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 I 岳笑笑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日前由天津大学牵头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简称“脑机海河实验室”)集中发布多个签约揭牌合作项目,并参与设立脑机海河实验室基金,规模10亿元。
至此,我们看到高校愈发成为创投圈一支新力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如你所见,越来越多的高校走进创投圈,这是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席卷下的一幕。
天津大学牵头实验室
10亿脑机接口基金落地
先从脑机海河实验室说起。
去年3月,由天津大学牵头,脑机海河实验室在天津高新区正式揭牌。实验室成立的初心,即充分发挥天大医工院脑机科学优势,聚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领域核心技术,重点面向临床医学与神经工程、特种医学与人机工程等重大领域的工程应用,探索在世界领先的技术。
有了天津大学在脑机交互相关领域的优势加持,如今,脑机海河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脑机交互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近日在签约仪式上,这里集中发布了多个签约揭牌合作项目,包括为牵头发起成立的京津冀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产业联盟正式揭牌、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其中最为创投圈所关注的,当属设立10亿元脑机海河实验室基金。在这背后,除了脑机海河实验室,还站着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河西区政府、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合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国资力量。
这是国内首支面向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旨在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政府+投资人”的创新投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脑机全产业链发展,赋能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我们正在以脑机接口创新产业为‘线’,带动金融链、创新链、产业链环环相扣,齐头并进,” 天津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脑机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倪广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实验室将继续高标准打造优质载体,依托滨海高新区与天开高教科创园,谋划布局天津市脑机未来产业先导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构建创新开放的生态圈积能蓄势。”
悄然间,天津大学的身影密集出现在创投圈。犹记得今年初,天开九安海河海棠50亿科创母基金签约发布,由九安医疗、天开集团、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洋海棠基金共同在天开园设立。
还有去年10月,天津大学建校128周年之际,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宣布设立,一期规模5亿元,通过完全市场化管理方式,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与资源互补,并投向天大师生创业项目。
高校抢着做VC
时至今日,高校愈加积极地闯入VC圈。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上周,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投放5亿港元成立「紅鸟创新创业基金」,并将吸纳市场投资伙伴,与港科大共同创立价值达20亿港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服务于港科大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巩固港科大作为创新企业摇篮的定位。
早在2019年,港科大就曾成立创业基金E-Fund,目前资金管理规模为1亿港元,投向师生及校友初创公司。截至今年4月,E-Fund已投资了19家公司,总估值超过20亿港元,并吸纳了逾4亿港元融资。总体看来,港科大已孵化超过1747家初创企业,创造了逾400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
今年初,浙大科创集团、浙江浙大启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国资力量,共同出资设立约1亿元的启真浙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向中早期科技创新型项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构建浙大校友和产业发展共同体。此前,浙大旗下科创平台浙大控股曾和中金公司共同发起30亿元的中金浙控传智科创基金,并作为LP联合发起硬科技科创基金,动作密集。
去年末,又一支复旦系VC基金——复旦科创母基金落户上海徐汇区,由复旦大学联合徐汇区政府、市属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预计10亿元,全力构建校内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南开大学新开湖基金等纷纷成立。时间线进一步拉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十多家高校早已经立股权投资基金。
新选手还在入场:今年初,香港大学首次作为LP勇闯创投圈,出资了港科大李泽湘教授所成立的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堪称“梦幻联动”。
“高校做VC已经不稀奇了。”一位北京投资人表示,随着对源头创新的关注度提高,VC/PE纷纷盯上高校实验室里亟待转化的科研成果,围猎一支支创业军团。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与其等待被挖掘,不如借助近水楼台的优势,主动出击,亲身投入科创大潮。
另一方面,在募资艰难的情况下,主动站出来的高校基金,已经成为社会资本重要的源头活水。“今年机构的钱普遍不容易拿,我认识的一些创始人,都是通过校友牵线先拿到母校投资。”
这一幕仍在热闹地上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