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伊朗与以色列剑拔弩张之际,本号推送过一篇题为《伊朗开战的后果》的文章。
当中提到伊朗不想打,袭击主要为了展现一个姿态和决心,美国和中国也均不希望局势升级,会尽可能斡旋以色列和伊朗冷静应对。
如今一个月过去,基本印证了上述判断。
不过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值得商榷,那就是俄罗斯是否希望看到伊朗-以色列开战,原文这样写道:
“俄罗斯希望看到中东局势升级,莫斯科已经通过加沙危机收益,包括缓解自身道德困境和减少西方援乌物资,假如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大战,相当于为俄罗斯开辟了第二战线。”
最近笔者翻阅了一篇《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的文章,作者是兰德公司的一位俄罗斯、伊朗问题研究员,她认为俄罗斯其实也不希望伊朗开战,因为以伊直接冲突将“暴露莫斯科在中东的脆弱性”
这个观点非常有趣,接下来就让我们剖析一下。
攻击以色列的导弹经过了沙特、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上空。经过一番表演式互袭后,目前局势已经稳定下来。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是普京在叙利亚内战期间所累积的。
叙利亚内战于2011年爆发,此后几年间,巴沙尔政权同时面对着叙利亚民主力量(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土耳其和沙特等国支持)和伊斯兰国的挑战,一度岌岌可危。
下面是一张2015年9月1日的叙利亚各势力控制范围图。
红色为巴沙尔政权控制区,灰色伊斯兰国,黄色为美国支持的反对派,绿色为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仅从区域面积上也能够体会形势之严峻。
叙利亚形势图,2015年9月
当时叙政府军在多条战线节节败退,仅凭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援已然不够,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旦夕。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出兵叙利亚,开展空袭和地面行动,不仅打击伊斯兰国,也将矛头指向有靠山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在历时两年多的作战中,俄军共派出4.8万多名军人在叙利亚参战,空天军航空兵战斗起飞3.4万架次,最终挽狂澜于既倒。
通过直接军事介入,俄罗斯帮助风雨飘摇的巴沙尔政权收复大片国土、稳固执政地位。
2023年5月,经过长达十二年的孤立后,叙利亚正式回归阿拉伯联盟大家庭,此举标志着区域内国家重新认可了巴沙尔政权的合法地位。
2023年11月的叙利亚形势图,叙政府控制区大幅扩大。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是普京时期果断对外大规模用兵的经典事件,有关这一决定的利弊得失向来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叙利亚战争花费了俄罗斯数百亿美元军费,让俄国同西方的关系继续下坠,得不偿失。
中东是一个烂泥潭,牵扯着地缘、宗教、能源等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美国已经陷了在里面数十年,深度介入中东对俄罗斯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俄罗斯军事干涉叙利亚内战对于提升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巴沙尔政权危如累卵之际,普京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盟友。
巩固住巴沙尔政权后,俄罗斯以延续租借的名义重建了苏联时期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将势力扩张到地中海沿岸。
同期的美国却在2019年从叙利亚狼狈撤军,被批评背叛了库德族盟友,双方形成此消彼长之势。
这一切给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带来极大震撼,沙特等国意识到,美国完全主导中东局势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不再是那么不可或缺,俄罗斯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得罪的。
因此我们注意到,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俄乌战争期间总体上表现中立,试图两边押注,一边给予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一边高调迎接了普京来访,而这些操作某种意义上都是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的延伸。
2023年12月,普京访问沙特和阿联酋。沙特和阿联酋在叙利亚内战期间资助了巴沙尔政权的敌对方,属于美国阵营。
瓦格纳兵变事件中遭到波及的俄空天军总司令、前“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洛维金大将,就曾担任过驻叙利亚俄军司令员。
OK,现在问题来了:在俄乌战争激烈进行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是否还有力量打一场叙利亚战争2.0呢?
这样假设绝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爆发战争,叙利亚很有可能沦为战场。
因为以色列和伊朗相隔甚远,只能用导弹互相袭击,而叙利亚不但与以色列毗邻,双方还存在领土争议,且伊朗在叙利亚拥有军事存在。
实际上,以色列长期指认伊朗在中东地区扩张势力,强调不能容忍伊朗将叙利亚变成对抗以色列的前沿阵地。
在以色列看来,伊朗根本就是想参考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民兵武装的模式在叙利亚境内再打造一支“反以武装”。
而叙利亚方面则称伊朗是应叙政府要求向叙军方派出了“军事顾问”,像前段时间遇袭的“圣城旅”指挥官,便是以顾问的名义工作在伊朗驻叙使馆。
伊朗总统莱西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伊叙同为中东地区什叶派政权,两国也是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设想一下,假如以军进攻叙利亚,或对叙境内的伊朗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作为“大哥”的俄罗斯该怎样应对呢?
非常难办。
俄罗斯虽然在叙利亚境内有几个军事基地,但核心兵力早已抽调至乌克兰战场。
当以色列空军袭击叙利亚目标时,俄方只是外交层面谴责了以色列侵犯叙利亚主权,别说进攻性军事回应,连导弹防御系统都很难再调拨出来。
正如2023年9月发生在阿塞拜疆(土耳其支持)和亚美尼亚(俄罗斯军事盟友)之间的纳卡冲突一样,俄方并没能给予后者支持,以至于威信大大受损。
兰德公司的分析师认为,伊朗和以色列一旦冲突升级,其规模不太可能像加沙危机那样被严格限制住,很容易扩散到俄罗斯的铁杆盟友叙利亚,从而给普京带来又一大难题。
而且伊朗事实上充当了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军事后援,向俄方提供了大量弹药、无人机和数百枚导弹,如果伊朗自身陷入一场战争,将严重限制它作为俄罗斯军事供应国的能力。
兰德由此判断,俄罗斯对伊朗的依赖是长期的,它并不希望德黑兰去“犯险”,这种心态跟中国不希望俄罗斯“犯险”是类似的(《如何看待俄罗斯对中国的作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