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马伊琍,又演到了一个好角色。

在《我的阿勒泰》中,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一出场就是一个名场面。

生活在草原上的汉族女人,教着哈萨克邻居们骂脏话,晾晒的白衣被风吹起,何其洒脱。

而更打动观众的,是女儿李文秀在城里混不下去,跟张凤侠说自己没用时,没想到张凤侠回说: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吗?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便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这话一出,谁还能意识到荧屏里这位生猛豁达的西北草原母亲,竟然是一个上海女演员饰演的。

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对演员本身的认可。

都说演员和角色是互相成就,纵观马伊琍近几年饰演的角色,《繁花》中八面玲珑、有情有义的玲子,《龙城》中叛逆张扬、大包大揽的东霓,《旗袍美探》中优雅独立、古灵精怪的苏雯丽……


底色无一不是透彻清醒洒脱的。
而在观众的印象里,马伊琍好像也一直都这种性格。

当年轰动全国的“周一见”后,她选择了原谅,而当所有人以为事情都过去后,她又选择了离婚。

她好像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不为外人所动。

可当我们回首她的人生时,才发现她也在一点一点地变化。
1976年6月29日,马伊琍出生在上海虹口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给她取名“马伊琍”,是因为在上海话中,“伊”与“燕”同音,父母希望马伊琍能像小燕子一般留在家中被仔细呵护长大。
而回顾童年,父母果真像对待燕子给予马伊琍精心的呵护,以及最大程度的自由。
因为家境不算富裕,一家五口就挤在石库门弄堂一个逼仄的房子里,但父母还是尽最大的能力给予马伊琍富足的生活和对美的追求,金钱上无法满足就用双手和智慧来满足。
在马伊琍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在衣服上花过钱,因为每个人的衣服都是妈妈织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只要款式不好看了就可以拆掉重织,所以在马伊琍的记忆中妈妈总是在织衣服,炖汤织,灯下织,公共汽车上织,任何时候都在织毛衣。

到了十三四岁时,马伊琍开始想穿外面卖的衣服,但妈妈则告诉她:“你有没有想过买来的衣服都差不多?我给你织的是独一无二的。”
而家里唯一不苛扣的满足就是吃饭,因为跟爷爷奶奶住一起,所以家里几乎每顿饭都有鱼和肉,马伊琍说自己最爱吃的就是上海梅干菜烧肉。
生活上疼爱,教育上也十分尽职。
马伊琍一直很疑惑,为什么父母只有初中学历(因为上山下乡),却这么会教育孩子?
马伊琍小时候喜欢参加演出,爸爸就每天拿着报纸看中缝里有没有艺术团招生,然后骑着自行车带马伊琍去报考,结果真就考到了上海电视台的综艺舞蹈队。
那时候家里没钱,但爸爸宁愿出去卖血也要让马伊琍顺利上学。
而除了支持马伊琍的爱好,父母还教导马伊琍要自尊自爱。
在马伊琍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每个月存20块钱给马伊琍做嫁妆。
她经常对马伊琍说:“不要以为嫁到男人家里去,你就是全部靠男人养活你的,你是女孩子,你一定自己要带东西过去的,你不能让人家看不起,要不然你就没有说话的权利。”
而到了大学,爸爸也跟马伊琍说:“如果你是跟男同学出去吃饭,不能让男生买单。”
可即便担心女儿的男女关系,爸妈还是对马伊琍十分信任。
高一时,老师给马伊琍的思想品德打了一个差,爸爸问原因,老师说你女儿跟多个男生早恋。
爸爸立即说:“那你能不能在纸上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
结果磨蹭许久,老师只写出了一个名字。
父亲看到后直接说:“我不跟你说了,我女儿我最了解她,我还是找校长去说吧。”
可能正是父母充沛的爱意和无条件的信任给了马伊琍足够的安全感,也让她从小就十分独立。‍‍‍
高中起,在外跳舞的马伊琍就再也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甚至会在过年给家人买新衣服。
她说自己觉得最开心的画面是大学毕业后开始拍戏,她会把所有的钱带回家给爸妈。
“那时候没有卡,都是带现金回家的,就是把钱放在床上,爸爸来数,其实都数过了,再数一遍就很开心。然后一家人晚上吃开水泡饭,吃完了泡饭就躺在床上,大家就开始聊。”
但自强让马伊琍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也养成了她浑身是刺的强硬性格。
在进入娱乐圈后,有次导演让马伊琍试一段去饭店吃饭,20元的菜被要求支付2000元的片段。
其他女演员急得大哭,但马伊琍却一脸冷漠,导演问她怎么不哭,她回说:“老板多收钱,哭有什么用,直接告他不就完了嘛。”
这是马伊琍骨子里的刚硬,她看不惯那些有悖常理的做法,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在看到有不做准备或是照着提纲采访的记者,她都会直接当面指出,而对于那些轧戏的演员,她也嗤之以鼻。
导演管虎是马伊琍的前男友,他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评价马伊琍:
“看上去那么娇小,然后手无缚鸡之力,单单薄薄的,性格之坚韧,她能坚持,想好了不回头,这种劲儿,你信不信东北女人就少很多?所以我对南方女人反正是充满了一种崇敬,反正她们太有力量了,让我震撼甚至不寒而栗。”
可这样的刚硬也是需要代价的,马伊琍后来回忆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权利都没有。
因为如果当别人面哭的话会很没有面子,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容易就被打击到了。
如果是晚上躲起来哭,第二天眼睛就会肿,拍戏又会被看出来,所以每次想哭的时候,都会忍着。
对那时的马伊琍来说,哭是无用的,甚至是羞耻,代表软弱和逃避,她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永远是解决问题。
虽然性格尖锐,但马伊琍的演艺道路其实十分顺利。
首部电视剧就是国内第一部偶像电视剧《真空爱情记录》,讲述了一群大学毕业生为了工作和爱情奋斗的故事。
合作的演员还是保剑锋,以及前段时间和她共同出演《繁花》的陈龙。
之后,她又参演了电影《玻璃是透明的》、电影《孔乙己》,以及和陈道明合作了《黑洞》。
而真正让她大火的一部剧,还是2002年的《还珠格格3》,她在剧中饰演温婉可人的夏紫薇。
但这并不妨碍马伊琍说话直的性格,一般人能出演琼瑶女主,还是如此大的一个ip,多少会在媒体面前表示自己很幸运,谨慎再谨慎。
但马伊琍却多次表示自己跟紫薇一点都不像,“我不喜欢紫薇,很反感,甚至讨厌。她温柔,但特别传统,她全部的世界就围绕着一个男人。这一点,我做不到”。
这当然来自她父母的教育。
而她更喜欢的角色,则是《奋斗》里的夏琳。
这个浑身是刺,敢爱敢恨的女生简直是为执拗果断、有骨气的马伊琍量身定做,而《奋斗》的热播也让马伊琍再度为观众所熟知。
打开知名度后,马伊琍的星途更加如鱼得水。
也是在这段时间,她在《锦衣卫》剧组认识了比他小八岁的文章。
虽然对方当时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但马伊琍喜欢文章的才华,因此对其芳心暗许,还为文章的演艺道路一路提供帮助。
文章的首部电影资源《走着瞧》,导演李大为是马伊琍好闺蜜的老公;
让文章广为人知的《蜗居》,是马伊琍亲自将他力荐给的编剧六六;
而让文章拿到视帝的《裸婚时代》,和拿遍影帝的电影《失恋33天》,导演是马伊琍的好友滕华涛。
在文章名利双收后,二人的感情也走上正轨,婚后文章称马伊琍为“马司令”,还自称“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牛,我唯一觉得我最牛的一件事儿,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
而浸泡在爱情甜蜜中的马伊琍也在怀孕后放弃了事业,心甘情愿退居家庭。
甚至有次跟文章去探班,当再次看到一群人在那打灯拍摄忽然觉得这个场面有些滑稽,反倒觉得自己现在相夫教子是另一种幸福。
但一些生活细节还是暴露出二人的婚姻隐患。
刘芸就曾说过文章多次向她借吉他玩,原因是他申请了很久买一把吉他,但马伊琍却一直没同意。
而因为过早走红,很多人都知道文章脾气十分暴躁,经常耍大牌,这样一个名声在外的人怎么可能一直甘于做小男人。
所以,最早看出问题的是马伊琍的父亲,他对很久没工作的马伊琍说:“老公可以养你一年,养你两年。如果你老公养你 5 年、 10 年,你还在家里赖着不动的话,你老公就不会喜欢你的。”
然而,即使马伊琍听了父亲的话重新出去演戏,但这场婚姻还是不可避免走向颠覆。
2014年3月28日,在马伊琍的二胎期间卓伟的“周一见”曝光了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也撕破了这个一直以来被称为模范的家庭。
文章的名气一落千丈,而在微博发出“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马伊琍也成为了所有人的笑柄。
人们都在猜,曾经那么霸道独立的马伊琍是怎么能忍下这样的耻辱。
或许转变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
用马伊琍的话说,她变得柔软应该是从怀了孩子后,原来的她够强硬,够大胆,习惯于掌控生活,不肯服输。
但养育孩子的过程却让她不得不屈服于生活。
出轨事件后,马伊琍首部作品是和朱亚文合作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相比于剧情,网友讨论的却都是她产后松垮的胸部,溢乳的衬衫。
这其实是因为她直到生了孩子才知道,哺乳期不能穿塑型内衣拍戏。
事实上,从怀孕开始,马伊琍就饱受折磨。
因为妊娠反应太大,马伊琍到四个多月时都还在吐血,别人怀孕都会长体重,她反倒在减,甚至连接电话都会头晕。
而哺乳期因为堵奶,马伊琍每次都是拿着针头放完血再挤,甚至还因为挤奶得了腱鞘炎手,三次乳腺炎,三次发高烧。
这样因身体、身份所带来的变化让马伊琍不得不去适应,而之后丈夫的出轨,世人的舆论更她难以稳住重心,那段时间她一度状态差到连床都爬不起。
就在她变化的同时,也再次遇到了一个人生角色,《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马伊琍凭借这一角色拿下白玉兰视后,事业得到突破。
在接受采访时她说,如果是以前奋斗的自己,肯定瞧不起罗子君这样依附他人而活的女人,但登上领奖台那天,她却说:“今天的我懂了,懂了她的角度,她的慈悲和荒凉。”
她漫漫人生很难,一味地强迫自己,过刚易折,她开始变得柔软豁达,不再追求事事必成。
记者问她:“其实在你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给大家一个印象叫做大女人,大女人的标签有勤奋、理性、包容、积极乐观、不作、不乱吃醋、不撒娇等等,那这些标签里面有没有哪一个是你最想撕掉的?”
马伊琍回答说“不撒娇”,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但不代表我现在已经能做到总是撒娇,我觉得我现在在学习,有时候要撒一撒娇。”
2019年7月,马伊琍宣布和文章离婚,微博的发布文案是“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一如既往的体面独立,但此时的马伊琍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已经走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她开始接受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向外界袒露自己的不安与惶恐,经历和感受。
这是一种区别于之前所展现的强大,如果说之前是刚硬的荆棘,现在则是韧性的蒲草。
就像年轻时她觉得“哭”很丢人,但这时的她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力不从心,释怀了该哭就哭,眼睛肿就肿,因为哭了才可以让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绪不是错误。
而在明白了生活之苦,学会了共情和悲悯后,她逐渐热衷出演一些更洒脱,更强大的角色。‍‍‍‍‍‍
有记者问她,在塑造《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这一角色时,有什么感悟。
马伊琍回答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女性没有走出困境,或者说她还在困境里,或者说她在角落里像尘土一般地生活,我觉得她们也是值得我们去看见的。
我觉得一个演员是要有悲悯之心的,就是你的眼睛不要放在那些闪亮的角色上,恰恰我们需要比普通人更关注那些没有被关注到的人群。”
从《奋斗》里的夏琳到《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再到《我的阿勒泰》里的张凤侠……
这些角色豁达而洒脱,真诚而坦荡,历经世事依旧热爱生活,是另一种懂得。
20年过去了,马伊琍演的不止是角色,更是她自己。
参考资料:
《专访马伊琍:别跟生活拧着来》CCTV电视剧
《朗读者》马伊琍部分
《非常静距离》马伊琍专访
《鲁豫有约》马伊琍专访
《女人30+》马伊琍专访
部分图片和素材来自网络
21 / May / 2024
监制:视觉志

编辑:刘雄远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