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音乐版权出击
肖潇编辑王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700多家全球科技公司、音乐平台近日收到了索尼音乐的“警告信”,警告它们不要在没有明确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其作品训练AI。尽管索尼音乐没有透露具体名单和警告内容,但据报道,谷歌、微软、OpenAI等巨头位居其中,索尼音乐对收信人写道:“有理由相信”“可能已经未经授权”使用了其版权内容。
索尼音乐版权出击
当地时间5月16日,索尼音乐集团在官网再次发布了一封单独声明:
强调除非有索尼音乐集团的明确授权,禁止将其音乐用于AI相关的任何内容,包括歌曲本身、歌词、唱片封面等。
索尼音乐娱乐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旗下艺人有迈克·杰克逊、艾薇儿、碧昂斯等等。截至2022年3月底,其全球版权代理了超过500万首歌曲。公开报道显示,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均与索尼音乐有版权合作关系,B站在2020年也与索尼音乐达成战略合作。
索尼音乐在声明中表示,公司不是拒绝拥抱技术,而是要正视AI的双刃剑属性:“我们支持艺术家和词曲作者用新技术来支持他们的艺术。” “技术的进步经常改变创意产业,AI很可能也会延续这一趋势。但是这种创新必须尊重创作者的权利,比如版权。”
据媒体披露,索尼音乐发给公司的警告信要求详细说明,索尼音乐的哪些歌曲被用来训练AI、这些歌曲是如何被访问的、制作了多少副本、是否仍然存在副本、为什么要留存副本。索尼音乐为各公司划定了回复的截止日期,并在公开信中表示,将在“所有司法管辖区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保护其版权。
音乐大模型火热背后,版权侵权战火未曾停歇。今年1月,环球音乐在公开信中直接谴责TikTok放任AI音乐破坏艺术家的版权池,直接导致两方合作关系破裂。5月,在TikTok承诺删除平台上的AI伪造内容后,双方握手言和;而在更早的去年10月,环球音乐等三家唱片公司集体起诉Anthropic侵权使用了音乐作品训练大模型,索赔7500万美元。
从法律角度来看,使用音乐版权作品训练AI能否构成侵权还没有确凿结论,目前的司法实践集中于个人的声音权上。比如今年3月,美国田纳西州规定未经艺术家同意,用AI模仿其声音违法;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作出判决,法院强调,如果通过AI声音能够“识别”出某个具体自然人,自然人的声音权益也适用于AI声音。此外对录音制品的授权,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
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就首例“AI声音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某软件公司未经原告许可,AI化了原告声音,构成对原告声音权益的侵犯,原告获赔25万元。此外,采购并向大众公开该AI产品的科技公司,需要向原告赔礼道歉。
北京互联网法院明确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并且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我国《民法典》在2020年将“声音权”纳入了法律保护。民法典第1023条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的保护,明确将声音权益作为特殊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
声音可以成为识别个人身份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人身属性。北京互联网法院也指出,如果一般社会公众能够根据音色、语调和发音风格,将声音关联到自然人,则认定为具有可识别性。在具有可识别性的前提下,声音权益适用于AI声音。
在此后的司法实践中,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AI生成声音可识别性的认定应综合考虑行为人使用情况,并以相关领域普通听众能否识别作为判断标准。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单启迪告诉记者,本案第一次将民法典规定的声音权益保护在司法实践中落实,在AI换脸、AI换声、AI深度伪造泛滥的当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奥斯卡得主参与联名反对
AI音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音乐圈今年连连地震:先是3月初,被称为“音乐版ChatGPT”的Suno免费开放,普通人可以在几秒内生成完整的两分钟歌曲。随后4月2日,200多名全球知名音乐人在公开信中反对AI滥用,要求科技公司承诺不开发、破坏或取代人类艺术家的AI。
246位欧美知名艺人在这封信下署名,包括最近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水果姐”凯蒂·佩里(Katy Perry)、梦龙乐队(Imagine Dragons) ,也有已经去世的音乐巨腕遗产相关方。
这些艺人在公开信中强调他们并非全盘否定AI,“当负责任地使用AI时,我们相信这一技术有巨大的潜力增进人类的创造力。” 但他们认为一些平台和开发者正在利用AI削弱音乐人的地位,必须防止掠夺性使用AI,否则会对创作者们保护隐私、身份、音乐和生计的能力带来巨大威胁,长期还会让整个音乐行业滑坡。
卓建律师事务所文娱体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丁涛告诉记者,“生成音乐的行为往往涉及多个权利主体,比如词曲作者、录音录像制作者、表演者。在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取得授权、如何分配收益目前是被忽略的。”不过多位受访者也指出,目前AI音乐对低成本的配乐冲击更大,离有创作出有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歌曲还很遥远。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审校:姜辰雨  制作:董斌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