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驻华府特约记者宋驰报道】5月21日,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财长耶伦在德国一场演讲中表示,美国和欧洲需要联手抵制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她警告,中国“廉价出口浪潮”对全球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
耶伦。(图片来源:中新社)
耶伦将于本周在意大利参加G7财长会议,预计她所说的“中国产能过剩”也将成为相关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
耶伦2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发表演讲。她说:“当我们坐在这里时,中国的产业政策可能看起来很遥远,但如果我们不以团结一致的方式做出战略性回应,我们两国乃至全球企业的生存能力都可能面临风险。”
近几个月,美国政府官员一直指责中国“过量生产绿色能源技术”。拜登政府担心起投资国内清洁能源和其他新一代技术生产的努力会被中国削弱——因为中国正在快速生产钢铁、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
因此,拜登政府希望与欧洲国家联合,抵制中国产品冲击。上个星期,拜登宣布提高对部分“战略领域”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包括对电动汽车征收100%以上的税。拜登还正式保留了前总统特朗普在其执政时期对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耶伦还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并不是要推行反华政策,而是中国的行动对全球经济构成了威胁,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对策。
她指出,中国正在推动主导清洁能源技术和其他领域,并称这种野心“也可能阻碍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世界各国建设能够为其增长提供动力的产业”。
上个月耶伦访问中国,访华期间及前后也提出中国绿色产品“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外交部、财政部等对此的回应是,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本国产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在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势下,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指出,拜登对中国商品征收新关税的决定是一种“政治策略”。刘鹏宇说,美方此举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政治操弄、霸道霸凌,违背了拜登总统“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在首次回应拜登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举动时表示,“中国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他强调,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都是稀缺产能、优质产能,既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弥补了全球新能源供需缺口,又为实现全球节能减排降碳作出巨大贡献。“这样利己利人利大家的优质产能为什么要打压?”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美国的对华新关税可能会带来更多压力,迫使其设置自己的贸易壁垒,以防止中国将更多出口转向欧洲。有消息称,欧洲官员已经在考虑对中国汽车征收额外的关税,这对德国构成了特别的威胁。
数据显示,在欧洲进口的所有电动汽车中,约有37%是在中国生产的,其中包括中国品牌以及特斯拉和在中国设有工厂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去年的进口额从2020年的16亿美元飙升至115亿美元。
另外,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调查中国旨在帮助本国公司生产廉价汽车的国家补贴是否损害了欧洲的汽车工业。该行业为欧洲提供了近140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去年(2023年)出口的600万辆汽车带来了超过10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
欧洲的调查可能导致最快于7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初步关税——当然,最终结果可能远远低于拜登政府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此外,与已经从中国进口汽车的欧洲不同,美国已经设置了其他相关贸易壁垒,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
欧洲对中国补贴以及是否应该征收关税的调查加剧了欧洲内部的政治分歧。一些国家,比如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德国,一直反对调查。德国官员对施加惩罚持谨慎态度,因为这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将宝马和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拒之门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一直在推动“降低”欧洲与中国的关系风险。她的做法得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支持;马克龙本月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但他依然敦促欧盟委员会加强保护,抵制他所认为的“中国不公平竞争”。
欧盟相关调查的重点不是中国是否向欧洲大量倾销汽车,而是政府补贴如何使比亚迪、吉利和上汽这三家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能够以低价销售。中国政府则批评欧盟没有对在中国设厂的西方品牌进行调查,比如特斯拉。
演讲结束后,耶伦对媒体表示,美国和欧洲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担忧,因此,它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她又说,由于对中国大量补贴出口的许多担忧是广泛认同的,因此“作为一个群体与中国沟通会更有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