA 是目前仅少数车企会提供的功能,在普及率更高的高速 NOA 方案上,地平线和它的合作伙伴正一起努力提高份额。
过去,围绕智驾供应商的一个质疑是,更多车企有可能开启自研,而不再需要依赖供应商。
最新变化是,车市竞争的激烈超出了多数从业者的预估,一些原本规划自研的车企不再有时间等到自研结果,只能回过头找供应商,尤其是让供应商提供高阶智驾。
数名从业者都认为近两年行业会进入淘汰整合期,最终市场集中度会变高,头部公司会拿下大多数的订单。
部分车企认为 2025 年前后,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初步确定,而供应商们因为要提前拿单、做量产验证,座次排位甚至要来得更早。那些能跟上不断迭代的新技术、在车企严苛的成本要求下保持现金流的公司,才能最终留在牌桌上。
题图来源:鉴智
·  FIN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