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
  • 很想恋爱,但一直没遇到很符合预期的人,所以仍然单身;
  • 恋爱时上头很快,觉得Ta“感觉很对”。但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开始发现Ta有很多毛病,让你无法忍受;
  • 谈过几次恋爱,但是每次都无疾而终。现在到了认真考虑结婚的年纪,但是还不知道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找到一个符合期待的伴侣这么难?可能是你的【择偶标准】出了问题。而科学的择偶标准,是找到“对的人”的前提。你或许要说,择偶标准会出什么问题呢?择偶标准是怎么影响我找到“对的人”的?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01
不够科学的择偶标准,
让你离“对的人”越来越远
当我们在挑选另一半时,往往对Ta有很多期待。你一定也希望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比如又有趣又体贴、够聪明够有钱、知识渊博又有涵养……)
可是,仔细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要找到这样一个人:
  • 能畅聊一整夜也不嫌烦(有趣)
  • 生病时很会照顾你(体贴)
  • 家里“有矿”或者自己年薪大几十W(有钱)
  • 脑子好使,反应快(聪明)
  • 长得很符合你审美(颜值高)
然后再顺利跟Ta谈上一段恋爱,真的不容易。
当你真的拿着“有趣+体贴+有钱+聪明+颜值高”这一串标准来衡量每一位潜在交往对象,能通过这一关考验的人,肯定非常少。
如果真找不到100%符合的人,难道就得“将就”了吗?当然不是!
如果那个100%符合我们所有期待的Mr./Mrs.right很难找到,我们就需要在不同的特质之间做排序,明确哪些特质对你的长期恋爱体验来说,是更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
这样做能够让你不错过Mr./Mrs. OK——那些乍一看不算“一见钟情”,但有潜力成为你的合适伴侣的人。比如,如果你很明确,你对体贴的看重是大于颜值的,那你就能基本确认,选择一个“勤劳贤惠但长相较普通”的人,会比选择一个“长得好看但完全不会照顾人”的人,更能让你在长期的恋爱中感觉到幸福。
所以, 如果你想要找到能和你共创长期美满爱情的Ta,并且还希望这样的Ta不会太难找,你就需要在制定择偶标准时先“做减法”和“弄清优先级”。
点击KY公众号菜单栏-心理服务-做心理测试
梳理你的择偶标准


同时,择偶标准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提前预判那些大概率的“错的人”。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上头快下头也快”的经历。最开始遇到Ta时完全被Ta的优点吸引,但随着关系的发展,你发现Ta身上有很多毛病是自己无法忍受的,最终选择了分手。
如果在交往的初期明确对方有哪些特质是自己绝对不能接受的,就可以在恋爱初期更加理性地预判Ta是不是“错的人”。
不管是“找不到”还是“找到了但不对”,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梳理清楚自己的择偶标准」来尽量避免。
02
如何梳理我的择偶标准
找到属于自己的择偶标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选择另一半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另外,科学地梳理自己的择偶标准,将择偶标准进行细化、打分和排名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梳理自己的择偶标准,找到“对的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测试——【择偶标准梳理测评】
我们通过将不同的择偶标准进行迫选式的对比,帮你梳理出了你在亲密关系中“最希望对方具备的特质”(即3个必要条件),和“你最不能接受的问题”(即2个红线条件)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个测试,你可以了解:
  1. 符合什么标准,Ta更有可能是“对的人”?
  2. 筛查哪些条件,更能排除那些“错的人”?
测试题数: 33题 | 报告字数: 约1000字
所需时长: 5-10mins | 测试价格: 59.9元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点,那么这个测试将很适合你:
  • 遇见过很多人,但总感觉都不合适
  • 到了该考虑结婚的年纪,但对于究竟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很困惑
  • 感觉自己“耽误不起”,已经不想再试错了
最后,我们想说:虽然择偶标准很重要,但是择偶标准并不是完全不可变的。即使目前的交往对象并不100%符合你的期待,如果有令你心动的地方,也不是必须按照标准“一杆子打死”。保持开放,明确自己的底线也带着更好的预期,也许多接触多磨合下来,Mr/Mrs.OK也能变成Mr/Mrs.Right。

References:
1. 张璟, 郑沁婷, 唐日新, 李婷敏, & 周双珠. (2020). 不同性别比背景的启动对女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8(4), 665-669.
2. Buss, D. M.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ed in 37 cultures.
3. Buss, D. M., & Barnes, M. (1986). Preferences in human mate selection
4. Toro-Morn, M., & Sprecher, S. (2003).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mate preferenc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United States V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4(2), 151-170.
点击KY公众号菜单栏-心理服务-做心理测试
梳理你的择偶标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