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筱诗
同事问我,今年夏天最值得记录的声音是什么?我脑子里最先闪现的是开苏打水瓶的声音,夏天最带劲的就是囤一冰箱苏打水,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吹一瓶。我爱喝的那款,开盖得用瓶起子,用手一压,刺啦一声,瓶口飘出一股小烟儿,喝一口,等一个嗝儿。这套流程挺有仪式感,好像正式宣布今天这个班就上到这儿了。
《拜托不要见那个男人》剧照
但是同事问的是“今年夏天”,这个限定让我对苏打水不太满意。到底有什么声音专属于我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回家的路上,我开动脑筋,在我单调的生活里奋力翻检。
快到家时,我好像有了答案,可能有点跑题,但确实印象最深。那是前不久在798艺术区看画展,叫“马蒂斯的马蒂斯”,马蒂斯我不认识,但他的“野兽派”老听人说。展览通过好几个区域来表现他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到了野兽派区,正中间挂着一幅他的自画像,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我走到画前开始细品。
就在这时,我耳边传来一个声音——“这幅画使用了大量的黑色,跟马蒂斯当时的心情有关,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小姐姐正跟朋友解说画里的玄机。我被这个声音瞬间弹开,好像本能一样身体比脑子还快,赶紧走到听不见她说话的地方。我到底在躲什么呢?我想起当年考研的时候,要考各种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该是先读原著再分析的,可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有的小说动辄几十万字实在读不完,只好干脆背答案。等后来终于有闲暇享受小说的艺术,翻开当年错过的原著,发现坏了,我已经知道它写的是啥、好在哪里,答案都还记得。
《蜂蜜和四叶草》剧照
这就跟现在流行的五分钟看一部电影、十分钟听一本书一样。我就是不想要这种感觉,被框在速食的认知里束手束脚,未知的兴奋、一片等你去游历的新天地、天马行空的无限可能、和好作品耳鬓厮磨的热情,都大打折扣了。一档综艺节目中,一个年轻歌手翻唱《金粉世家》的主题曲,唱完了主持人问她,你为这首《让她降落》做了哪些准备?她说她看了那种一口气给你解说剧情的视频,陈坤叫小帅,董洁叫小美,嘻嘻哈哈当笑话讲。可能在她眼里,为了唱一首几分钟的歌而看几十集的电视剧,实在不划算。
听到马蒂斯自画像前那位参观者的解说,我本能的反应是,不要听,艺术要亲身感受,要去咀嚼,自己咂摸出味儿来才行。“小镇做题家”总算熬出头了,终于可以任由自己去看去听,我不再需要标准答案了。等小姐姐去看下一幅画,我又拐回到自画像前看了好久。
想到这儿我到家了,进门照例先开了瓶苏打水,打完一个下班嗝儿,我想明天大概可以交差,反正这题也没有答案。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