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changshang21
引言:
其实这次装机是帮朋友搭建的一套MINI 影音设备,在装机前甚至一直纠结于是选择主流的NUC主机还是自己DIY ITX PC主机这个问题,NUC和ITX主机都是众所周知的小尺寸电脑解决方案,但它们在内部硬件的设计、功能、体积、功耗以及装机难度和成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简单概括为主流的NUC基本是属于整机形式了,后续升级扩展的空间非常小。而自行DIY ITX主机虽然体积是稍大,但是可扩展和升级的空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这次以朋友的实际使用出发安排上这款适合放置在书架上的6.9L 以影音、办公、轻度游戏的核显 ITX主机来展开。






展示:
可以从展示中看出,ITX主机依然是以体积来做衡量标准。简单的来划定下,主机的体积和机箱是息息相关的。假如兼容局限太多,那么在主机体积控制上肯定会更小,相反的想要更好的兼容的话那么体积就会随之增大。这次这套以AMD 新推出的锐龙R5 8600G平台搭建的体积仅为6.9L的ITX主机,假如你想放置在书架,必须考虑到主机的尺寸外,还要考虑到主机那些线材的安放空间,个人建议大概需要28~30CM宽的隔板放置是最为合适的。








配置:

处理器:AMD R5 8600G

主   板:ASRock闪电风暴A620I Lightning WiFi6  

内   存:apacer 暗黑NOX DDR5 6000 16*2 32G

固   态:BIWIN 悟空NV7400 2TB SSD

机   箱:Mechanic Master E24能量盒

电   源:SAMA XS 750W 白金全模组SFX电源

散   热:DEEPCOOL AN600下压式散热器(高度67MM)


PS:除了以上这些配件外,还额外补充内置声卡,在装机时还没到货。



处理器:锐龙R5 8600G的基本核心配置是6核12线程,单核最高频率5.0GHz,集8CU/512SP,最高频率2.8GHz,内部还设有10T算力的AI单元——NPU,8000系列处理器对于DDR5内存的优化更胜于7000系列处理器。




其中这款处理器的卖点除了新添加的AI运算能力之外,就是其强大的核显性能,AMD锐龙5 8600G处理器还内置了成显卡Radeon 760M的Radeon Graphics集显。这款集显虽然在性能上无法与独立显卡相媲美,但足以应对日常办公、娱乐等需求,对于不需要进行专业图形处理的用户来说是完全足够了,另外就是其解码性能也是非常强悍的。




主板:华擎 闪电风暴A620I Lightning WiFi6  ,这是唯一一款A620主板系列里的ITX规格MINI主板。在选用的处理器上相对于B650系列的ITX主板来说肯定是有优势的,对于满足这套主机的处理器8600G和机箱兼容条件来说这张主板无疑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没有之一。那么可否兼容其他AMD 处理器,那当然是可以的,毕竟由于主板所属的系列限制,在功能上肯定是和B650主板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要看自己所选择的处理器对于主板的功能需求了,不能一概而论的偏向什么选择,最终选择什么主板还是看自己需求罢了。




相较于其他型号的A620主板,这款华擎A620I Lightning的设计重点是放在用料和功能性上,比如主板的8+2+1相组供电,功率级解决方案为Dr.MOS,针对同步降压降压应用进行了优化,可以更智能化的针对每相组供电提供更高的电流,从而提供改进的热功耗问题,应对中高端的锐龙系列处理器都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主板还支持EXPO 7200频率的DDR5内存。在背面I/O接口方面,增加了主流支持WIFI6E的无线接口和2.5G网口,但是给到的USB扩展还是稍显少了点,在一众A620主板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属于顶级的,但是在性能方面肯定和B650还会有些差距,总而言之这款主板是一款瑕不掩瑜的ITX主板。






内存:宇瞻暗黑NOX DDR5 6000 16*2 32G。在内存选择上应对普通的办公和影音和轻度游戏对于内存频率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何况这次选择的机箱还是全覆盖式的,所以还是选择无光内存适配度高。Apacer NOX DDR5 6000内存,采用矮马甲条+无光设计,16GBx2 的容量规格,XMP频率6000Mhz,颗粒:SK hynix/CL36-36-36-80/ 电压:1.35V。




固态:BIWIN 悟空NV7400 2TB SSD。因为ITX主板在M.2 SSD固态的支持只有2个M.2接口,所以固态容量优先考虑大容量的M.2固态,在市面在售的固态中存储容量1TB容量还是偏小,4Tb的M.2固态则性价比不高,最适中的还是2TB容量的固态。


这次选择的这款佰维 NV7400 2TB固态是纯国产主导的PCIe4.0 M.2方案,采用单面佰维封装的TLC 3D NAND颗粒设计(长江第三代三维闪存颗粒)。




主控采用的是联芸科技出品的MAP1602A-F3C,是目前采用非常多并且技术成熟的国产自研PCIe 4.0 SSD主控,12nm工艺。GEN4*4(无外置缓存)实测顺序读性能高达7400MB/s的PCIe 4.0 SSD主控芯片。顺序读取速度达到7450MB/s,顺序写入速度6500MB/s,随机读取写入IOPS为900K,2Tb容量的TBW可达2000TB。在性能上日常使用是否觉得都有点奢侈的感觉?




机箱:机械大师E24 能量盒。这款机箱有三色选择,典雅黑/极地白/大黄蜂黄。其实个人推荐的时候还是首选黄色,或许下次有机会再装一次大黄蜂黄。这款E24还有个升级版本是11L的E24T,可以看作E24的兼容和空间增强版。




其实DIY核显主机,朋友首选的并不是这款机箱,而是更为轻便和体积更小并且支持U1电源的ITX机箱。经过探讨后为了后续能有更好的扩展空间,并且考虑到和他自己准备上手的一套影音套件而做的准备,因为觉得这个机箱和他的入手的功放非常搭配哈哈哈。而6.9L的体积着实在占位空间上相较于传统的ITX机箱小很多,放置在书架上也不会很突兀。






机箱采用的抽拉式设计,对于内部结构在后面装机时再谈。机箱细节上,黑色磨砂面的漆面还是很容易留有手痕,所以个人抉择的话和上面所说的一样首选黄色。在“机箱前脸”部分是内嵌的ARGB灯条来加强机箱的颜值,另外底部则是采用镂空设计的玻璃面,支撑点则是四颗玻璃固定螺丝,美观尚可,实用性较弱。


安装:

从安装后看到,机箱采用的是“背靠背”的设计,正面是主板和电源安装位,而要是想加装显卡的话则是需要通过显卡PCI延长绕过背面。但是不难理解机箱仅195*249*144mm(长宽高)的尺寸内采取直插显卡方案是基本做不到的。上面是主板安装区域,下半部分是电源安装区域,但是也给到了空间来收纳线材。




从安装内存高度来说,兼容一般的RGB内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无光内存一般都采用矮条马甲设计,而这次选择的宇瞻暗黑马甲DDR5内存也是在配色上尽量贴合主机的黑色配色。




在散热兼容上E24给出的是65MM高度以内的风冷兼容,但是这次使用的是九州风神的AN600 高度为67MM也是能刚好装进去,毕竟65MM以内的下压可选的风冷型号并不多。要是选择67MM高度的下压风冷散热的话,就是在拆装时会稍微和机箱外壳有冲突,但是适当调整下还是能拆掉的。








在布线上,其实个人更建议采用较细的原装压纹线或者是较细的镀银/硅胶定制线材较为合适,还有就是这款机箱也是挺适合走背线的,在适配背线时还有一点是CPU供电位置上的线材要是使用稍粗的线材的话是会和机箱外壳里内置固定卡扣会有冲突,所以在前面我特别强调几种较细的线材的原因,这点是必须注意的。






整体安装的效果还是挺满意的,ITX机箱因为空间受限,所以需要提前考虑布局,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重复拆装的麻烦。










其实这款机箱还可以常规的卧放,或者使用上配件盒里附带的(8mm)橡胶脚垫来进行竖放都是很合适的。


性能:

3D MARK几项基准测试在游戏性能上基本是在1080P下还是拥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2K下的表现则有点拉胯了,毕竟就算性能再好也只是集显。






在轻度游戏性能上,打开了AMD的驱动软件界面,可以查看到8600G的集显型号更新到最新版本的驱动号(24.4.1)设置好游戏增加模式,再打一盘LOL看下在1080P 165Hz刷显示器下的表现,画面设置为中低特效,LOL的平均帧数为110FPS,所以在轻度网游或者老款对于显卡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这款处理器的集显也是可以轻松胜任的。








朋友个人较为喜欢的是这两款视频播放软件,完美解码和kodi。那么便于展示,就在网上找了个经典的4K展示资源来做个演示。首先是打开完美解码的设置界面。把显卡硬解选项打勾。4K高清资源个人推荐原盘,一般原盘大小都是在几十G以上,所以为什么选择大容量硬盘就是这个原因,当然了要是有NAS的话,ITX主机的容量载体较小的问题就随之解决了,要是再搭配上独立声卡和家庭HIFI音响套件组合的话那就更加相得益彰了。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这次ITX装机分享的整个过程,从硬件搭配到安装分享再到最后的性能测试,这套主机并主打的核心就是体积小,能胜任日常办公、影音播放,轻度休闲游戏,整体安装非常满意,主机占位空间非常小,既可放置在桌面做为办公主机,又可以放置在客厅当做4K高清视频播放,一举多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