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文物会“说话”
涉侨文物凝聚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是展示华侨华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海外侨胞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侨网推出特别策划“侨文物会‘说话’”,让文物化身为“讲述者”,向大家细细道来历史中华侨华人的动人故事……
大家好,我是苏联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列宁勋章”,现居于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
我的正面中央是白金质地的圆形列宁头像,外围饰有金质麦穗环。我的右上方是一面刻有金色俄文“ЛЕНИН”(列宁)的红旗,左侧是一颗红色五角星,底部则为红色镰刀锤子图案。
唐铎荣获的列宁勋章。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供图。
我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在革命运动、生产运动、保卫苏维埃祖国、加强各民族友谊和团结、捍卫和平以及其他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我的主人唐铎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曾独自歼灭德军10多辆坦克。因任务完成杰出,他所在的团荣获“苏联近卫军”荣誉称号,唐铎荣获一枚列宁勋章。
唐铎原名唐灵运,字金城,于1904年生于湖南益阳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唐铎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领导的学生组织“新民学会”,并到河北保定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1920年,年仅16岁的唐铎与赵世炎等从上海赴法国留学,并在法国蒙达尔纪补习法语期间与蔡和森、李立三等人相识。1921年,他们因在法国参加革命运动,被法国当局以“从事布尔什维克活动”的罪名处罚,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一百多人被法国警察押送回国。
回国后,唐铎经谭延闿的介绍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创办的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成为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军航飞行员。1925年,被广东国民政府选派去苏联空军院校学习。
唐铎到达莫斯科后,先后在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苏联空军空中战斗学校、苏联空军第三飞行学校、苏联空军空中侦察学校、莫斯科空军通讯学校等院校学习飞行和通讯技术,后来又考入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1933年11月7日,苏联为庆祝“十月革命”16周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唐铎被选派为红场受阅空军部队的长机飞行员,成为驾驶飞机飞越莫斯科红场的唯一中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身处异乡的唐铎在反法西斯同盟战场上主动请缨上前线,在空中与敌人鏖战百余次。
1944年,唐铎被任命为苏联空军七十四团实习副团长,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争,并屡立战功。唐铎曾创下了一天六次低飞准确轰炸敌军的空战纪录。
除列宁勋章外,唐铎凭借其战功和对苏联空军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获得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多枚奖章。
在苏联服役期间,唐铎始终心系祖国。他曾多次写信希望回到祖国。1953年,他的请求终于获得批准。在异乡历经28个春秋后,唐铎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土地上。
唐铎回国时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周恩来总理安排他出任正在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协助陈赓院长创建学院。
唐铎在空军工程系的10年中,主持建成了兼顾教学与科研、能够进行飞机强度和起落架冲击实验的教学大楼,建立了27个教研室,创建了飞机发动机、航空军械设计、航空仪表、航空无线电、飞机场建筑、航空气象六个专业,为空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
1983年,由于年事已高,唐铎主动提出不再担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和学校的领导职务。但他依然时刻关心党的教育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1983年,唐铎抱病参加辽宁省委扩大会议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0岁。
资料来源: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中新网等


编辑:李明阳
责任编辑:马海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