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火出圈,大多数观众奔着绝美大自然来的,我却喜欢上了女主她妈!
当马伊琍那粗粝又鲜活的脸出现在屏幕上,真的好震撼。
你可以看见她的面相彻底变了,那种野性美,荒蛮又透着力量。
马伊琍太厉害了, 从《繁花》里精致的脸庞,转身成了《我的阿勒泰》里一个被风吹日晒黑黝黝的北疆侠女。
肆意洒脱,脱口一句「哎呦,我去」,你会被她的「精神状态」硬控,一口疆普让人惊叹不已,全然忘了她的上海腔。
这次马伊琍饰演一位坚韧又野性的女性,一位非典型的母亲张凤侠
一个「侠」字配上马利伊的神态举止,人物一下子立住了。
在《阿勒泰》中,张凤侠散发着野趣,这个世界,她是来玩儿的。
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但奶奶想看电视,张凤侠随手搬起石头,搭出一个正方形,像一个电视机框。
就哄奶奶,这是电视机。
看见一群鸡走过来,她对奶奶说:

看,这是农业频道。

她的小卖部里,把相思鸟牌香烟说成是「小鸟」牌,白酒因为瓶子是手雷形状就说成「砰砰」。
她的随性、肆意融化在每一个生活细节,比比皆是。
裙子破了,找不到针线,她用订书机「咔咔咔」几下就补好了。
奶奶不肯回家,张凤侠立刻cos返乡大巴售票员,轻松让奶奶爬上牛车。
最妙的是,张凤侠不会责怪自己「恋爱脑」。
文秀的父亲早逝,张凤侠从县城搬到了阿勒泰——那是她和丈夫曾经工作的地方。 
五年了,她还无法释怀,把亡夫的骨灰装在一个饼干罐里。
她执意要路过仙女湾,因为那是她和丈夫相识的地方。
张凤侠有她自己的仪式感,她想在仙女湾附近找一棵树,在树下埋葬丈夫的骨灰。
这样就可以在她想念他的时候,去看他。
结果,亡夫的骨灰意外掉进河里,漂走了。
张凤侠才彻底看开,遇到一个新男人高晓亮,想要恋爱。
然而,高晓亮很渣,骗了她的钱和货跑了。 
很多观众对张凤侠的爱情设定很不满,认为是一个糟糕的设定,折损了张凤侠的洒脱。
但我喜欢这个设定,感情线的确不怎么漂亮,却很真实。
你可以从亡夫和高晓亮的身上,分别看见张凤侠的爱与欲望。
张凤侠和高晓亮对上眼,是她洗完头的那个午后,特有野性美。
张凤侠的生活周围都是哈族,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同样有商人属性的汉人,两人在这里都是过客,视为同类,太正常了。
很多人否定「恋爱脑」,认为「理智冷酷自私」才是一种强大,这何尝不是男性话语主导的强大呢?
灭人欲,灭人性,是对女性角色最大的伤害。
张凤侠敢爱敢恨但并不是全知全能,被爱情蒙蔽了不是很正常吗?
女性身上也有深情,浪漫,甚至情绪化的一面。
要求一个女性时刻保持清醒,何尝不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陷阱。
张凤侠不试图拯救任何人,她也没有过多的纠结和计较,而是一句「男人没了再找一个」。
她对这件事不内耗,没有责怪自己,就像她从不责怪别人。
给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她对身边人的包容,像一个回旋镖,最终回到自己身上。
追求完美,意味着不接纳,张凤侠选择了做一个有瑕疵的真实女性。
一个多面复杂的女性角色,比一个被规训和教化的女性角色更强。

张凤侠除了是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
马伊琍对张凤侠的贴切诠释,甚至让很多网友在线叫「妈」。
她的迷人之处,首先在于她不说教,不试图教谁做人。
女儿李文秀在城里是个「没用」的人:当服务员被开除,想当作家被嘲笑。
无法立足大城市,只能灰溜溜回到偏远的阿勒泰。
「有用」成了文秀心中的一把枷锁,她不断自证。
于是帮妈妈去追债,直到苏力坦用骆驼抵账后,文秀又去确认:

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的洒脱和肆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文秀的心结。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也挺好嘛。

这段太治愈了,就像不断证明自己有用的打工人,紧绷的神经被轻柔的安抚,卷来卷去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看到李文秀不下心把奶奶弄丢了时,我和文秀一样紧张,理解文秀心中的内疚。
张凤侠则不慌不忙,耐心寻找,和文秀一起解决问题。
不仅没有指责,还随口便安慰自责的女儿:

对不起啥嘛,我也经常把她弄丢,再捡回来就行了。

张凤侠不说教,但当女儿真陷入困境时,她会直接用行动教你怎么做人。
她看见女儿被旧情人按在草地上受到威胁,张凤侠跑上去,一枪抵上男的太阳穴,冷静狠决。

这是把有点年份的枪,走火了我不负责。

以往的母亲等待被拯救,而这一次母亲张凤侠则举起枪。
张凤侠也不是事事顺从女儿。
为了多赚点钱以及其他考虑,张凤侠琢磨着把小卖部搬到更远的夏牧场。
女儿并不理解她,言辞激烈地反驳,责怪这样搬家让自己没有安全感。
张凤侠听完一番指责,只是告诉文秀,不愿意一起去可以回到城里住。
她把女儿和自己当成两个成年人,没有为女儿去做自我牺牲,同时也让成年的女儿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样互相尊重,不指责,不说教,有边界的母女关系,谁不想要呢?
难怪很多网友戏称张凤侠是个「梦中情妈」。
在采访中,马伊琍说到她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张凤侠。
到剧组的第一天,马伊琍一边拍戏,一边学习当地语言。
她和当地人交朋友,听他们讲哈萨克族的习俗和故事,边弹冬不拉边唱歌。
马伊琍看见那里的人很简单自由,所有动物都没有被圈养,人们和牛、马、羊、骆驼、猫、狗……都是草原上的一分子。
她感受到:

在一天有四季的大自然里,很多事情不是在你的计划中的。
所以你当下想起来就去做,就是简单直接纯粹。

马伊琍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入人物,成为了张凤侠。
如此多网友被张凤侠吸引,被《我的阿勒泰》治愈,甚至有人称它是十年里看过的最好的国产剧。
观众们深深感受到:

我好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

好明媚,好治愈,看着好想流泪。

这些迷人和治愈是如何发生的,我认为在于「被看见」。
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的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在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爱情,是因为看见与被看见。
马伊琍看见了张凤侠,把剧本里的「张凤霞」改成了「张凤侠」。
巴太从暗处走进光,文秀脸上渐渐光亮,我清楚地看见了你。
托肯在婚姻里不被满足的需求被看见:她想要搓衣板,却一直没得到。
婚姻中的「托肯们」,没有人看到她在付出,也没有人在乎她需要什么。
女孩子们的友情却被看见,太美好了。
托肯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回到自己,她也是一个喜欢漂亮的女孩。
她热爱生活,也爱着身边的女孩们。
左一句:「呀,文秀,我的好朋友!」
右一句:「文秀,我爱你!」
好喜欢她们三个一起徒步,阿勒泰三姐妹,简直就是三个女孩子的绿野仙踪。
更有一群褪去所有衣服的女性,她们作为自己本身被看见,而不是被凝视的欲望对象。
比如澡堂那场戏。
国产剧的白幼瘦审美,一边去。
你可以看见文秀一样的少女,有胖的、瘦的妇女,也有张凤侠这样黑黝黝的女性,还有奶奶摇着拨浪鼓想起她自己的过去。
老中青幼聚在澡堂,唱歌、搓背,纵向看便是女性的一生。
几代女性在浴室,褪去所有的衣服和身份,她们就是她们自己,完全就是展现女性本身生命的美好和生命力。
看《阿勒泰》,就是看见一个个具体又鲜活的人,也看见了我们自己。
而生命的本质,在于被看见。
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被看见,无论我们处于什么生命阶段,都需要看见与被看见的疗愈力量。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琳一二
编辑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