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贝小戎
“90后”们非常熟悉的背背佳又回来了,号称“90天卖了超1亿”, 在网上,20元到几百元的“矫正带”被各大博主推荐,且销量惊人。为什么这类东西一直有市场?它们真的管用吗? 
矫正带除了便宜的,也有二百多的,还有一些高科技的:一些应用程序或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检测不端正的姿势,并使用某种形式的反馈——通常是振动——来提醒你站直。
《乘风破浪的姐姐》剧照
但矫正带的实际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美国《消费者报告》去年的一篇文章说:“姿势矫正器对大多数人有益的证据很少。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物理治疗师斯科特·比德内尔说,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噱头。他说在他13年的理疗师生涯中,他从未向病人推荐过这样的设备。确实有些人可能会发现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帮助,或者喜欢使用它们。但即便如此,为了在工作时保持舒适和不感到痛,实现一个所谓正确的姿势可能不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运动和多样的姿势。”
对于仍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脊柱还没有完全成熟,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使用矫正支架可以帮助降低脊柱弯曲恶化的风险。但对于成年人,支撑不能阻止脊柱弯曲的恶化。
《走走停停》剧照
长时间佩戴矫正带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支具可能会导致姿势极端,不建议一整天都戴,甚至一次不要超过一两个小时。”支具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导致身体的核心力量下降,加重背痛。
背背佳以前是学生用品,现在的矫姿带主要面向成年女性,说是能塑造健康的体态,因为现在人们久坐低头,伏案工作,长时间玩手机忽视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等等,造成体态“走形”、酸痛。但各种矫姿带更加强调的是它们的美容效果:收腰、开肩、提拉、托举,让身姿挺拔,为形象气质加分,展现自信魅力……“消沉或弯腰的姿势可能表明情绪不佳,甚至可以用来帮助诊断抑郁症。研究表明,采取更直立的姿势确实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
《一念关山》剧照
在我国古代,一个人的风姿、容止就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也是审美的对象,《世说新语》中说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矫姿带并不都是为每个人量身订制的,它假设存在一种正确的、适合所有人的姿势。但专家认为,不一定存在一种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正确”姿势—,不同的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姿势,这取决于他的工作模式、身体的尺寸和受伤史。一些背痛的人可能坐得懒散点更舒服。“有些人坐得很直,有我们认为的非常好的姿势,通常这些人要么在军队服过役,要么接受过舞蹈或体操训练。”
《你是我的人间烟火》剧照
使用矫姿带让自己的身体更显得挺拔,这跟减肥、整容一样,说明出于外在压力,人们对完美身体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传统上认为,随着时间和时尚的演进,女性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英国历史学家弗吉尼亚·尼克尔森指出,由于身体被暴露的部分更多,外在的审视其实增多了,随之增加的是,女性受到更大的压力,要去满足持续变化的期待。女性获得了投票权、可以接受更多教育、外出工作,但很多女性仍要依赖婚姻来获得社会和经济上的保障。“漂亮的衣服不仅是为了保暖,也不只是为了地位、愉悦或时尚,它们也是一种投资。”
《纽约客》近期一篇书评说,20世纪初,美国曾出现了一场广为传播的、担心糟糕的身体姿态的传染病,认为懒散的姿势有害,挺直坐能治愈各种身体和道德问题。这种传染病的表现也许已经演变了,但至今也没有减弱,你可以买到一种泡沫滚轮,来对抗坐着引起的腰部收缩,Tik-Tok上有视频展示如何穿一种类似紧身衣的衣服来开肩,还有视频说打开久坐后的脊椎可以让自己看上去高几英寸。
《快乐再出发》剧照
在20世纪初的美国,对姿态的焦虑跟地位有关,弯腰驼背等于贫穷、从事体力劳动,姿势就像肤色一样,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在享有特权的美国白人中,伛肩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漫不经心,那么在弱势群体中,伛肩则被视为懒惰的证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贝克小姐“身材苗条,像个年轻的军校学员那样挺起胸膛,更显得英姿挺拔。”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对姿势的恐慌很快被商业化了,有一系列的产品被推向市场,一款名为“正确姿势”的夹克让穿着它的小学生别无选择,只能像乔丹·贝克一样向后耸肩。还有为女性制作的紧身胸衣,数百万男性购买了“护腹”。对姿势的监管达到了顶峰,大学生被要求参加强制性的姿势检查。
实际上,身体真的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使用矫正带,它也许能起到警示作用,但不要指望它锦上添花,“我们的身体天生懒惰,会寻找阻力最小的路径,最终变成圆肩、驼背、头向前探的样子。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固定姿势会导致肌肉失衡,如胸肌紧绷、上背部的肌肉过度拉伸。矫正带可以帮助激活那些没有得到足够锻炼的肌肉。”
为了获得一个挺拔的姿态,我们需要运动,需要多站起来活动身体,把希望寄托在矫正带上是偷懒。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