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塞尔达
分家后,阿里首份年度成绩单出炉。
2024年财年,阿里实现收入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7%至797.41亿元。
今年一季度,阿里实现收入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197.9亿元;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大降86.09%。
这反映出阿里虽然业务基本稳住了,但利润压力依然不少。对于阿里来说,要破局,一方面要稳住国内基本盘——淘天集团,另一方面则要在海外证明自己。
细看阿里的财报,前者只能说是不过不失,后者也仅仅是初见成效,阿里的“重新创业”之路才刚开始。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基本盘稳住了
除了大文娱,阿里的业务收入基本稳住了。
其中,阿里的基本盘淘天集团在一季度实现收入932.16亿元,同比增长4%;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为385.01亿元,同比下降1%。
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882.6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包含佣金和广告收入,CMR)同比增长5%至635.74亿元,主要是由于线上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实现双位数增长,部分被整体转换率(客户管理收入/线上GMV)下降所抵消。
而整体转换率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来自淘宝商家的线上GMV增长超过天猫,以及推出目前货币化率较低的新业务模式。
至于出海担当——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则以45%的收入增速在六大业务集团中继续领先。当季收入为274.48亿元,营收占比同比提升3.29个百分点至12.37%。
其中,国际批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则同比大增56%至222.78亿元。一季度,AIDC旗下零售平台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0%,主要由AIDC跨境业务增长尤其是速卖通Choice业务增长推动,2024年4月,Choice订单约占速卖通总订单量的70%。
不过,AIDC季度经调整EBITA亏损扩大至40.85亿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21.71亿元。
AIDC联席董事长和CEO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中称,亏损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在新兴市场尤其是在中东进行了比较激进的投入;另一方面速卖通Choice的占比仍在爬升,在商业模式切换过程中,盈利仍需要时间。未来随着新模式的逐渐稳定,会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关注效益。
菜鸟则实现收入245.57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是由跨境物流履约服务收入增长贡献;经调整EBITA返亏至13.4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19亿元,亏损扩大主要是因为撤回IPO申请后授予员工的留任激励所致。
2023年3月26日,阿里宣布菜鸟撤回香港上市申请,菜鸟在集团要约收购菜鸟员工股份的基础上,向菜鸟员工推出二次创业奖金激励计划。
备受市场关注的云智能集团在一季度实现收入255.95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为14.32亿元,同比增加45%,在六大业务集团中利润增速最快,主要得益于专注公共云导致的产品结构改善和运营效率提升所致。
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录得双位数同比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录得三位数同比增长。
吴泳铭表示,未来阿里云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公共云和AI相关产品,有望在2025财年下半年重返两位数增长。
而本地生活集团在一季度实现收入146.28亿元,同比增长19%;经调整EBITA为亏损31.9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0.63亿元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饿了么单位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以及到家业务因规模扩大亏损收窄。
一季度,大文娱集团是六大业务集团中唯一收入负增长的集团,当季收入为49.45亿元,同比下降1%;但是经调整EBITA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29亿元收窄至8.84亿元,主要是因为优酷亏损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还在财报中公布了六大业务集团的董事和CEO变更,主要与阿里过去一年的人事变动相关。其中,基本盘淘天集团的人事变动尤其引起市场关注。
去年12月20日,淘天集团CEO戴珊卸任。卸任CEO后,戴珊亦不再担任淘天集团董事,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蒋芳成为淘天集团新董事,CEO则由吴泳铭兼任;戴珊同时还退出了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的董事会,分别由蔡崇信、菜鸟集团CFO刘政接替。
这某程度上反映了阿里有意在基本盘上进行大动作,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
低价发力
淘天集团是阿里的基本盘,包括C2C(个人对个人)撮合交易平台淘宝和B2C(品牌对个人)平台天猫等核心板块。
如何打好基本盘保卫战,是阿里目前最紧要的事。事实上,淘天集团的压力,主要来自友商的步步紧逼。
2023年后三个季度,淘天营收增长分别是12%、4%和2%,而拼多多分别是66%、93.9%和123%,差距不可谓不小。
到2023年四季度,淘天营收1291亿元,AIDC营收285.16亿元;同期,拼多多营收888.81亿元,从数字表面看两者已非常接近。
“阿里店小二最擅长的是做活动,帮商家卖更多,争取折扣也是为了卖货。”一家社交平台电商业务人士指出,而拼多多的逻辑是把商家放入场内厮杀,推出最低价格给消费者。“店不重要,关键是低价的货。”
吴泳铭在此前给淘天的内部信中透露,淘天的交易用户数和包裹数量都已下滑至全国第二。“我们现在并不是中国电商市场产品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领先者。”
从戴珊到吴泳铭,都承认作为撮合用户和商户的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并没有服务好用户侧,因而最近阿里的改革都偏向改善用户体验,包括推出先用后付、仅退款、新疆包邮等服务,并提出以分层用户的角度组织商品供给、提供服务。
更重要的是,阿里也开始走低价战略了。
从宏观上看上,阿里近年势头不如拼多多的大背景在于,2021年市场迎来新一轮产能过剩周期后,拼多多的运营逻辑更好地迎合了“消费降级”;而此前数年均下注“消费升级”的淘天和京东,反应则明显慢了一步。
吴泳铭反思称,淘宝的货品丰富度仍无人能及,但在价格力同业比拼中近乎垫底,用户实际感知的平台价格优势也几乎消失。“这是近几年淘宝新用户增长困难、老用户流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去年,阿里终于开始做出转变。2023年“618”大促前,淘宝在首页推出“淘宝好价”频道,后又更名为“限时秒杀”,为低价商品提供快速入口。
商家对变化感受明显。一名淘宝文房四宝商户表示,低价策略推进后,他这类中端产品且有一定内容运营能力的商户一下子感觉没了流量。“我们卖10多块的毛笔,有厂家直接打到一两块,根本没有办法竞争”。
此外,2023年中以来,淘天对低价供应链的整合提速。
无论是淘宝特价版(淘特)的商家和商品迁回淘宝,还是旗下批发业务平台1688入淘开店,淘天的主要诉求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低价商品选择;甚至为自证全网最低价的商品提供5%-20%的补贴。
不过,由前述一季度淘天集团的收入增速数据可见,阿里的低价战略要见效还需加以时日验证。
出海反击
今年以来,阿里合伙人机制确定的永久“一号”和“二号”领导人接连发声,包括马云称阿里正重回健康成长的轨道,以及蔡崇信反思阿里在近年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了、做错了”“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试图稳定军心。
但从随后的股价走势看,马云和蔡崇信的话并没有获市场正面反馈。
一家长期跟踪阿里巴巴的国际券商分析师指出,阿里巴巴创始团队过早离开业务一线,确实对中国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判断有所失误。“市场厌倦了他们总是谈接下来要做什么,市场希望看到阿里能像友商那样在海外打拼出地盘,重获高增长。”
这个分析师的观点反映了一个市场共识,阿里未来能否逆转颓势,关键看出海。
事实上,尽管势头目前不如友商,但阿里巴巴海外电商平台速卖通其实也已经布局多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速卖通更是频频做出大动作,释出希望爆发的信号。
比如签下沙特著名球星成为中东地区代言人,在英国联合超模明星启动全球直播大赛,并拿下2024欧洲杯官方赞助商,签下在韩国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演员汤唯成为代言人。
一名熟悉AIDC的知情人士表示,2023年Temu投放美国超级碗触动了阿里,决策层当时就海外是否进行大规模市场投放有过讨论,但最终决定还是先解决物流时效、售后服务等用户体验提升的问题,再考虑市场投放的问题。“但现在Choice和菜鸟都做好了准备,能接得住了。”
2023年初,速卖通推出Choice,后又推出半托管和海外托管。全托管、半托管被认为是较先进的跨境电商模式,让中国大量内外贸工厂和传统外贸企业快速转型跨境电商。拼多多旗下的Temu正是靠全托管模式迅速起量。
“全托管模式其实是阿里先启动的,蒋凡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一名跨境电商资深人士告诉媒体,但阿里有很多“包袱”,行动相对较慢,加上商家积极性不高,结果现在行业提起全托管想到的往往是Temu。
2023年四季度,AIDC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4%,其中速卖通实现了超过60%的订单同比增长。2024年1月,Choice订单已占到速卖通的一半,业务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推出。
目前,Choice已成为AIDC增长主要驱动力。阿里在财报中称,2024财年,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人民币816.54亿元,相较2023财年增长60%。增长主要是由于AIDC零售商业整体订单的强健增长,来自速卖通Choice的收人贡献,以及变现率的提升所致。
蒋凡称,Choice模式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效应,将继续通过投资把规模做大,进一步提升Choice的渗透率,再追求长期的回报。AIDC将会处于比较大规模的投入期,把增长规模作为第一优先级。
此外,为提高配送效率,2023年,速卖通联合菜鸟上线“全球五日达”国际快递线产品,目前拓展至欧美、中东、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菜鸟还提供包裹旅程的端到端可视化、“智能合单”、逆向物流等国内电商常见的服务。
整体来说,尽管阿里过去一年经历不少重大的战略调整,但业务大部分还是稳住了,算得上是平稳过渡了战略转型期。
接下来的一年,在尝试稳住基本盘后,投入重兵的海外业务如何打响反击,可能才是阿里最值得关注的故事。
参考资料:
财新《阿里“分家”后首个财年收入增8%六个业务集团董事会微调》
财新《阿里退守》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